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

1979年10月,中國致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建立致公黨地方組織。 1980年7月致公黨中央主席黃鼎臣兩次到上海,會見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領導,商討在上海籌建致公黨組織。 1984年3月,上海市致公黨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成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

概述

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地方組織籌建於70年代末。1980年12月成立致公黨上海市支部,1984年3月成立致公黨上海市委。
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為主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該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統一戰線中的一個民主黨派。
1989年底,中共中央制定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確定了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制定了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和民主監督的總原則。
長期以來,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致公黨上海市委從新時期任務和自身特點出發,組織黨員積極參政議政,就上海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僑務政策,以及浦東的開發開放等問題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了參政黨地方組織的作用。同時充分利用與海外廣泛聯繫的優勢,積極開展海外聯誼工作,促成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促成貿易和捐贈;並開展社會辦學、科技諮詢、扶貧支邊等工作。

歷史沿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政治、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統一戰線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79年10月,中國致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建立致公黨地方組織。1980年4月,致公黨中央提出為適應新的歷史時期任務的需要,擬在歸僑聚居和台港澳同胞、國外僑胞進出比較多的上海,適當發展新成員,待條件具備時建立地方組織。中共中央統戰部和中共上海市委表示支持致公黨中央的決定。
1980年7月致公黨中央主席黃鼎臣兩次到上海,會見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領導,商討在上海籌建致公黨組織。黃鼎臣還會見當時擔任上海市僑聯主席的董寅初,說明將在上海建立致公黨組織,希望董寅初能加入致公黨,並主持籌建工作。1980年8月,致公黨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決定由董寅初主持籌建致公黨上海組織的工作。1980年9月,致公黨中央派秘書長鄺明來滬指導籌建工作。鄺明在滬期間會見了董寅初、葉鴻寶,以及葉驥才、施子年、莊昌貴、張寶琴、王清泗等,共同商討籌建工作,決定進一步發展黨員和明確籌備工作分工等。
1980年11月,致公黨中央七屆常委會三次會議決定再次派鄺明來滬,全權代表中央處理建立組織事宜。鄺明帶來中央正式批准入黨的8名黨員名單,加上在1957年加入致公黨的葉鴻寶夫婦2人,此時,上海已有10名黨員。根據《中國致公黨章程》規定,符合建立地方組織的條件。
1980年12月4日下午,假市僑聯會議室(上海延安西路129號)舉行上海市致公黨黨員大會,宣告中國致公黨上海市支部委員會成立。
參加成立大會的黨員有:董寅初、葉鴻寶、章元濱、施子年、鄭競輝、奕紀梁、王清泗、梅愛好、莊昌貴、張寶琴等10人。
致公黨上海市支部成立後,僑界、大專院校、醫衛、科研等方面一批有代表性的人士,如林鶯、陳失因、趙維粱、李浚洲、吳肇光俞雲波、林秀清林錚墉、林文進、陳作義等加入致公黨,並積極參與致公黨建設,使新建立的致公黨上海市組織得以較快發展,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到1984年初, 已有黨員204名。致公黨中央隨即決定成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
1984年3月,上海市致公黨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成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至今已歷6屆。

領導機構

第六屆上海市委員會(2007年3月至今)
主 委:吳幼英(女)
副主委:蔡建國 張恩迪 張立軍 袁 雯(女) 邵志清
秘書長:鳳懋倫
副秘書長:蔡沫西(於2008年5月退休)方修仁(於2011年4月兼任) 張女歡(於2011年4月兼任)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馬 進 鳳懋倫 劉燕剛 吳幼英(女)
張立軍 張恩迪 邵志清 段祺華
秦高榮 袁雯(女)黃 振 龔新高 蔡建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