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才棟,1934年生於蘇州,祖籍新化。出身於教師世家,曾祖父、祖父、父母、兄姐、妻兒均為教師。自1952年至今50年一直從事教育基本理論、中國教育史、中國書院研究史的學習、教學與研究。尤其在書院史方面有所突破,填補了部份空白,為學科建設貢獻全部精力。1992年開始享受中國國務院為有突出貢獻專家頒發的特殊津貼。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虞夏商西周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古代學校的產生
第二節 虞夏商三代教育管理制度的萌芽
第三節 西周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節 周公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私學的產生及其歷史意義
第二節 儒家的科學教育制度及其管理思想
第三節 墨家私學教育的管理特點及其管理思想
第四節 諸子對教育制度及其管理體制的構想
第五節 稷下學宮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六節《禮記》對先秦儒家教育管理制度的總結
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秦代的文教政策和博士吏師制度
第二節 漢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董仲舒與鄭玄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四節 漢代太學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五節 精舍與私家講學的管理制度
第四節 明代的書院制度
第五節 張居正、黃宗羲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九章 清代(鴉片戰爭前)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文教政策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節 學校管理制度
第三節 科舉制度的管理
第四節 書院管理制度
第五節 顏元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十章 晚清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第一節 洋務教育與近代新式學堂的管理
第二節 維新變法時期的教育
第三節 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四節 清末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
第五節 清末留學教育的管理
第十一章 民國初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民國初期臨時政府的文教政策
第二節 1919年學制
第三節 臨時政府的教育管理機構
第四節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十二章 北洋政府時期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北洋政府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五四”時期的教育改革
第三節 1922年學制
第四節 北洋政府時期的留學教育制度
第十三章 國民政府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六節 漢代的“宦學事師”制度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三國兩晉的文教政策和學校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南北朝的文教政策和學校管理制度
第三節 “九品中正”與選士制度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唐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五代時期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六章 宋代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第二節 慶曆興學及范仲淹、胡瑗的教育改革構想
第三節 熙豐興學與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構想
第四節 崇寧興學與宋代學校發展情況
第五節 宋代的書院及其管理機制
第六節 朱熹的教育管理構想
第七章 遼、金、元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遼、金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元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元代的選士和科舉制度
第四節 元代的書院管理制度
第五節 許衡、吳澄、程端禮的教育管理
第八章 明代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明代文教政策與教育行政管理
第二節 學校管理制度
第三節 科舉制度及其管理
第一節 文教政策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節 學校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民眾、鄉村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節 陶行知、雷沛鴻的教育管理構想和教育改革實踐
第五節 黃炎培、邰爽秋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六節 梁漱溟、晏陽初、陳鶴琴的教育管理思想
第十四章 中國革命根據地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蘇區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抗日根據地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節 徐特立、成仿吉的教育管理思想
附一章 中國佛教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中國佛教教育組織的建設及發展
第二節 中國佛教寺院、學校教育的管理制度
第三節 中國佛教的譯經傳學教育
第四節 中國僧人西行求法的留學教育
第五節 中國佛教的傳學與東方諸國僧衣留學中國的教育
附二章 中國道教、基督教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道教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基督教教會學校的教育及其管理
附三章 帝國主義控制地區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節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地區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節 日本占領時期台灣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三節 東北淪陷時期偽滿州國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節 抗日戰爭時期日偽(汪)統治地區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五節 上海、天津等地租界的教育管理制度
附錄 參考書目舉要
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