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全集:管理思維

管理思維決定管理成效。中、美、日三種不同的管理思維正在我們的管理界交錯運用,但由於大家對這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各自的特性、優點與缺失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造成思維的混亂與組織內部的紛爭,以致大大影響了管理的成效。《管理思維》一書即是為了幫助大家建立清晰的、適合中國人心性與文化的管理思維模式,以達到提升個人管理水平與組織管理成效的目的而寫作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強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匯集大師畢生心血,引領事業人生至高境界
傳世文化瑰寶,盡攬領袖智慧,饋贈、收藏首選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國式管理全集》首次結集出版,精心修訂,集中展示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系統理論與系列方法,內容之豐、規模之全、編撰之精,同類書無出其右者。從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人際關係到中道管理,透徹領會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諦,從容駕馭複雜局面;從易經管理的智慧到三國的奧秘,輕鬆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與實質,豁然貫通應對變化的不二法門。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設計精美典雅,豪華圓脊精裝,內文印刷採用品質最佳的80克純質紙,實屬閱讀精品、收藏珍品。
3. 饋贈佳品
全球限量發行,倍贈收藏價值。集傳家之寶,搜贈友之禮,《全集》乃不二之選!

作者簡介

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國學大師。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研究中國管理哲學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學術,學問淵深,世情洞達。他是央視《百家講壇》最受歡迎的主講專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中西貫通的淵博學識在中國管理界獨領風騷。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緒言003
第一章東西文化的根本差異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008
西方人從西方觀察009
東方人從東方審視010
一樣事實,兩種看法011
意識形態顯有差異013
產生中西不同觀點014
第二章“二構成一”的特性
是非十分明確,表達也很清楚018
彼此公平競爭,接受優勝劣敗019
避免過度膨脹,講求有力制衡020
注重個人權益,盡力加以維護022
善於表現的人,容易獲得成功023
一切遵照規定,大家依法而行025
第三章“二構成一”的優點
適合於穩定的環境028
有一定的途徑可循029
權利義務相當明確031
看起來條理很分明033
有利於教育和學習034
相對地簡單和專業035
第四章“二構成一”的缺失
缺乏應變力040
喪失創造力041
不喜歡創新043
不能夠互助044
書面才算數045
不容易調整047
第五章“一內涵二”的特徵
是非並不明確,表達也很含糊052
彼此互補互助,能者應該多勞053
不需明顯制衡,不知不覺互動054
注重個人義務,力求善盡責任056
善於隱藏實力,必要時才顯露057
因時因地制宜,大家合理配合059
第六章“一內涵二”的優點
適合於變動的環境064
採取持經達變方式065
隨時可以調整應變067
繼舊開新,日新又新068
可進可退,因時制宜069
在動態中維持均衡071
第七章“一內涵二”的缺失
不容易學習074
不覺得公平075
不容易判斷076
不覺得單純078
不能說分明079
不易生信任080
第八章都可能變成“一統全局”
“二構成一”有四種變形084
要變成“一內涵二”很難085
“一內涵二”有五種變形086
很容易變成“二構成一”088
只有一種共同的變形089
特別稱之為“一統全局”090
第九章“一統全局”的特性
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094
對外抗爭而對內互助095
以關懷消弭制衡心理097
注重團體098
不容許個人突出表現099
組織成員一致行動101
第十章“一統全局”的優點
適合小變動的環境106
執行沒有大的阻力107
充分溝通再做決策109
大家商量才能改變110
團體的約束力甚強111
成員必須充分合作113
第十一章“一統全局”的缺失
決策錯誤時損失很重116
團體所施的壓力太強117
個人的犧牲實在太大118
脫離團體時不知所措120
情勢不利時容易自殺121
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122
第十二章紛亂的根源
過去各自擁有不同的理念126
彼此不兼容引起區域戰爭127
現代信息發達社會多元化128
不同理念在同一區域爭吵130
今後區域內紛爭必定增多131
如何化解繼續深入去探究132
……
下篇緒言137
結語281

