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病

中國社會病

由此,要醫治好中國社會病,最急迫的是要解決好民生問題。 再次,民眾基本生存線以上的社會福利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包括民眾能夠享受到較高層面的社會福利。 可見,民生問題在當今執政者眼中,已不單純是經濟問題或社會問題,而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社會病
作者:李松

ISBN:978-7-5080-7439-9
開本:16開
定價:39.00元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6

內容簡介

目睹中國之病現象,這是一部不遮家醜、真正關心百姓的書。
沒有人民幸福,就沒有社會進步。社會不能拋棄人民獨自進步,也無法撇下人民實現進步,如果選擇“看不見”仇恨的情緒、不公正的現象、邊緣群體的艱難存在、人民權益的被踐踏,中國之社會病必將越來越深重。
李松用他犀利的筆、憂慮的心、前瞻的思考、獨立的“新聞眼”寫下他“看見”“窺見”“洞見”的社會之醜、社會之病,供人們深思自省。
過去的不能白白過去,死去的不能白白死去,眼前的必須不能苟且,活著的必須不能無視。這不是一本出氣書,這是民生現狀的寫實與追問!

作者簡介

李松,雲南作協會員。

曾任新華社內參編輯、新華網北京頻道總監,現為《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其作品曾於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獲“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獎”,多篇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他是披露“駐京辦”內幕的第一人,多位中央領導看過他的報導後作了重要批示,從此引發中國社會對“駐京辦”問題持續的高度關注。
作品《中國隱性權力調查》銷售近30000冊,目前銷售持續。

內容摘錄

前言
中國社會確實病了。
從老人倒地不敢扶到親兄妹為爭奪財產反目成仇對簿公堂;從假酒、地溝油、瘦肉精到染色饅頭、牛肉膏;從“拼爹”現象到“仇富”、“仇官”心態蔓延;從黑磚窯案、黑煤礦案到福建南平殺童案和北京大興滅門案……
中國社會不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2012年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網、人民網等入口網站調查發現,在眾多熱點中,民眾最關注的“五大問題”領域分別是社會道德建設、食品安全監管、縮小貧富差距、房產市場調控和加強反腐倡廉。這些問題映射出中國社會在公正、公平等基本社會倫理原則的失守,以及民眾對最基本生存與安全的焦慮,都是關乎民眾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問題。
由此,要醫治好中國社會病,最急迫的是要解決好民生問題。因為一旦民生出問題,民眾就會失去惻隱、廉恥之心,失去對生命、正義、善良、人性的基本敬畏和判斷,從而製造出更多的冷漠和人間悲劇。
從歷史角度看,“民生”一詞,最早出現於《左傳·宣公十二年》,即“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民生,即百姓的基本生計。
中國自古以來就將“民生”與“國計”相提並論,民生問題一直與國家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尚書·五子之歌》中所說的,它構成了儒家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業》指出“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孟子·盡天下》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議論,亦客觀反映了古代先賢對民生問題的重視。
然而,在中國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民生問題卻很少受到過執政者真正重視。相反,官本位的文化卻積澱深厚,民不聊生倒似乎成為一種常態。
20 世紀20 年代,孫中山為“民生”注入了更新的內涵,並將之上升至“主義”、國家大政方針以及歷史觀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把民生問題不但概括為百姓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而且還對民生問題有這樣的經典闡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民眾的生命。”自此,“民生”一詞開始閃爍出人本思想的光輝,蘊涵著厚重的人文關懷和大眾情懷。
中國的民生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極大改善,並在改革發展中不斷發展,且由單純的物質生活轉向全面化。如今,民生含義非常廣泛。從社會發展來看,民生問題已由低到高,呈現出一種遞進狀態。
首先,民眾基本生存層面上的民生問題,具體包括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狀況、基礎性的社會保障、義務教育、基礎性的公共衛生、基礎性的住房保障等。
其次,民眾基本發展機會和發展能力層面上的民生問題,具體包括充分就業、基本的職業培訓、消除歧視問題、公平合理的社會流動渠道,以及與之相關的基本權益保護問題(比如勞動權、財產權、社會事務參與權)等。
再次,民眾基本生存線以上的社會福利層面上的民生問題,主要包括民眾能夠享受到較高層面的社會福利。比如公立高等院校的學生得到免費教育;住房公積金普及到每一位勞動者;社會成員的權利得到全面保護等。
在中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而以人為本必須關注民生,只有關注民生才能重視民生,只有重視民生並解決好民生問題,一個政府才能得到民眾認可和擁護,才具有其真正的執政合法性。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闡述了一系列關乎國計民生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其中,關於民生問題,占據了大量篇幅,提出了包括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內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觀點,奏響了“民生改善”的時代最強音。
可見,民生問題在當今執政者眼中,已不單純是經濟問題或社會問題,而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因為,民生意味著一切!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只要民眾吃得安全一點,房價下降一點,學費少收一點,民眾不再為看病難、看病貴犯愁,“中國夢”也會離現實更近一步。
中國社會各類民生問題雖有一些共同的病因,但也有所差異,把脈中國社會病,還須深入調查分析,找準病根再下藥。這部書選編的36篇作品均是我近幾年在民生領域所作的深度社會調查成果,大部分是在《瞭望》、《半月談》、《環球》上發表的作品,而極少數篇目還未曾面世。匯集成冊,旨在把各類民生問題集中在一起,為讀者提供“把脈”中國社會病之便利。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發表過的作品,選編入書時,基本忠於原文,僅在細節方面進行了適當刪除和修改,或補充了一些最新信息。雖然本書的作品並不能代表整箇中國社會民生全貌,但作為一名職業記者,我會在未來為此作出不懈努力。這是職責所在,也是良心所系。
此書出版,首先得感謝胡仙芝、齊善鴻兩位我敬重的知名學者撥冗作序。其次,感謝我的所有採訪對象,是他們為這部書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再次,感謝華夏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感謝大眾華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李赫先生,他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同時,感謝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編委會執行主任、執行總編輯胡俊凱先生,感謝新華社福建分社社長湯華先生,感謝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總經理周江先生、副總經理白雪峰先生,以及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肖明超先生,他們在此書的成稿過程中,給予了我許多支持和鼓勵,在此一併致謝。
此書出版,我期待有更多善意的批評和指正。
李 松
2013 年1 月20 日於北京

