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

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是指中國各民族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爭取國家獨立,對內推翻民族壓迫制度,爭取民族平等兩方面的問題。其中帝國主義對中國各民族的侵略和壓迫是主要方面,它使國內的民族矛盾往往處於從屬的地位。

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

正文

指中國各民族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爭取國家獨立,對內推翻民族壓迫制度,爭取民族平等兩方面的問題。這個時期民族問題的內容和性質,是由中國所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決定的。 
自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侵略,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各民族人民遭受深重災難。帝國主義列強利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等手段,屠殺、掠奪、欺騙和奴化各族人民,製造民族間和各民族內部的分裂及糾紛。他們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收買、培植親帝國主義勢力,製造傀儡政權,力圖把這些地區分割出中國,或者造成半獨立狀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對於人口很少的民族,他們甚至採取隔離、屠殺手段,使受害者瀕於滅絕的境地。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邊疆各少數民族地區,其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地區作為他們進一步侵略整箇中國的基地和跳板。因此中國各民族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就成為中國民主革命時期民族問題的一個方面。
在國內,清朝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都實行民族壓迫政策。他們或者實行民族隔離和歧視政策,限制、禁止民族間的交往,在政治、法律上歧視少數民族,以至挑動民族間和民族內部的仇殺;或者實行強迫同化(見民族同化),甚至否認中國有少數民族存在。蔣介石在《中國之命運》中,稱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為“宗族”或“宗支”。國民黨政府完全繼承了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對待少數民族的反動政策。推翻這種民族壓迫制度,就成為中國民主革命時期民族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的兩個方面中,帝國主義對中國各民族的侵略和壓迫是主要方面,它使國內的民族矛盾往往處於從屬的地位。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分兩個發展階段: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為第一階段,一般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個階段的民族問題是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總問題的一部分,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世界革命的範疇。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第二階段,一般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個階段的民族問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民族人民為了反對國內外的民族壓迫,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領導革命的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它們具有軟弱性、妥協性,不可能找到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階段,開闢了勝利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途徑,提出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的獨立,對內消滅民族壓迫制度,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綱領。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揭示了解決中國兩大民族問題的內在聯繫:如果不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壓迫,就不可能消滅中國國內的民族壓迫,因為外國帝國主義是中國國內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如果不推翻作為國內民族壓迫根源的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就不可能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對中國各民族的統治。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民族綱領,得到中國各民族人民的擁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少數民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取得人民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問題。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