序言

序一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文化。管理的方式,不但會改變人的生活,而且會影響人的思維。輕易接受他人的管理方式,遲早將被同化。
人是觀念的動物,具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管理思維,形成管理觀念,影響管理態度和行為。反過來說,所產生的管理態度和行為,逐漸養成習慣,也會改變原有的觀念,使自己喪失原來的面貌。在外企服務的時間長了就好像愈來愈不像中國人,便是習慣於外商的管理方式所導致的結果。
我們研究管理思維有二十年的時間了。世界上各種管理思維,可以歸納成三種,分別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如下:
AB式的管理思維,特色在於是非分明,講求有力制衡,以式的管理思維,特色在於是非分明,講求有力制衡,以美國式管理為代表。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權利義務相當明確,尊重專業,很容易學習。但是一旦形成習慣,便不知不覺地腦筋僵化,應變力減退。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難以適應而兵敗如山倒,因此要有反敗為勝的心理準備,隨時面對挫折,承受很大的壓力。
甲乙式的思維方式,特性在於是非難明,不希望明顯的制衡,以中國式管理為代表。沒有一定的途徑可循,注重個人義務,力求善盡責任,不容易學習,卻愈學愈管用。促進腦筋靈活,增強應變力,能夠在動態中維持均衡。不論內外環境如何改變,總能隨遇而安。具有立於不敗之地的效能,不必承受什麼壓力。
大和式的管理思維,顧名思義,以日本式管理為代表。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對外抗爭,對內互助,以關懷消弭制衡,注重團體權益和榮譽,不容許個人有任何突出表現。容易學習,卻很難真正做到,所以往往流於形式。決策錯誤時所付的代價太大,團體施加給個人的壓力很大,並非一般人所能夠承受。
美國式管理引起了現代化管理的浪潮,以致很多人誤以為現代化管理便是美國式管理,因此認為,與國際接軌就應該接受美國式管理的思維,徒然使管理陷入全盤西化的困境。甲乙式思維實際上包含AB式思AB式思式思維,所以學起來很快,也覺得頗有道理。到了腦筋僵化,應變力衰退,壓力加大,恐怕就難以挽回了。
日本與我國為鄰,互動頻繁,而且號稱同文同種,使我們誤以為日本人能,我們應該也能,因此日本式管理也得以毫無抗拒地入侵,不像當年日軍侵華那樣,激起大家的奮力抵抗。日本式的服務到處可見,使年輕人誤認為滿口“歡迎光臨”,見面深深鞠躬,是對待顧客的必“歡迎光臨”,見面深深鞠躬,是對待顧客的必歡迎光臨”,見面深深鞠躬,是對待顧客的必”,見面深深鞠躬,是對待顧客的必,見面深深鞠躬,是對待顧客的必需態度。中國人的“實質性”與“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實質性”與“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實質性”與“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與“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與“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應變性”,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逐漸為日本式的“形式“形式形式性”與“一致性”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與“一致性”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與“一致性”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一致性”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一致性”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所取代。我們的後代子孫,即將以集體代替個人,成為盲目服從的一群,我們豈能心安?
實際上,我們發現中、美、日三種不同的管理思維,正在我們的管理界交錯運用。如果以甲乙式為主流,尚能隨時變成AB式或大和式,AB式或大和式,式或大和式,產生統整的和諧。若是以AB式或大和式為主流,則中華文化的特性喪AB式或大和式為主流,則中華文化的特性喪式或大和式為主流,則中華文化的特性喪失,21世紀人類的命運,便會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21世紀人類的命運,便會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世紀人類的命運,便會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
