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由來與發展》系統地講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始探索與歷史準備、直接醞釀與初步形成、與時俱進與不斷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續發展與最新成果。
作者簡介
劉建武
1959年兒月生於陝西省澄城縣。先後在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獲得哲學學士、法學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教學和研究,出版專著十餘本,在各類重要學術理論刊物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其成果先後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及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十餘項。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並記二等功、 “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
目錄
引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軌跡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進行艱辛探索並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孕育的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創立的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實踐中與時俱進的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率領全黨全國人民在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繼續向前發展的
第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始探索與歷史準備
一、中共八大前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與主要成果
(一)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展動力以及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並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二)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思路和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
(三)提出了對國家的經濟體制及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任務和構想
(四)提出或實行了一系列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構想和政策
(五)提出了發展與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方針和任務
二、“大躍進”前後的曲折探索與理論思考
(一)“大躍進”前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探索和重大失誤
(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已覺察到的“左”傾錯誤的糾正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思考
三、“調整時期”的調查研究與認識成果
(一)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
(二)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經濟建設的規模、速度必須從國情出發,按照國民經濟內
在的比例關係搞好綜合平衡
(三)在中國,至少需要用一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四)要注意發揮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
(五)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沒有民主集中制就不能建設社會主義
四、“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與深刻教訓
(一)建設社會主義絕不能以階級鬥爭為綱,而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建設社會主義絕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而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
(三)建設社會主義絕不能提倡“造反有理”、“無法無天”的政治運動,而必須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
(四)建設社會主義絕不能通過“突出政治”的“抓革命”和批“唯生產力論”的“促生產”來進行,而必須從具體的國情和國力出發,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五)建設社會主義絕不能把知識分子視為異己力量,而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直接醞釀與初步形成
一、十年探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萌芽的孕育
(一)20世紀50年代中期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貢獻
(二)20世紀60年代初期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繼續探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萌芽
二、全面整頓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前奏
(一)進行全面整頓和四化建設,必須建立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二)要從反對派性人手,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三)要正確對待毛澤東思想,端正黨的思想路線
(四)全黨工作必須服從四化建設這個大局,大力發展生產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五)要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規章 制度的辦法來加強企業管理
(六)要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以加速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七)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要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用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八)要辦好教育這個關係我國整個現代化水平的大事
(九)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充分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十)要認真落實黨的政策,切實關心民眾生活
三、撥亂反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題的提出
……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續發展與最新成果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