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經逐漸恢復活動的致公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精神振奮,大大提高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積極性。致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正是在這一特定的形勢下召開的。
1979年10月11日至22日,致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78人,列席2人。代表全黨303名黨員。這次大會的議程是:審議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修改《中國致公黨章程》;選舉新的中央領導機構。
黃鼎臣在大會上致開幕詞並作了題為《同心同德,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的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六大”以來的工作,並在總結過去工作基礎上提出了致公黨在新時期的任務是: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伍覺天作了關於修改《中國致公黨章程》的說明。在通過的新章程總綱中明確規定:致公黨堅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擁護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章程》對致公黨的性質規定為:“中國致公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中一個民主黨派;是以歸僑、僑眷為主要成分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章程》對致公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作了如下表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爭取早日完成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而奮鬥。
結果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由24名中央委員、6名候補委員組成。在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產生由黃鼎臣、伍覺天、伍禪、鄺明、許志猛、陸榕樹、廖周行、黃復康、柯朝陽9人組成的中央常務委員會,並選舉黃鼎臣為主席,伍覺天、伍禪為副主席,鄺明為秘書長。
10月24日,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包括致公黨在內的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併合影留念。同日,全國政協和中共中央統戰部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盛大招待會,招待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的全體代表,鄧小平出席了招待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共同奮鬥的歷史後指出:在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最後,他勉勵民主黨派成員要以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大事,熱心社會主義事業,在促進祖國統一的大業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共同奮鬥。全體與會代表深受鼓舞和教育。
致公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致公黨歷史上一次承前啟後的重要會議。這次大會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總結了“六大”以來23年的工作,確立了致公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和工作方針,通過了適應新時期要求、符合致公黨實際的新章程,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為新時期動員全黨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祖國統一大業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牢固的組織保證。
致公黨的組織發展和思想建設
一、致公黨組織的健全和發展
根據“七大”的要求,1980年,廣東、廣西和廣州市進行了換屆,成立了新一屆委員會;福建省、北京市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委員會。省級以下的市、縣級組織也進行了換屆或調整。通過換屆,加強了各級領導班子,健全了組織機構,充實了專職幹部,為各級組織正常開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組織發展工作應貫徹積極穩妥的方針,致公黨中央有計畫、有步驟地在歸僑、僑眷集中的東南沿海城市建立了新的組織。從1979年底至1983年四年期間,建立了上海市支部,天津市工委會,還在8個省、20多個市縣建立新的組織。
根據組織發展工作堅持“以大中城市為主,以中上層為主,以歸僑、僑眷人士為重點發展對象”的原則,堅持“在工作中求發展,在發展中開展工作,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方針,各級組織積極穩妥地吸收了一批新的黨員。在新發展的黨員中,絕大多數是歸僑、僑眷中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大醫院,發展了一批具有高級職稱的代表人士,並相應地在該單位建立基層組織。吸收的新黨員中,年齡普遍有所下降,大大增強了黨的活力。
為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熟悉黨務工作的骨幹,致公黨中央加強了骨幹的培訓,如邀請他們列席致公黨中央召開的各種會議;舉辦骨幹讀書班、培訓班;參加社會主義學院學習等。通過學習提高了黨員骨幹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為中央和各級組織物色、吸收一批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熱心黨務工作的年富力強的同志充實到各級領導班子去創造了必要條件。在七屆二中、三中全會上,先後增補了9名中央委員、6名中央候補委員、3名常委。
二、加強黨員的思想教育
隨著組織的發展,新黨員人數逐年增加,致公黨的思想建設,重點放在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公黨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積極推動和組織黨員學習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有關重要檔案及致公黨章程等。《鄧小平文選》正式出版後,致公黨中央號召全黨認真學習。
通過學習,全黨增進了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正確性的認識;確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領導全國人民克服困難,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並在實際行動中,回響中共中央“毋忘團結奮鬥,致力振興中華”的號召,獻身祖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事業。
針對新黨員多的特點,各級組織舉辦新黨員學習班,學習致公黨章程和致公黨的歷史,認識了民主黨派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學習統一戰線有關理論和政策,認識了新時期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的重大意義,增強了作為民主黨派成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為加強全黨的思想教育,報導黨員為四化建設服務的事跡,表彰先進,交流經驗,及時報導中央和地方組織的重要活動,致公黨中央於1980年底決定恢復出版《致公通訊》。隨後,為便於相互交流、互通情況,中央和一些地方組織先後陸續編印了《工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