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史論

中國新聞傳播史論

《中國新聞傳播史論》,圖書名,作者為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馬藝;本書試圖以大視野涵蓋整箇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經緯,以新世紀的研究需要和研究視角為基礎,在吸收眾多研究者最新成果的基礎上,以史引論、論從史出,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生、發展狀況,不同歷史時期的新聞傳播事件、新聞理論成果、新聞宣傳政策、新聞宣傳戰役以及各時期有代表性的新聞媒體、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新聞實踐的經驗與教訓,作簡明的論述與總結,展現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全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依舊秉承作者一貫思路,是一部述評性的中國新聞傳播史文集,在匯集上述兩本書的基礎上,對留存的不足進行了校正,不但增加了作者近幾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引入了部分新聞史學界專家、學者的新觀點和新成果。

作者簡介

馬藝,北京市人。生於1951年,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與傳播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等職。

主要著作有《中國新聞報刊史簡論》(新華出版社1 995年)、《中國當代新聞傳播史論稿》(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廣告法規與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主編)、《中國新聞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87年,參寫者)、《中國現代新聞史》(新華出版社1996年,參寫者)等。在多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表了近百萬字的新聞傳播史、新聞理論等方面的專著、研究論文及各類體裁的新聞作品,曾榮獲多項省部級的一、二、三等獎。

圖書目錄

高擎學術理想大旗(代序) …………………………童兵(1)

中國新聞傳播史研究概述………………………………………(1)

古近代部分

中國古代新聞傳播………………………………………………(3)

對鴉片戰爭前後在華外報的評價……………………………(27)

王韜新聞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貢獻…………………………(38)

王韜報刊政論的思想意識…………………………·………··(43)

康有為對中國近代新聞史的貢獻及其留給我們的教訓

……………………………………………………………(51)

梁啓超對中國新聞傳播史的貢獻和報刊文體特點及影響

……………………………………………………………(56)

唐才常和譚嗣同的辦報思想及其在中國近代新聞史上的貢獻

……………………………………………………………(65)

嚴復的新聞實踐活動及其新聞思想…………………………(74)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新聞思想、報刊活動特點及歷史意義

……………………………………………………………(85)

章太炎的辦報思想及其報刊政論的特色……………………(94)

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活動的特點、作用及意義……………(102)

黃遠生的新聞思想和新聞通訊及政論特點…………………(111)

邵飄萍的新聞思想、通訊特色及其在我國新聞史上的貢獻

………………………………………………………‘(123)

現代部分

《新青年》的歷史功績、地位和傳播經驗…………………(139)

陳獨秀和李大釗的新聞觀……………………………………(149)

毛澤東、周恩來早期新聞活動和報刊政論特點及傳播思想

……………………………………………………………(161)

瞿秋白旅俄採訪的作風和歷史意義及他對無產階級

黨報理論的貢獻…………………………………………(169)

《嚮導》和《熱血日報》的歷史功績、作用、意義及特點

……………………………………………………………(177)

鄒韜奮的辦報思想與編輯工作經驗…………………………(185)

范長江的新聞實踐的意義和新聞通訊的特色………………(200)

《解放日報》改版的變化及歷史意義………………………(208)

《新華日報》編輯業務的特色、歷史意義及其影響………(217)

潘梓年對《新華日報》的歷史貢獻…………………………(228)

延安解放區新聞界整風改革的理論收穫……………………(242)

晉綏日報》反“客里空”運動及其歷史意義……………(260)

毛澤東、劉少奇在解放戰爭時期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講話

………………………………………“…………………·(266)

當代部分

新中國的建立和歷次政治運動的新聞報導宣傳……………(277)

新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建立和新聞基本法規的制定

……………………………………………………………(289)

抗美援朝時期的新聞報導宣傳………………………………(300)

新中國建立初期對國內外重大會議的新聞報導……………(319)

1956年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改革……………………………(333)

“反右派”鬥爭時期的新聞報導及其教訓…………………(354)

“大躍進”運動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380)

1960年初期黨對新聞工作的調整與改進……………………(410)

鄧拓的新聞實踐和新聞思想及歷史貢獻……………………(438)

穆青的新聞實踐和深入採訪作風……………………………(460)

後記……………………………………………………………(472)

部分書摘

高擎學術理想大旗(代序)

在喜迎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天師傳播文庫》叢書出版了。一個來自渤海之濱的新聞傳播學術團隊,以一種鍥而不捨的守望精神,在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征途上,不畏艱辛,甘於寂寞,孜孜以求,薪傳火繼。這支志同道合、相互扶掖的隊伍,幾十年來,高揚學術理想,追蹤學科前沿,堅守學術陣地,不事聲張,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做著自己的工作,為天津地區的新聞傳播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默默地吐蕊抽絲,做出自己的努力,也為中國的新聞傳播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套叢書的出版,不僅是天津學界的好事,同時也是我國新聞傳播學界的一件好事。

天津的新聞傳播學專業教育起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這在國內也是較早創辦的新聞學專業之一。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已經成為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新聞與傳播教學科研院所,為天津地區、環渤海和全國部分地區大眾傳播界以及政府、企業、軍隊等單位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專業人才。近三年來,這支學術團隊承擔著很多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一批教學與科研成果不斷問世。《天師傳播文庫》叢書就是他們近三年又一批科研新成果。我有幸在叢書問梓之際,閱讀了部分書稿,對叢書的結構設計和相關內容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我感到這套叢書有三個特點:

一是叢書作者有著強烈的學術追求與學術自覺。學術是有著獨立學理地位的系統學問。學術的核心價值在於學術主體具有崇高的學術精神和學術理想。學術自覺在於對學術精神執著的追求和學術理想的自覺意識。新聞傳播學者最可寶貴的學術精神就是求真務實。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這是做學問的精髓所在。但要看到,僅有學術精神還是不夠的,這種學術精神的背後必須有崇高的學術理想作為支撐。新聞傳播業作為社會良知系統,其終極的人文關懷同樣也是新聞傳播學者的終極目標追求。因此,做學問,需要樹立理想,沒有理想,思想就會貧瘠,沒有理想,學問就會失去靈魂。這套叢書不少選題就充滿了新聞傳播專業主義的理想追求。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