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一冊時事評論結集,是從徐復觀先生一生的最後三十年間(1950年代至1970年代)發表在港台報章雜誌上的有關國際政治的述評、隨筆中編選出來的。
徐復觀立基於理想主義的國際政治觀,超出了宋明新儒學的時代限制。徐復觀的視角,圍繞著自由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以政府行為來調整自由經濟下財富及其他生活資源分配的社會主義這樣三種重要的制度體系在當代中國實現成功的重建,而在中國傳統中開發出為制度推接所必須的本土資源。憑藉著良心一照察下的大是大非原則,徐復觀對很多國家的內政外交的決策與實施、重大事件、社會文化現象乃至政治活動家個人,作出了代表他個人立場的批評甚至抨擊。
徐復觀的國際政治雜文以更貼近一般人們的思想和理解方式,卻又以其底於平實而極乎高遠的睿智引導讀者去超越常識(但絕不違背常理)。他目光敏銳,文字生動流暢、明快傳神,事過境遷數十年,這些多半即興式、隨感式的國際評論,竟然完全超越了時空,而使今天的人們依然能強烈地體認到一個處於失望之中、卻始終未曾失望的智者對他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洞見、關懷與虎虎生氣,並使人深深地為之感動。
對大多數漢語讀者來說,讀徐復觀的國際政治雜文,又是別一番意義上的“溫故而知新”。從徐氏的國際時評最初發表的那個歷史時段走過來的人,通過徐復觀的筆管,回顧往日問似曾相識或聞所未聞的諸多舊事,一定會感觸良多。例如我們都曾聽說高棉的“紅色高棉”,但卻根本不知道他們所從事的“高棉可驚的實驗”。而崇拜暴力革命的日本極端組織“連合赤軍”,則在中國沒有被報導過。“連合赤軍”事件再次向人們展示出,極左派走火入魔,可能墜入何等殘酷而沒有人性的境地。又如“修正主義頭子”赫魯雪夫死後,在中國只發表了一通短訊,題為“赫魯雪夫死了”;不過數十字,頗有以冷眼相看斯人“身與名債滅”的筆法。讀一讀徐復觀對赫魯雪夫的蓋棺定評,很可以引起我們的深思。
本書目錄
一、國際政治中的人類共同價值
當前思想家的任務
上帝、良心、南越
良心、政治、東方人
一個中國人讀尼克遜的就職演說
民主政治在考驗中
為人類長久生存的祈向
經濟上的循環報應
人權外交的光輝與困惑
二、冷戰中大國外交的變局
七十年代的國際三角關係
美國外交轉變的外在因素
國際政治上日本又迎到了一陣神風嗎?
蘇聯重視尼克遜的莫斯科之行
限制戰略武器的意義
西和東緊局面的出現——莫斯科高峰會談初結
日、蘇的微妙關係
蘇聯西方政策的演變
美、蘇高峰會議後的國際局勢
歐洲安全合作會議所反映出的國際問題
三、蘇聯:力不從心的霸權衰相
從赫魯雪夫時代,到布列茲涅夫時代
看蘇聯國際外交戰略的進度
蘇聯經濟危機所牽涉的根本問題
蘇聯野心的挫折
四、美國政治與精神危機
尼克遜外交的污點
尼克遜的苦惱
不是結婚幾次的問題
中、美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美國人在精神上走投無路
這是美國變的開端嗎——論麥高文在民主黨的勝利
何年何月,我們才能出現水門事件?
美國水門事件的歸結
民主政治的另一角度——情理義利之間
美國國際政治形象的重建
五、日本社會諸形相
六、朝鮮半島、南亞與東南亞時評
七、資本主義歐洲:社會問題和對策
八、“鐵幕”罩蓋下的春意
九、拉丁美洲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