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

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12年7月21日(周六)上午9:00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貴州大學北校區雙馨園舉行“中國西部發展論壇暨《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新聞發布會”,並發布《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

簡介

《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亦稱為“2012年西部藍皮書"。是該系列藍皮書的第八部。

主編:姚慧琴

主題:西部反貧困與民生改善。

《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新聞發布會 《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2》新聞發布會

與會人員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教授、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郭立宏教授、教育部社科司規劃處何健處長、貴州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唐福金、西北大學副校長李浩教授、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何煉成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研究員、貴州省發改委西部研究室劉金緯主任、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姚慧琴教授、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郭立宏教授。以及來自陝西省內外各大研究機構的代表115名。

主要內容

《西部藍皮書2012》的研創,繼續遵循“重點突出、方法規範、分析到位、注重原創突出套用”的指導思想,

在內容上由前7部僅限於經濟領域擴展到經濟、社會、文化及法制建設。

具體包括:總報告、西部民生與社會保障報告、西部社會發展報告、西部文化與教育發展報告、西部法治建設報告五個部分。

一、2011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成就顯著,但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1)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2011年,西部地區經濟在2010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738.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03%,增速雖然比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但高於東部地區3.42個百分點,高於中部地區1.2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5個百分點;占全國GDP的比重達到了19.24%,與2010年相比提高了0.56個百分點,為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GDP進一步提高。2011年西部地區人均GDP達到27584元,按美元計算人均GDP達到4378美元。其中有10個省份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最高的為內蒙古,超過9000美元;重慶(5475美元)、陝西(5260美元)、寧夏(5141美元)超過5000美元。

(2)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第二產業驅動特徵進一步強化

2011年西部地區三次產業的比例關係由2010年的13.9:49.8:36.3變為12.8:51.7:35.5,第一、三產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二產業比重明顯上升。但從增長來看,第一產業增速有所加快,而第二產業增速有所下降;第三產業增速與上一年基本持平;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2%,與2010年相比,貢獻率繼續提高,經濟成長的第二產業驅動特徵進一步強化。

(3)西部區域內省際之間經濟協調性有所增強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省份經濟成長的絕對差(最高增速與最低增速差)由2010年的6.5個百分點下降到4.4個百分點。二是四川、重慶、內蒙、陝西、廣西五省區對西部地區GDP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10%,加總貢獻率為71.19%,比上一年下降1.96個百分點。

(4)對外貿易順差有所加大,利用外資上新台階

2011年西部地區進出口規模達到1839.8億美元,增長43.7%,遠高於全國22.5%的增速;其中進口增長35.2%,出口增長49.9%,淨出口增長率為101.9%;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為8.3%。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1.6億美元,同比增長46.3%。這表明,2011年西部地區堅持擴大內需與開拓國際市場相結合,全面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對外經濟合作步伐明顯加快,開放環境日趨最佳化,對外開放再上新台階。

(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迅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長

2011年,有11個省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10%;有8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4.1%),其中貴州、陝西、四川、雲南、重慶進入全國增速最快的10個省份之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方面,12個省份的增長率均在12%或以上;有5個省份的收入增長率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7.9%);值得關注的是,西部各省(市、區)農村居民純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6)注重增長極帶動與城市功能提升,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1年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內蒙古和重慶的城鎮率分別達到56.6%和55%,兩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均超過全國51.3%的平均水平;內蒙古、青海和重慶3個省份的城鎮化率提高幅度超過2%。但仍有部分省區的城鎮化水平較低,貴州和甘肅的城鎮化率還在40%以下。

2011年西部在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城鄉居民整體生活水平仍然較低,與東部地區的絕對差距仍在繼續擴大

2011年西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267.9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5277.9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5.6%。與東部地區相比,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在擴大,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2599.85元擴大為2011年的3399.7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5238.93元擴大為8966.8元。

(2)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不斷提高,但地方財政收支缺口依然較大

這主要是因為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改善及公共服務前期欠賬較多,導致財政支出快速增長。因此,在未來的西部開發過程中,如何更有效的為西部民生及公共服務改善提供更多的支持,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3)生態環境脆弱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

經過多年努力,西部地區通過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能源、礦產、水等資源的節約和管理,強化節能減排;加大對大江大河源頭和草原退化區等重點區域的治理,生態區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下降,但排放量仍占全國總排量的1/3;萬元GDP能耗約下降了20%,但仍是能耗水平最高的地區;2010年在全國萬元GDP能耗最高的10個省份中,西部地區占了7個。

(4)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經濟轉型壓力加大

西部地區的主導產業對資源依賴嚴重,而工業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資源價格上漲因素。這種過分依賴資源開發的發展模式帶來了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環境壓力較大等問題。在發展方式轉型成為經濟發展主線的條件下,西部地區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由於經濟轉型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在此方面,西部地區存在著較大的供給缺口。

綜合各種因素,報告認為,隨著國家對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擴大內需等巨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加上西部地區新一輪快速增長勢頭方興未艾,預計2012年西部地區經濟成長速度仍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2011年相比有所回調;GDP占全國的比重有望進一步提高。

二、西部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反貧困任務依然艱巨

2.西部地區是我國反貧困的主要戰場,是貧困發生率高、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西部地區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但返貧率較高,反貧困任務依然艱巨。

西部大開發中,西南地區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減貧成效明顯,貧困人口穩步下降;貧困家庭收入結構日益改善, 經營性收入比重不斷提高;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貧困地區住房和生活設施逐漸改善。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覆蓋面日益擴大。部分貧困地區已初步建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合作醫療制度和特困民眾社會救助制度,農村社會救濟力度不斷增強。

