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行

中國紀行

《中國紀行》,16世紀波斯人系統介紹中國社會情況的見聞錄。該書系統介紹了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情況,對中國的省份、軍隊、法律、經濟管理、城市建設、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宮廷禮儀、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作了生動有趣的描述。

文學價值

《中國紀行》(Khatay nameh) ,16世紀波斯人系統介紹中國社會情況的見聞錄。中亞穆斯林學者阿里·阿克巴爾(Seid Ali Akbar Khatai)著。為波斯文。1516年(明武宗正德十一年)成書於奧斯曼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作為禮物先後獻給土耳其素丹賽利姆一世(1470~1520)和蘇萊曼·沙(1496~1566)。全書共21章,系作者於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來華遊歷的見聞錄。該書系統介紹了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情況,對中國的省份、軍隊、法律、經濟管理、城市建設、歷史、地理、文化藝術、宮廷禮儀、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作了生動有趣的描述。作者出於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較多的篇幅著重介紹了明代中國伊斯蘭教的情況,記述了穆斯林的社會生活和宗教活動,綜述了代皇帝重用穆斯林文武官員及這些人對明王朝開國的貢獻,並指出明統治者在崇奉佛教的同時,對伊斯蘭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政策,以及景泰帝之子歸信伊斯蘭教等情況。內容豐富,所記有關中國伊斯蘭教的材料較為珍貴,彌補了漢文史籍記載尚缺的資料,對當時西亞人了解中國起過一定作用,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在開羅和巴黎有波斯文抄本。

出版發行

19世紀在伊斯坦堡托勒卡普宮檔案庫始為世人發現。先後被譯成土耳其、德、英等文字,受到西方與東方學者的普遍重視與研究。被視為自13世紀《馬可·波羅遊記》、14世紀《伊本·白圖泰遊記》至17世紀後半葉耶穌會傳教士報告中國情況之間唯一而全面描述中國的文獻,猶如第二部《馬可·波羅遊記》。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張星娘(1888~1951)與德文翻譯者保爾·卡萊(Paul Kahle)教授曾一度合作進行研究,寫出《德文譯本阿里·阿克巴爾之<中國志〉(Khataynameh)之介紹》一文,惜事業未竟而因故擱淺。80年代,張至善繼承乃父遺志,與張鐵偉、岳家明合作,分別以保爾·卡萊、哈米杜拉(Muhammed Hamidullah)的德、英文譯文手稿及伊朗阿夫沙爾(Iraj Afshar)的新波斯文本為據,編譯成漢文本,附有國際上對該書研究之論文13篇、照片及圖表7幅,1988年3月由三聯書店在北京出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