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生生物種質資源是生物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水產育種、養殖生產和漁業科技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國際競爭中,日顯其重要地位。歐美等國十分重視水生動植物的種質資源研究,特別是近十餘年來,由於生物多樣性受到重視,水生生物遺傳資源研究日益深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漁業種質資源研究方面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與國外相比差距仍很大,主要表現在:①主要水生生物遺傳背景不清,生物多樣性研究欠缺;②生態環境被破壞,水生資源銳減;③缺乏健全的制種機制和高新種質鑑別技術;④主要養殖種類仍是未經選育的野生種;⑤種質資源保存體系不完善,等等。因此,有必要加強漁業種質資源的研究,併合理地保護和利用。
編者長期從事漁業種質資源的研究工作,一直關注著這方面工作的進展。為了使有關種質資源研究、利用和保護工作在以往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發展,編者結合自己的研究並參照眾多研究者在漁業種質資源研究、開發和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編寫了這部《中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本書分為八章,分別敘述了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現狀,漁業主要經濟種類的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種群的概念;種質的遺傳差異;種質資源研究的主要內容;漁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以及我國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發展方向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現狀及重要性
第一節 漁業種質資源
第二節 我國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現狀
第三節 加強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 我國漁業主要經濟種類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
第一節 主要經濟魚類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
第二節 主要經濟蝦蟹類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
第三節 主要經濟貝類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
第四節 主要經濟海藻生物學特徵和生活習性
第三章 種群
第一節 種群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種群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第三節 種群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種質的遺傳差異
第一節 遺傳變異
第二節 群體遺傳與進化
第三節 魚類遺傳變異的表現
第五章 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工作內容
第一節 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
第三節 種質鑑定與評價方法
第四節 海藻種質保存方法
第六章 漁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第二節 漁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特殊性
第三節 我國漁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四節 我國漁業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與任務
第七章 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第一節 漁業種質資源保護
第二節 我國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
第三節 生物入侵
第四節 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第五節 主要養殖種類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
第八章 我國漁業種質資源研究的發展方向
第一節 漁業種質資源資料庫的建立
第二節 積極開展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工作
第三節 加強漁業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文摘
二、我國的漁業種質資源
我國淡水漁業資源蘊藏量和魚類種質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分布廣泛,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數量也很可觀,是發展我國淡水漁業最優越的物質基礎。自然分布於我國的土著淡水魚類有804種,絕大部分是溫水性魚類,其中大約l/2的種類可供食用,常見的經濟魚類有50多種,可作為養殖對象的有20餘種;河口海(鹹)淡水洄游性魚類和入河口的海洋魚類共有238種,分別隸屬22目73科144屬,大半是有食用價值的名貴經濟魚類;此外,還有大量河口半鹹水魚類。淡水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等,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63種,亟須保護的種類現已達100多種。我國內陸水域浮游生物總計110屬201種;底棲生物約有600種;水生維管束植物有186種,隸屬於40科76屬。除了大型水生動植物種類以外,還有可以作為飼料或飼料添加劑和可以作為魚用疫苗或生物防治(載體)的微生物,如芽孢桿菌、雙歧桿菌、乳酸菌、類鏈球菌、酵母菌等,還有大量水生細菌作為異養生物在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
內陸水域魚類資源中,主要經濟魚類約140種。其中長江水系約44種,黃河水系22種,珠江水系30多種,黑龍江水系40多種。在全國分布較廣的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鱅、鯉、鯽、鯿、鮎、鯝等,這些魚類具有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肉味鮮、易養殖和產量高等優點,一直是生產的當家品種,其產量占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在養殖生產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江中下游的中華鱘、白鱘、胭脂魚、白海豚、揚子鱷、大鯢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或學術價值,是我國重要的珍稀水生資源。這些都為發展我國水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並在促進我國水產業高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