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研究》是一篇經濟學領域的論文,作者是王汝津,收藏於國家圖書館。

圖書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王汝津著

導師

張秀生指導

學科專業

政治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武漢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6

關鍵字

公司 董事 法人治理結構 薪酬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146

中文摘要

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居於核心地位。董事會上承投資者,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並對全體股東負責,下接經理層,任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並承擔公司的戰略管理職能。 獨立董事是指在公司制企業中獨立於公司股東,且不在公司內部擔任經營性職務的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是在現代公司股權日益分散,西方國家公司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中心主義”向“董事會中心主義”、“經理人中心主義”的過渡中,在股東大會逐步形式化、董事會運轉失靈、控股股東及公司高管人員利用其“內部人”控制或濫用職權等行為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過程中,為了強化董事會的內部監督職能、維護股東及公司整體利益而產生的。作為一種制度設計,獨立董事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運作質量、提高董事會的決策能力、監督上市公司行為、保護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創造健康的證券交易環境、規範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西方國家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獨立董事制度,而在我國,這一制度尚處於初創階段,與國外較成熟的理論和實踐相比,國內的研究起步晚,並缺乏系統、全面地研究,在許多方面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面對我國迅猛發展的資本市場,對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的實施過程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澄清、分析、提煉和總結,有著現實和長遠的積極意義,主要在於:(1)有利於彌補我國傳統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彌補股東大會對董事會制約的滯後性和弱化的趨勢,完善上市公司董事會的組織結構,增強董事會的作用和獨立性;(2)有利於改善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企業內部董事知識、經驗、技能等欠全面的狀況,獨立董事作為公司外部的專家能夠帶來全新的視野、信息和思維,實現公司董事資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董事會的素質和整體決策能力並進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戰略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3)有利於在我國經濟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股權結構下,促進上市公司所有權、決策權和管理權之間形成合理的制衡機制,實現公司權力、資源配置最最佳化,促使執行董事和經理層積極履行誠信、勤勉義務,並有效遏制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維護公司所有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權益;(4)有利於促使我國上市公司全面、客觀、準確地披露公司有關信息、資料,規避由於信息與權力的不對稱所導致的大股東對中小股東不利的行為,確保資本市場的基本安全,維護公司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比較和借鑑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實際情況,來探討建立和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本文結合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在對企業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的基本內容作一回顧的基礎上,從解決公司治理結構中委託代理關係的矛盾著手,以解決公司戰略管理任務和利益相關者的矛盾為目的,論證了現代公司董事會的運行機制,深入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外部市場機會主義以及公司內部管理中的機會主義,從而指出我國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我國現有公司治理在實現不完全契約的各方目標時出現的利益分享和權力分配方面的缺陷。 本文在綜合國內外學者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借鑑了法律界的有關法學理論和判例並吸收了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立法實踐中的最新成果,以試圖對獨立董事制度做出較系統地研究。 本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導論,介紹了論文選題的背景與意義、國內外關於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狀況的綜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該部分還指出了本文的創新點,即:(1)系統地闡明了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論基礎,綜合研究並比較分析了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機制。(2)嘗試用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等學科理論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來指導本研究。 第二部分是論文正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介紹了古典與新古典理論以及現代企業理論中企業的性質、企業引入的原因、企業制度從個體企業、合夥企業向公司制企業的變遷過程,總結了國內外學者關於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並從管家理論、委託代理理論、產權理論等方面介紹了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以及指出公司治理的結構體系是一個由主體和客體、邊界和範圍、機制和功能、結構和形式等諸多要素構成的體系。 第二章討論了董事會制度的成因、董事會及董事的定義與類型,詳細介紹了公司董事會的構成類別、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董事會結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類別與職責、公司董事會的職能等內容,最後從董事會的規模、董事會組成、董事持股量、董事會領導結構、董事會會議次數等方面討論了公司董事會與公司治理績效的關係。 第三章討論了國內外關於獨立董事的界定,指出判斷獨立董事獨立性的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獨立於公司本身、獨立於公司經營管理者、獨立於公司大股東等足以影響公司利益的主要關係人。本章還介紹了國外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背景、形成過程以及獨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定位、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治理績效的關係等內容。 第四章分析了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基礎,指出我國設定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主要在於(1)降低委託代理成本;(2)限制大股東,抑制企業內機會主義行為,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3)適應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並介紹了我國設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意義、獨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歷程及實施現狀。 第五章是本文的一個重點章節,詳細論述了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運行機制。本章在介紹國內外關於董事及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的基礎上,指出獨立性是獨立董事和獨立董事制度的靈魂所在,包括獨立的財產、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業務、獨立的利益、獨立的運作等,指出獨立董事職能和作用主要有監督職能、戰略職能和關係職能。本章還深入分析了獨立董事的一般權利和特殊權利、獨立董事的提名、選舉、更換等任免機制,並從獨立董事的任前輔導和培訓、董事會的獨立性與決策機制、獨立董事的信息保障機制等方面探討了獨立董事的行權保障機制,以及從獨立董事的法律保證、控制權保證、聲譽保證、經濟保證、獨立董事的自我約束和外在約束等方面探討了獨立董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第六章從委託代理理論、“經濟人”假設理論、人力資本產權理論、決策理論等方面試析了獨立董事薪酬激勵的理論動因,介紹了美中兩國獨立董事的薪酬現狀與特點,指出應通過建立獨立董事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來完善我國獨立董事的薪酬結構,並探討了獨立董事的兩種薪酬支付方式以及獨立董事的薪酬與公司績效的關係。 第七章在對監事會制度進行詳細介紹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監事會監督弱化的原因,比較了獨立董事制度與監事會制度的職能,提出應建立二者之間的協作機制,並就監事會與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財務監督職能作了分析和探討。 第八章指出我國獨立董事的責任主要包括善管責任、忠實責任、對作為第三人的股東的責任、社會責任,我國獨立董事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難“獨立”的風險、道德風險、能力欠缺的風險、對第三人所負責任的風險、未盡善管責任的風險、未盡忠實責任的風險以及獨立董事實施創新的風險。本章提出應建立我國獨立董事的責任救濟制度,開辦獨立董事責任保險,以激勵獨立董事積極參與公司經營活動並真正發揮監督作用。 第三部分是結束語,對我國實施獨立董事制度的障礙以及應採取的相關對策、措施進行了概述。 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的引入是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舉措,但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公司治理問題,只靠建立獨立董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一系列配套的社會條件和市場條件。因此,對獨立董事制度我們應該持審慎的態度,既在現有的制度約束下積極探索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徑,又不生搬硬套國外的公司治理機制。我們只有逐步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文化、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等制度環境,才能努力促進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其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