圖書目錄

開篇/ 不能讓仇恨成為“社會病”
在中國社會轉型期,迫切需要有一種實現公正的合法渠道,適當減輕人們就業、子女就學、住房、醫療方面的壓力。否則,弱勢人群怨恨和報復的非理性心態難以撫平或消除,仇恨有可能成為一種可怕的“社會病”。
第一篇/ 公平正義:比太陽有光輝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拿什麼來終結高速公路暴利收費
計程車司機幹嗎這么拚命
誰動了作者轉載稿費……
“順風車”的法律風險
民間公益之惑
富人為什麼要移民
非法行醫直戳醫療體制痛點
成人文化的中國現狀
第二篇/ 邊緣生存:隱秘的群體
在城市化進程中,邊緣化群體不斷膨脹,正成為一個越發嚴峻的社會問題。與此相對應,如何有效地清理制度環境,讓合理的制度歸位,不合理的制度退場,是當前面臨的一項歷史性任務。
“拆遷富翁”的未來隱憂
“摩爾狂潮”下的農民失地之痛
新聞線人:媒體大戰中的隱形人
單身女性“非婚生育”惹了誰
“網路打手”的江湖生存
誰讓孩子成了特“困”生
“網路釣魚”肆虐誰之過
都市“異性合租”灰幕
第三篇/ 幸福快樂:期待來敲門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大概就是“幸福”了。但是,幸福不會自動來敲門,它需要每個人去伸張。幸福並不虛無縹緲,只要人人都把權利緊握手中,把責任扛在肩上。
“幸福社區”離現實有多遠
不該發生的“記憶危機”
你靠什麼養老
你的房子抗得住地震嗎
誠信問題讓中國人很糾結
“帶薪休假”為何沒有底氣
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
“自媒體”引領中國公民社會
第四篇/ 民生權益:看不見的“黑洞”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原則,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法理基礎,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根本體現。因此,政府除了依法治國,必須務實、清廉地為人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不應有任何特權。
北京暴雨追問城市應急能力
大災難時,你如何回家
探訪大城市應急避難場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說著玩的
政務中心離“陽光”有多遠
底層向上流動機會緣何減少
官方民調:鋼絲繩上的舞蹈
社會組織:活躍的公共治理參與者
尾篇/ 加大“社會心態”調適力度
加大社會心態調適力度,是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
附錄/ 李松民生對話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