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陸相斷陷盆地油氣成藏組合體

第一節成藏組合體概念 第一節成藏組合體級別 第二節成藏組合體分類

書名:中國東部陸相斷陷盆地油氣成藏組合體
作者:張永剛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ISBN:7502157638
出版日期:2006 年10月
開本:16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 工業技術 > 石油、天然氣 > 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
內容簡介
本書在簡要回顧源控論、複式油氣聚集帶理論的基礎上,從系統論的角度分析了成藏理論及其預測要素的發展趨勢,重點論述了成藏理論的最新進展——成藏組合體理論。作者根據6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勘探實踐,深入闡述了成藏組合體理論的精確內涵、基本要素、劃分原則、定量評價方法,並結合典型地區的套用,對成藏組合體成藏機理、理論模式、分布樣式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完善了理論體系。套用結果表明,成藏組合體理論必將對我國東部斷陷盆地的勘探發揮重要作用。
本書對石油地質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中國東部斷陷盆地石油地質特徵
第一節 構造特徵
第二節 構造演化與沉積充填
第三節 成烴演化
第二章 成藏組合體涵義
第一節 成藏組合體概念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方法
第三節 成藏組合體表示方法及命名體系
第四節 成藏組合體類型劃分
第三章 成藏組合體成藏機理
第一節 輸導體系
第二節 成藏動力
第三節 成藏時間和期次
第四節 成藏要素匹配關係
第四章 成藏組合體成藏模式
第一節 成藏模式研究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成藏組合體成藏模式
下篇 套用篇
. 第五章 東營凹陷地質特徵
第一節 盆地地質概況
第二節 層序地層劃分
第三節 構造與圈閉特徵
第四節 生烴特徵
第五節 油藏分布樣式
第六節 輸導體系
第六章 成藏組合體分布
第一節 成藏組合體級別
第二節 成藏組合體分類
第三節 空間分布特徵
第七章 成藏組合體套用效果
第一節 斷裂型成藏組合體——陡坡勝坨成藏組合體
第二節 裂縫型成藏組合體——窪陷牛莊成藏組合體
第三節 複合型成藏組合體——緩坡梁家樓成藏組合體
第四節 複合型成藏組合體——陡坡王莊一寧海成藏組合體
參考文獻
書摘
第一章 中國東部斷陷盆地石油地質特徵
陸相斷陷盆地是中國重要的含油氣盆地類型之一。“斷陷盆地”這一名稱已套用多年,但在有關含油氣盆地的分類方案中,對其稱謂並不一致。在葉連俊、孫樞(1980)的盆地分類中,似應是“同生斷陷盆地”;李德生(1982)稱之為“拉張型盆地”的“板內斷陷、坳陷盆地”;按朱夏(1982,1983)的盆地分類,應為“拉張斷陷盆地”或“斷層走向滑移及其引起的拉張與斷陷盆地”;胡見義等(1991)則命名為“克拉通內部衰亡裂谷盆地,也稱斷陷盆地”;田在藝等(1996)又稱之為“大陸邊緣裂谷盆地”,等等。儘管它在各種分類方案中的稱謂不同,但其主要涵義卻極為相近。對於其成因的基本認識是:早期在某種地質作用下,上地幔上拱,岩石圈隆起,產生拉張斷裂、塊體差異升降和翹傾,形成複式半地塹(箕狀)或地塹式盆地,並伴有基性岩漿活動;晚期地幔物質冷卻收縮,地殼區域性整體沉降,形成坳陷盆地;兩種類型的盆地疊合在一起,構成斷陷一坳陷複合盆地。在沉積上,此類盆地表現為下伏裂谷充填式沉積層序和上覆坳陷式沉積層序的有序組合。中國東部的陸相含油氣盆地都屬於這種類型,但各盆地之間也有很大區別。按照一般的理解,如果一個斷一坳複合盆地最主要的烴源層和含油氣層系發育在斷陷期,則稱之為斷陷盆地,例如渤海灣盆地等。濟陽坳陷則是渤海灣盆地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反之,松遼盆地雖然也是斷一坳複合盆地,但其主要斷陷期是侏羅紀一早白堊世前期,而最主要的烴源層和含油氣層系卻發育在早白堊世後期一晚白堊世的坳陷期,因此絕大多數石油地質家都將它作為坳陷型盆地的代表,有的甚至稱它為新克拉通沉陷複合盆地(胡見義等,1991)。
第一節 構造特徵
盆地的幾何學、運動學特徵是含油氣盆地分析的重要內容,是開展沉積體系分析、圈閉演化、成藏過程研究的基礎。幾何學特徵研究主要指盆地的構造樣式分析。含油氣盆地構造樣式研究可分為不同的研究尺度。不同含油氣盆地之間幾何形態的差異是一種大尺度的構造樣式分析,可作為次級盆地類型劃分的依據;盆地內部不同構造帶構造樣式研究屬於中尺度級別,可反映不同構造單元或構造帶的成因和圈閉組合樣式,並控制了相應的油氣成藏組合和成藏過程。具體到不同構造帶內部,由於盆地演化的多期疊加作用,又會形成動力學特徵不同的典型構造樣式,如伸展構造樣式、扭動構造樣式、擠壓構造樣式、反轉構造樣式等,屬於斷陷盆地範圍內的小尺度研究級別。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