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美學和文學理論

中國的美學和文學理論

和諧與教育——孔子的文學觀 言與氣——孟子的文學觀 道德與古代——韓愈

圖書信息

作者: (德) 朴松山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1-1
頁數: 374
定價: 58.0
裝幀: 平裝

叢書: 中國文學史
ISBN: 9787561774441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史·中國的美學和文學理論:從傳統到現代》以一個西方漢學家的視角介紹了中國從西周時期的《詩經》至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縱貫兩千多年的文學理論及美學史,著重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學及美學中“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無法之法”、“自然創造”、“天人合一”等一系列重要課題,分析了隱藏在這些概念背後的思想根源,勾畫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及美學由儒、道、佛三家思想合流而產生出的迥異於西方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卜松山,1945年出生於德國薩爾州,德國著名漢學家,特里爾大學漢學系主任教授卜松山自1970年起先後在漢堡、波恩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漢學、日本語言文學和藝術史,並於1978年獲碩士學位,1982年以研究鄭板橋的詩、畫及書法在多倫多大學獲東亞研究博士學位。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高級講師,蒂賓根大學中國文學與思想史教授,漢學及朝鮮語言文學系主任,文化學院院長。1992:年10月起,卜松山擔任特里爾大學漢學系主任教授至今。卜松山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美學及思想史。主要著作有《鄭板橋——詩人、畫家、書法家》、《論葉燮<原詩>》、《象外之象——中國美學史概況》、《中國概況》、《尋找光明的黑眼睛——八十年代中國作家創作談》、《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譯著有《桃花源——陶淵明詩集》、《李澤厚<美的歷程>》。

目錄

序言
引論:語言與思維——中國美學的基本元素和觀點
第一部分 周至漢代(公元前十一至公元三世紀)
第一章 詩與志——《詩經》
第一節 神話與詞源——詩的起源
第二節 反映與批評——《詩大序》的綱領性內容
第三節 詮釋與接受——詩的品行
第二章 和諧與教育——孔子的文學觀
第三章 言與氣——孟子的文學觀
第四章 內容與形式——荀子和禮樂
第五章 “道與法”——莊、老對中國美學的意義
第六章 巫術與哀訴——“楚辭”及其影響
第七章 忠於事實與彰顯人性——漢代文學觀
第二部分 漢唐之間(公元三至七世紀)
第一章 風格與氣質——曹丕的《論文》
第二章 創造與均衡——陸機的《文賦》
第三章 評價與影響——鍾嶸的《詩品》
第四章 宇宙規律與文學樣式——劉勰的《文心雕龍》
插述一 “氣韻”——中國畫的美學基礎
第三部分 唐代(公元618—906年
第一章 風格時期與聲韻格律——唐代律詩
第二章 道家與佛家——唐代“文學理論”
第一節 “界”與“境”——王昌齡
第二節 平衡與秩序——皎然
第三節 言外與韻昧——司空圖
第三章 儒家與文學——唐代文學的教化思潮
第一節 局限與卓絕——杜甫
第二節 進取與閒逸——自居易
第三節 道德與古代——韓愈
第四部分 宋代(公元960—1279年)
第一章 傳統與革新——宋代的文化、哲學及文學
第二章 平淡與貧窮——歐陽修
第三章 轉變與超然——蘇軾
插述二 “胸有成竹”——蘇軾與竹畫美學
第四章 教化與道德——宋代新儒家和文學
第五章 功夫與自發——黃庭堅
第六章 悖論與佛法——禪宗佛教與宋代詩歌
第七章 正統與靈感——嚴羽《滄浪詩話》
第五部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第一章 法與悟——明代復古主義
第一節 模仿與直覺——前七子
第二節 情與意——後七子
第二章 本質與特徵——明代末期的異端
第一節 毀聖運動與相對主義——李贄
第二節 個性與真實——公安派
第六部分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第一章 樸學與詩學——清代文化趨勢
第二章 景與情——王夫之
第三章 外界與內在——葉燮的《原詩》
插述三 “無法之法”——清代繪畫美學
第四章 神與韻——王士禎
第五章 真實與表達——袁枚
第六章 傳統與現代——王國維
結語
譯後記
附參考文獻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