西北地區由於地理位置、民族問題、生態環境、邊境安全以及貧困人口多等方面的因素,一直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十一五”期間,西北地區扶貧工作在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移民搬遷以及社會幫扶等方面成效顯著,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收入持續提高,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進一步改變貧困面貌打下了基礎。

儘管西部地區扶貧開發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地區返貧現象比較嚴重,返貧率高,平均返貧率在15%-25%,個別地方高達30%-50%,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返貧人數超過脫貧人數的現象;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政府扶貧資金利用效率低;扶貧開發主體單一;扶貧人才缺乏等。為此,西部地區在下一步扶貧開發中,應加快構建多主體參與的扶貧開發機制;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完善扶貧開發機制與開發模式;實現開發式扶貧與社會保障的有效銜接;建立農業自然災害保險制度;提高扶貧資金利用效率;提高扶貧人口受教育水平和開展技能培訓等措施。

三、西部地區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均等的、覆蓋所有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已成為必然趨勢

通過對西部地區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當前形勢和面臨挑戰的分析,報告認為,西部地區要立足實際,既要看到近年來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有利條件,更要充分估計到推進養老保險城鄉統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必須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在“統賬結合”的模式下穩步實現不同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兼顧、有序銜接和逐步完善,尤其是要加快推進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解決好諸如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合理分擔各級政府的財政補貼責任、暢通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渠道和不斷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等關鍵問題,最終實現西部地區老年人高質量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等目標。

四、西部地區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

(1)在社會發展總體水平方面,川蒙桂領先

通過建立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並對2000-2010年西部各省(區市)社會發展態勢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靜態上,四川社會發展水平排序最高;重慶社會發展水平排序迅速提升,呈現穩定發展態勢;貴州、雲南、廣西社會發展水平排序穩步提升,貴州綜合排序由2000年的11位提升至2010年的第七位;雲南綜合排序由2000年的第七位提升至2010年的第六位;廣西綜合排序由2000年的第四位提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內蒙古、陝西社會發展水平排序保持穩定。內蒙古綜合排序基本維持在第一位到第三位的水平,陝西省綜合排序基本處於第二位到第四位,此外,新疆、青海社會發展水平排序回落,甘肅、寧夏社會發展水平排序較低,綜合排序長期位於後三位。

從十年社會發展水平的動態變化看,重慶、貴州、寧夏、青海排序呈上升趨勢;廣西、雲南動態排序呈相對下降趨勢;四川、內蒙古、陝西、甘肅、新疆動態排序則較為平穩。

(2)西部地區城市社區建設發展迅速

經過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西部地區城市社區在組織建設、民主與自治、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應重新定位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職能;以民主和自治為核心、促進社區內制度性和非制度性規範建設;注重社區社會資本的重建,使社區參與從“利他型”向“互利型”,從“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建立社區自治組織、非政府組織、社區居民間良性互動的支持型社會關係網路,促進城市社區的新發展。

(3)西部兒童事業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西部各省區制定實施了兒童發展規劃或綱要,進一步改善了兒童健康、營養狀況.兒童教育普及程度得以持續提高,西部兒童健康基本得到保障,兒童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兒童保健覆蓋率持續提高,越來越多的兒童可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公共保健服務。孤兒、貧困家庭兒童、殘疾兒童、流浪兒童、留守兒童、受愛滋病影響兒童等弱勢兒童群體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救助。

西部地區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受教育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西部地區18歲以下兒童約9000萬,其中留守兒童1883萬、流動兒童2000多萬。留守兒童占西部兒童總量的21%,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比例3個百分點;西部留守兒童占全國留守兒童總量的32%。為解決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西部各省區採取多種舉措,動員和聯合各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形成了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基本落實了留守兒童的上學和生活問題。與此同時,西部地區2000多萬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不斷改善,使一大批流動兒童獲得了公平的就學權利和就學

五、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但發展活力有待提高

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演藝、民間藝術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增加值顯著提高,但發展速度不夠穩定,在全國文化產業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與東部地區差距仍在拉大。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文化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內部活力不足。

為此,要高度重視西部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提升西部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加快文化產業體制改革、激發西部文化機構活力;發揮西部文化資源優勢、打造西部文化產業特色,加快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

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規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結構亟待最佳化

對西部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顯示:西部高等教育規模低於東部,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高層次人才培養偏少、辦學類型亟待最佳化,院校空間分布較為集中,經費投入水平偏低,經費支出有限。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亟待最佳化 。

為此,要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對教育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樹立現代化教育思想理念,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最佳化高等教育結構,突出西部特色;加大建設力度,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西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促進西部高等教育公平,從而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

七、西部地區法治建設步伐有待加速

西部地區法治發展是中國法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題組在西部八省區,針對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刑事訴訟中人權保護與律師作用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我國西部地區廣大民眾,對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法治國家建設有著較高的認同度,但西部法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西部地區法律專業人才缺乏、對刑事訴訟中律師工作性質的認同感不高、律師協會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等,使得刑事訴訟中變相限制或剝奪律師權利、損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正當權利現象時有發生,也使律師參與刑事訴訟執業環境欠佳,近四成律師不願辦理刑事案件。

為此,西部地區要加快法治建設,應大力吸引、留住法律專業人才;加大普法力度,提升社會對律師作用的認識,改善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執業環境;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充分保障和完善律師權利,適時取消律師偽證罪,降低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風險,鼓勵律師積極辦理刑事案件;認真落實刑事訴訟法,加大對刑訊逼供案件的查處和制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