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作/譯者:武樹臣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9787503649875 [十位:7503649879]
頁數:366 重約:0.435KG
定價:¥29.00
內容提要
本書是對傳統的中國法律思想史教科書的改良之作。
同傳統教科書相比,本書集中闡述了研究方法;對中國古代社會的闡述文字,增加了傳說時代與法的起源的內容;對先秦儒家進行了新的劃分,從地域文化的角度論證儒家、法家思想,新增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的內容;將兩千年封建時代思想壓縮為幾個專題,並新癗立法司法實踐中產生的爭議、家法族規、官箴、非正統法律思想及宗教禁忌等內容;新增五四及民國時期法律思想。凡此種種,都深化和拓展了本學科基本教書的內容,拓寬了讀者視野。
本書文字優美嚴謹,論述清晰,伸縮裕如。作者武樹臣教授法律史、思想史和社會史功底紮實,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尤為純熟。
圖書目錄
序言
緒論 提倡學一點中國法律思想史
一、關於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
(一)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法學學科
(二)一個植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法學學科
(三)一個在深層次影響人們法律思維盼法學學科
(四)一個在我國法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學學科
二、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意義
(一)有助於對中國國情的深入理解
(二)有助於對法學理論的深入理解
(三)有助於對我國優秀法律文化成果的發掘
(四)有助於促進當今法律文化建設
三、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實事求是,服務當今
(二)要有一點基本功
(三)人物與典籍相結合
(四)法律思想與法律制度相結合
(五)法律思想與風俗習慣相結合
(六)法律思想與地域文化相結合
第一章 中國古代社會與中國法律思想史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的一般特點及其對古代法律思想的影響
一、中國古代社會的一般特點
(一)數千年上下一氣未曾中斷
(二)自然經濟居支配地位
(三)宗法家族構成社會的細胞
(四)進入文明的早熟性
(五)以權力為核心的集權政體統治社會
二、中國古代社會特點對古代法律思想的影響
(一)宗法意識與自然經濟意識相結合
(二)宗法意識與皇權意識相結合
(三)國民意識的晚出
第二節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哲學基礎
一、“人本”主義的價值觀
(一)倫理化的人性
(二)天道與道德
(三)道德與法律
二、“人本”主義對法律實踐活動的影響
(一)立法:差異、酷烈與溫情
(二)司法:德主刑輔與息事寧人
(三)晚熟的法學與純熟的律學
第三節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範疇和發展線索
一、宗法意識與國民意識
(一)體現氏族平等精神的“法“
(二)吞併了“法”的“禮”
(三)衝破“禮”而復興的“法“
(四)被“禮”腐蝕了的“法”和被“法’強化了的“禮”
(五)民主主義的“法”
二、德政與刑罰
(一)德政與刑罰的對立
(二)德政與刑罰的融和
三、“人治“與”法治
(一)全面對立時代
(二)局部對立時代
四、“成文法”、“判例法”、“混合法
(一)“判例法”時代
(二)“成文法”時代
(三)“混合法”時代
第二章 傳說時代與法的起源
第三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戰國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封建時代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 近現代的法律思想
作者介紹
武樹臣,男,1949年10月29日出生,北京市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2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與教學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系副主任。1997年調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從事民事審判工作,並繼續招收指導中國法史方向博士研究生。代表性著作:《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武樹臣法學文集》、《儒家法律傳統》、《中國傳統法文化》、《判例制度研究》、《中國法律樣式》等代表性論文:《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制》、《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國法律文化探索》、《裁判自律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