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人:變臉

《中國新一代職業媒體人口述實錄:變臉》作者熊蕾,朱迪·波羅鮑姆。出版社,新華出版社。本書講述了中國記者對新聞人職業素養的意識,展示一些真實的狀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書。我們只是希望從一個側面給願意了解中國的海外讀者,展示一些真實的狀況。平心而論,從一些美國讀者的反饋看,這本書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幾乎所有看過此書的美國人,都驚異於這些中國記者對新聞人職業素養的意識。其實我們的問題並沒有直截了當地點出這個問題,在訪談中也沒有刻意引導受訪者談這方面的問題。多位訪談者是自然而然地談起新聞人的職業素養的。 從他們對這個問題看似不經意的談話中,美國開放社會研究所所長阿萊·奈爾敏銳地看到:雖然大多數中國記者如其他任何國家一樣,是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但是其中"肯定有成百上千的人洋溢著職業主義精神,所以他們不是簡單地重複提供給他們的信息,而是想方設法核對其準確性,追求新聞可能被忽略的各個方面,甚至可能主動發掘報導"。 2008年5月,熊蕾和美國愛奧瓦大學新聞傳播系教授朱迪·波羅鮑姆合著的一本書,在美國出版了。這就是關於中國新聞界變化的口述實錄——《中國墨水:中國新聞界變臉》(China Ink: The Changing Face of Chinese Journalism)。本書中文版的書名為《變臉——中國新一代職業媒體人口述實錄》。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書。我們只是希望從一個側面給願意了解中國的海外讀者,展示一些真實的狀況。平心而論,從那些美國讀者的反饋看,這本書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編輯推薦

在改革開放的社會進程中,傳媒業的發展不僅擴大著信息傳播的時空維度,而且作用著社會的變革。今天中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直接推進了公共知情範圍的擴大、公共表達空間的拓展、公眾監督權利的加強和公眾協商機制的完善,進而推進著整個公民社會的建造,推進著中國的文明進程。如何將今天的新聞教育與新聞傳播的生動實踐相結合,與深刻改變著新聞傳播形態的信息技術相結合,與中國社會的改革進程和國際社會的發展進程相結合,是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給予我們的一一個重要的經驗啟迪就是要堅持開放,不斷變革,自主創新。我們越是開放,我們就越能汲取強大自身的大千世界的能量;我們越是變革,我們就越能突破舊式束縛贏得全新的發展;我們越是創新,我們就越能夠享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創造,擁有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

——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熊蕾,原新華社高級編輯,曾在新華社從事中國新聞對外報導25年。與他人合作主持編輯過《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變革中的中國婦女和兒童》和《中國環境透視》等英文圖書,譯著有《吉姆爺》、《音樂教育的哲學》。現擔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新聞系客座教授,兼做一些新聞評論。

目錄

序言

前言

因為事實在那裡

記者永遠不是故事的主角

讓人們把心扉向你敞開

媒體自我人格的形成剛剛開始

抗拒新聞的易碎

興趣能帶人走一千里

新聞是一個有理想的行業

記者不是工作,是生活

新聞是一個停不下來的職業

你必須有一顆愛心

我對民眾體育報導非常有感情

快樂幸福每一天

每天的時間都不是自己的

記者不可能比公眾知道得多

看出那些標誌性事件趕緊做

最大的挑戰在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打撈和保留歷史的細節

真誠的決鬥

致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