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械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械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械廠,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獨立經營核算。由於機械廠既生產又承擔一定的學生實習課教學任務,並替學生加工一些零件,故學校檔案規定,對其生產用房和實習課用房暫不實行有償使用。

歷史沿革

1972年4月25日
△包忠謀任機械廠革委會主任。
1975年6月4日
△伍潤生任機械廠革委會主任。
1977年12月
△經中國科學院批准開工建設機械廠鍛、鑄、電鍍車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投資11萬元;
1979年1月6日
△學校以原機械廠為基礎,吸收近代化學系化工廠的感板車間,成立實驗工廠。作為學校的直屬企業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進行獨立核算。
1979年12月11日
△黨委決定成立生產管理處黨總支委員會。機械廠、印刷廠兩個支部隸屬生產管理處總支。欒秉和任總支書記。
1980年10月21日
△湯傳良任機械廠廠長。
1980年12月
同步輻射加速器電子儲存環的關鍵部件、能產生高能磁場的彎轉磁鐵及其測量裝置在校機械廠、合鋼五廠等單位協作下,由該項目研製組試製成功。
1985年2月28日
△湯傳良任機械廠黨支部書記。
1089年5月25日
△孫汝民任機械廠直屬黨支部書記。
1993年10月9日
實驗工廠恢復“機械廠”名稱。
1997年4月22日
△王培生任機械廠廠長直屬黨支部書。
1991年-1999年
△王建平副教授任校機械廠生產技術科科長。王建平,1965年3月生,1987年合肥工業大學機械系機制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5年9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中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企業工作委員會”,將後勤黨總支、科技實業總公司直屬黨支部、出版社黨支部、印刷廠黨支部、機械廠黨支部納入其統一管理範疇。

和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九系)關係

機械廠和精密儀器系之間的關係,直接體現在機械與測控實驗室發展情況。
自1978年建立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九系)始到1998年止,整整20年,九系全系師生對教學實驗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機械與測控教學實驗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限於當時的條件,仍存在許多不足。
最初實驗設備大部分從北京搬遷過來,實驗設備陳舊老化,數量少,機械方面主要為零件模型,公差測量、金相、材料、測試技術、自動控制類只能開出為數不多實驗,金工實踐主要依靠原校機械廠。

機械廠教學

一、學生實習

機械廠擔任著九系學生實習的重任。每年都會有大批學生,在機械廠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學生製作的各位器件,往往極具特色。

二、綜合技能培訓

1998年,以王培生廠長為首的機械廠,以一萬元啟動經費,開創了一門極具特色的獨特課程:綜合技能培訓。此門課程,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有學習中學到許多實用知識。
自朱清時校長率先捐贈一台舊全自動洗衣機開始,在校機械廠占地約160平米的“綜合技能訓練課”教室里,共備有舊機車2輛、小車床2台、液壓虎鉗2台、洗衣機3台、功放10套、腳踏車20輛以及電鈑鍋、風扇等等。在啟動的一萬元經費里,購買舊設備僅用了不到1000元,購買學生上課所需的動手工具及部分零配件近5000元,其餘用於“綜合技能訓練課”教室的裝修改建及水路、電路的器件購買和安裝。並擬成立“綜合技能訓練中心”。
這門課包括以下內容:
鐵藝製作
介紹有關鐵藝的歷史發展過程和設計、製作的概念及要領,得到快速思維和實際製作的兩方面的訓練,用金屬材料設計製作出具有一定個性化和藝術性的作品。
精密儀表結構及拆裝
通過對典型精密儀表-鐘錶的結構的拆裝,熟悉實驗室儀器的使用和調整、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車原理、結構及駕乘
介紹汽車概況、性能指標、構造原理、駕駛要領、行車安全與維護保養的基本知識,並可實際操縱,體驗駕乘感覺。
機車原理及結構
介紹機車結構,通過對其心臟部位四衝程發動機的拆裝,掌握髮動機的工作原理,實際操縱電啟動車。
腳踏車
通過對腳踏車各部件結構、功能的介紹及動手拆裝,熟練使用常用工具。
機械及測量
介紹常用機械典型結構,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通過拆裝進一步增加動手能力和工藝知識。
電工基礎
主要了解強電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打破畏懼感。通過對三相電的工作輿論、線路圖的識別、安全用電知識、溫控電路、日光燈線路的介紹和動手實踐,達到熟練使用電工工具和儀表,製作維護一般電路的目的。
電子科學技術
介紹弱電知識、功放製作及各種常用家電的維修保養知識。

機械廠逸事

迎校慶慷慨解囊 黃教授捐獻“三寶”
黃吉虎教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1958級學生,1963年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至1999年退休。
為表達一個老校友支持學校籌備50周年校慶的心意,黃吉虎教授學校校史館和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慷慨捐贈了三件“寶貝”:一是建校初期,學校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錢學森親自給58級、59級學生授課,將自己的稿費捐款給班上的貧困學生購買的計算尺(捐贈給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二是1959年近代力學系學生在學校機械廠精工實習時,黃教授親手製作的“鐵榔頭”(捐贈給校史館);三是1964年初,黃教授留校後擔任學生政治輔導員,帶領學生赴農村勞動時使用的一盞馬燈(捐贈給校史館)。這三件“寶貝”伴隨著黃吉虎教授度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留下了許多美好動人的回憶,同時也是科大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歷史見證和縮影。

社會公益活動

根據安徽省政府和安徽省教育工會的通知要求,從11月15—26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教職工中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捐款活動。在基層工會主席和各分工會主席的認真工作下,全校教職工積極回響號召,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為災區和貧困地區的特困教職工捐款,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體現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職工與災區和貧困地區的特困教職工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厚感情。
機械廠在此活動中,表現出了優良的社會責任感。35名人員(外聘工14人),共得捐款3130元整,貢獻了愛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