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構造

伸展構造所屬現代名詞之一,指的是在水平伸展構造體制下形成的構造系統。

概念

伸展構造(extensional tectonics)是在水平伸展構造體制下形成的構造系統。大洋中脊(即板塊離散邊界)是最引人注目的現代伸展構造;而大陸地殼的水平伸展,首先表現為地殼厚度的變薄,由於均衡代償作用,變薄的地殼發生地面斷陷沉降,形成了一套以正斷層為主體的脆性伸展構造系統;在深處,伴隨地幔物質的上隆,導致地熱梯度升高,促使中間韌性流層的活動,產生一套以近水平韌性剪下帶為主體的韌性伸展構造系統;至於更深層次,伸展構造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基性岩牆群的侵位。
伸展構造的類型很多,如裂谷、拆離斷層。

表現形式

一、裂谷
裂谷一詞首先是由J.W.Gregory於1894年在研究東非裂谷時提出的。裂谷是岩石圈板塊做背離水平運動或地幔隆起時地殼中發育的斷陷谷。裂谷的發育演化期長,常具有地塹型式。按照裂谷發育的區域構造部位及其他地質構造特徵,裂谷可以分為大陸裂谷,如東非裂谷;陸間裂谷,如紅海-亞丁灣裂谷;大洋裂谷,如大西洋中脊的裂谷。這三類裂谷相當於裂谷自早期至晚期的三個發展階段,但並非所有的大陸裂谷都能演化成大洋裂谷。
二、拆離斷層
拆離斷層一詞是阿姆斯特朗(R.L.Amstrong,1972)在研究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山脈“盆嶺區”伸展構造時首先提出的,指的是大型犁狀低角度正斷層,它使較淺層次的年輕地層直接覆蓋於較深層次的老地層之上,由於岩石圈的伸展、拆離、基底隆升和地表的剝離作用使地殼深部的岩石逐漸上升而出露地表,稱為變質核雜岩。
拆離斷層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拆離斷層一般產於基底和蓋層之間,其上為拆離上盤,其下為拆離下盤。上盤為一套淺變質層次的正斷層組合(階梯狀構造、半地塹、盆嶺構造),下盤為變質核雜岩(體)。
(2)上盤岩塊經歷了相當大距離的遷移,稱為滑覆體;下盤的變質核雜岩是由老片麻岩等組成的穹狀隆起,外形近園狀,常有岩體侵入,更深部則常有基性岩和岩牆群貫入。
(3)拆離斷層上、下盤的變形行為明顯不同,上盤為脆性伸展變形,下盤為韌性變形,形成糜棱岩帶,其厚度變化較大,由數十米至數千米。
(4)拆離斷層的構造岩常顯示序列變化,糜棱岩→碎裂綠泥石化糜棱岩→摻有糜棱岩碎粒的碎粉岩→角礫岩。由於拆離斷層活動並不限於同一層為或同一接觸帶上,因此是一條寬厚的剪下帶。

伸展構造形式

大陸伸展地區的伸展構造多表現為正向滑動為主的斷層、剪下帶和拆離帶及其地質體的組合型式。
(1)地塹、地壘等
(2)斷陷盆地
(3)裂谷
(4)岩牆群
(5)變質核雜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