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沁彩畫解讀
筆墨當隨時代。
中國畫發展到今天,時代的前進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王心元追隨大師們的腳步,拜大自然為師。在近十幾年的寫生和作品創作研究中,迎難而上、不避不忌,觀察了多光源的色彩變化特點,並把這種豐富的變化用色彩在中國畫中表現出來,使得所畫物體的體積感、立體感明顯增強。
在中國繪畫中進行光與色的全方位探索,對中國畫幾千年的傳統,既是發展又是挑戰。陳傳席教授在《曹雪芹論畫》的文章中寫道,曹雪芹是在中國畫史上第一次明確指出“光”的作用的人。曹雪芹在繪畫的用色上,提出“敷彩之要、光居其首”的觀點。提到畫家因為感到“光之難以狀寫也”;“若畏光難繪而避之忌之,其可異於因噎廢食也哉”。從這裡可見中國寫意繪畫中運用色彩的難度之大,足以令畫家避之忌之,這也是中國繪畫色彩發展落後於水墨發展的原因所在。從近代黃賓虹的大寫意山水畫,運用了精到的筆墨,表現出大自然中渾然天成的特點;到李可染在山水畫中,大膽運用逆光手法,創造性的推出了中國畫的光影關係,促進了中國畫的發展。多年來不少的畫家在探索中國畫改革的過程中,已經認識到色彩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不懈的努力探索一條運用色彩的道路。我們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沒有陽光,地球就沒有生命,萬物就沒有色彩;萬物失去了色彩,生活就沒有意義;同樣,繪畫缺少了色彩,藝術就沒有了生命。中國畫傳承了幾千年,中國畫最早被稱為“水墨丹青”。
純粹的水墨畫起於唐代,成於宋代,盛於元代。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從重筆墨輕色彩,到“僅筆墨而棄色彩”。直至今日,中國畫始終難以擺脫水墨、黑白色彩的宿命。以至於使人們有了錯覺,仿佛中國畫只有黑白的世界,難以出現色彩繽紛的效果。更難以達到油畫的精緻微妙、生動感人。不知不覺之中“水墨丹青”的中國畫,變成了只有“水墨”,而沒有了“丹青”。然而,要使得“丹青”恢復其應有的地位,正如曹雪芹所講的那樣“光之難以狀寫也”。中國畫要達到理想的效果談何難已。大自然中那些絢麗多姿的色彩都是源於陽光照射的作用。中國畫的色彩發展,就是要研究大自然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反映到物體上的狀況。那么,長期以來在中國畫中,由於使用的是漫射光,所表現出的那些水墨、淺絳、青綠等等色彩,只能稱作“概念色”。即:“隨類賦彩”,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中國畫中,研究大自然中的物象,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色彩變化特點十分必要。王心元先生在長期寫生實踐的觀察中,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物象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如:側光、直射光、反光、逆光、暗光、灰光等等色彩變化的不同。並嘗試著在繪畫創作中,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儘可能的把這種變化用色彩表現出來。這樣他繪畫中的色彩就從“概念色”的渲染中逐漸走了出來,在反映大自然物象的固有色和環境色的結合與變化上闖出一條路來。那就是中國沁彩畫。
中國沁彩畫關注:
沁彩中國畫畫展在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人民畫報社 劉秀蘭報導
2010年12月1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中華書畫研究會、太行山書畫院主辦,山西晉中凱眾實業有限公司支持的著名畫家王心元先生"敷彩之要 光居其首"中國畫沁彩"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常務副院長盧虞舜、天津畫院原院長白金、當代著名中國畫家史國良等到場祝賀。
2011-01-21 17:51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國際線上藝術收藏報導: 2011年1月14日,王心元大師將他以太行為題材的大幅國畫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展示,讓人眼前一亮。但見峰巒煌煌,原野鑠鑠,水氣騰騰,波影閃閃,大自然的光照色彩變幻莫測,與畫面上的生命物象水乳交融,有著極為透人肺腑的感染力量。大師命名自己的這些作品為“沁彩畫”。這是他膜拜在陽光面前,將山山水水擁抱在心中,以色墨相融、斑斕渾厚的表現風格,運用沁彩的方式,使得色彩升華以表現自然影象的幻化無窮氣象萬千之作。
大師的作品從中透視出其對傳統筆墨精髓的承繼和發揚。“他認真理解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光影效果,苦心鑽研近代黃賓虹、李可染等大師創作光影作品的妙諦,加之自身對大自然中不同景象、不同時辰光影的攝取和體驗。他接受了時代的挑戰,敢於難中取勝,在畫作中運用光影來表現物象的全方位色彩。作品中無論是筆墨的錘鍊,還是色墨的多層疊加、破醒渲染。以及在對生宣紙特性的把握上,既不失中國畫原有的精神韻味;又體現出大自然變化萬千、渾然天成之魅力無窮”,天津畫院院長白金說。“王心元先生在長期寫生實踐的觀察中,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物象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側光、直射光、反光、逆光、暗光、灰光等等)色彩變化的不同。並嘗試著在繪畫創作中,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儘可能的把這種變化用色彩表現出來。這樣他繪畫中的色彩就從“概念色”的渲染中逐漸走了出來,在反映大自然物象的固有色和環境色的結合與變化上闖出一條路來”, 荊燕平說。在中國繪畫中進行光與色的全方位探索,對中國繪畫幾千年的傳統,既是發展又是挑戰。陳傳席教授在“曹雪芹論畫”的文章中寫道,曹雪芹在中國畫史上第一次明確指出“光”的作用。曹雪芹提出“敷彩之要、光居其首”的觀點。還提到畫家感到“光之難以狀寫也”;“若畏光難繪而避之忌之,其可異於因噎廢食也哉”。從這裡可見中國寫意繪畫中運用色彩的難度之大,足以令畫家避之忌之,這也是中國繪畫色彩發展落後於水墨發展的原因所在。從近代黃賓虹的大寫意山水畫,運用了精到的筆墨,表現出大自然中渾然天成的特點;到李可染在山水畫中,大膽的運用逆光手法,創造性的推出了中國畫的光影關係,促進了中國畫的發展。
中國沁彩畫創始人:
中國沁彩畫創始人當屬王心元。王心元原名王志遠。齋號正黃門,滿族正黃旗,家傳淵遠,文根深厚,自幼隨父習字學畫,善山水,習人物,工書法,金石鑑賞。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副主任、中華書畫研究會會長、太行山書畫院院長,天津市文博學會書畫收藏鑑賞委員會顧問、研究員。當年他意氣風發自北疆原籍抵津,在畫界拜師交友,很有人緣;繼之創辦畫館、畫會,又頗有成效。隨後,他生髮奇想,到晉、冀、魯、豫、遼、蒙各省採風寫生,求索山水畫新貌。幾經坎坷、輾轉、探求、突破,終在今年夏初,舉辦公展,向同道匯報,頗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