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吐魯番民間圖案紋飾藝術

《中國新疆吐魯番民間圖案紋飾藝術》是199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肖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新疆吐魯番民間圖案紋飾藝術中國新疆吐魯番民間圖案紋飾藝術
吐魯番盆地是古代絲綢古道上的重鎮,蘊涵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本書是首本以吐魯番歷史文化為大背景,研究吐魯番地區圖案藝術紋飾的專著。
吐魯番盆地地處天山東麓,是絲綢古道必經之地,也是現今南北疆交通樞紐。因其便利的地緣優勢,促使域外與內地、本土各民族文化藝術在此交匯與發展,歷史上姑師(車師)人、高昌(漢人)人、柔然人、突厥人、吐蕃人、回鶻人、蒙古人等都在此活動、居住。如今,仍然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居住著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吉克、蒙古、藏、苗等民族。
聞名遐邇的吐魯番素有“火州”之稱,那座“火焰山”有名著《西遊記》的渲染,更加神秘化。迷人的葡萄、哈密瓜交織成“瓜果之鄉”,那深蘊豐厚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的維吾爾民間圖案藝術,遍布於廣大農村、牧區。民間圖案藝術是集實用性、觀賞性、裝飾性於一體的工藝美術,它是社會世俗文化的形象載體,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審美意識與觀念。
本書繪製的兩百餘幅彩圖,是畫家深入農村採集整理而成。彩圖色澤火紅、熱烈,構圖飽滿,頗具吐魯番盆地特色,既有承襲古老遺風的韻味,又具有現代社會的特色。

目錄

序穆舜英
前言李肖冰
吐魯番
古老的歷史從這裡走過
花之冠——維吾爾花帽
服飾文化的地域性特徵
色彩濃郁的被頭花
風格獨特的“帕拉孜”
提包刺繡花飾
蘇公塔的裝飾藝術
民族家居裝飾藝術的美學意蘊
建築圖案裝飾
繁花似錦的地毯、壁掛圖案紋飾
鄯善
西域故地
綠色寄情
服飾文化的裝飾性
圖案紋飾的色彩情愫
民居建築特色
花卉圖案的紋飾美
精巧實用的小搖床
巧妙的木工製品
織物裝飾藝術風格
託克遜
古老的山國
盤金盤銀的繡花帽
服飾文化的時代性
繡花枕套
流光溢彩的花木箱
刻花洗手壺與盆
麻札的造型與裝飾
圖案紋飾的多樣化
參考書目
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吐魯番
古老的歷史從這裡走過
吐魯番,突厥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
這塊曾經是“絲綢之路”重鎮的肥沃土地,原是西域文明早期發源地之一。據考古人員多次辛勤地考察,終於發現在這塊大地上原始先民的足跡,他們是遊牧在吐魯番盆地上的靠採集、狩獵生活的原始狩獵人;原始人類製造和使用的石器,展現出西域文明的曙光。
奇特的地域與生態環境
吐魯番是介於博格達山和覺羅塔格山之間的陷落盆地,是全國最低地。其中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6米,僅次於世界上的約旦死海。盆地內為遠離海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雨量僅16毫米,是國內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
遊人進入吐魯番盆地,向南眺望,東西長約百公里的火焰山突兀拔地而起。層巒疊峰的赭紅色砂石峭壁,彎曲的褶皺,在那赤日炎炎的光照下,熱浪蒸騰,猶如巨大的火龍,灼熱氣浪撲面而來。明代出使西域,曾到過撒馬爾罕等十七國的吏部員外郎陳誠經過此地,感慨賦詩《火焰山》:“一片青煙~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得更為玄妙,他以唐玄奘西天取經為背景,描繪了經西域過火焰山的情景:“八百里火焰,寸草不生。若得進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於是又引出神話般的傳奇故事。酷熱的氣候特徵,荒山禿嶺般的火焰山,誰能想到就在這裡,火焰山南北面的條條溝谷,卻神奇般地出現了綠洲,出現了居民點,看見了繞著房前屋後歡快地流淌著的渠水。那白楊樹、榆樹的林帶,那綠色瑩瑩、滴翠迷人的葡萄園,正相映成輝。
離吐魯番市北面不遠處,有座桃兒溝。溝畔參天的白楊樹,挺拔直立,像站崗的哨兵。銀白色流瀉的清泉,使空氣變得涼爽宜人。那一片綠色競翠的果園,著實惹人喜愛。那杏花灑落的杏樹園,那開滿火紅花朵的石榴園,那艷艷粉粉色澤的桃園,還有那夏季蒼翠的老桑樹,結著白色、紫色的桑椹果。春、夏、秋季的桃兒溝,花紅柳綠,盎然而有生氣,遊人到此,仿佛置身於江南。
坐落在市郊的東北角,地處火焰山西側峽谷中的葡萄溝,每年夏秋之交,中外遊人如織,早已是聞名於世的遊覽勝地。溝谷內一條清亮、潔淨的渠水,像條銀色寬頻奔流而下。四周葡萄青藤層層疊疊爬滿山坡,與河岸兩旁的柳樹、桑樹、榆樹交相輝映,幽靜、謐美的環境,仿佛~條翡翠走廊,吸引了紛至沓來的中外遊客。他們不僅品嘗到優良品種的“無核白”、“馬奶子”、“玫瑰香”葡萄,而且領略到塞外獨特風光。誰又能相信,這是地處吐魯番盆地,鄰近火焰山山麓的一塊綠洲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