全球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這一趨勢又引起各地區本土化的危機意識。生怕全球化的結果消減了本土的文化。所以21世紀人類最大也最可21世紀人類最大也最可世紀人類最大也最可怕的難題,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化解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與衝突?
西方的哲學所形成的AB式管理思維,已經無法解決當前的危機。AB式管理思維,已經無法解決當前的危機。式管理思維,已經無法解決當前的危機。美國式管理所造成的對立與衝突,已經引起有識之士的憂心。大家很容易看出:西方管理哲學無法適應21世紀的需求,因而寄望於東方,特別21世紀的需求,因而寄望於東方,特別世紀的需求,因而寄望於東方,特別是中國管理哲學的包容性來化解人類當前的危機。21世紀唯有以中國的21世紀唯有以中國的世紀唯有以中國的甲乙式思維為主流,妥善運用西方現代化科技,使科技為人類服務,才能夠走出戰爭的陰影,獲得和平與安寧。
大聲疾呼或者良心勸導,對人類的影響似乎愈來愈小。我們必須理性地分析三種管理思維的特性,分別說明其優劣。讓大家平心靜氣地想一想,三種管理思維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可以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然後做出合適的選擇,採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我們先從東西文化的根本差異入手,指出AB式管理思維和甲乙AB式管理思維和甲乙式管理思維和甲乙式管理思維的主要不同。二者的不同關鍵在於“二構成一”和“一內“二構成一”和“一內二構成一”和“一內”和“一內和“一內“一內一內涵二”的觀點,各有各的依據。這兩種思維有一種共同的變化,那就”的觀點,各有各的依據。這兩種思維有一種共同的變化,那就的觀點,各有各的依據。這兩種思維有一種共同的變化,那就是“一統全局”的念頭。以往不同地區,各有其不一樣的思維,彼此不“一統全局”的念頭。以往不同地區,各有其不一樣的思維,彼此不一統全局”的念頭。以往不同地區,各有其不一樣的思維,彼此不”的念頭。以往不同地區,各有其不一樣的思維,彼此不的念頭。以往不同地區,各有其不一樣的思維,彼此不能相容,所以引起區域戰爭。如今信息發達,社會多元化,不同的理念在同一地區並存,引起區域內的紛爭。這種組織內部爭吵不休的弊病,必然影響組織力的強弱,直接決定管理的成敗。
本書的上篇分析三種思維的優劣,供大家斟酌選用。
下篇則依據中國人的習性,說明甲乙式管理思維的實際套用及其變化,以“把二看成三”為主軸,指出它的妙用、變形、拿捏和平衡,促“把二看成三”為主軸,指出它的妙用、變形、拿捏和平衡,促把二看成三”為主軸,指出它的妙用、變形、拿捏和平衡,促”為主軸,指出它的妙用、變形、拿捏和平衡,促為主軸,指出它的妙用、變形、拿捏和平衡,促使現代中國人明了自己的管理思維,確實負起21世紀應有的責任。21世紀應有的責任。世紀應有的責任。
我們衷心盼望,中華文化的管理思維,能夠早日在管理界生根發芽,使中國管理哲學的精神,在實際管理操作中,具體地落實,產生真正的效用。將21世紀人類的重大難題——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有效21世紀人類的重大難題——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有效世紀人類的重大難題——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有效——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有效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有效地化解。這才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期待“把二看成三”的管理思維,使大家更和諧、更快樂,也更有“把二看成三”的管理思維,使大家更和諧、更快樂,也更有把二看成三”的管理思維,使大家更和諧、更快樂,也更有”的管理思維,使大家更和諧、更快樂,也更有的管理思維,使大家更和諧、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祝福大家,請多指教!
序於台北市
序二
常有人問起:為什麼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管理的區別?答案其實十分簡單:因為彼此的思維不相同。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思維,表現為中國人的管理行為,因此產生獨特的中國式管理。
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從東方看世界,而西方人則從西方觀察地球。同一個宇宙,卻看出不一樣的結果。
美國哈佛大學最近採納了一些中國式管理的案例,提供給各國學者從事個案研究。大家的結論是,這些成功的公司,不完全模仿美國人或日本人的管理模式,能夠結合中國人的風土人情,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大道。當事人就算現身說法,也未必能夠說出所以然來,我們則很容易看出,這是以中國人的思維,來活用現代化管理的具體成果。
至於這些企業能不能持續發展、生生不息,我們不敢講,因為管理者的觀念是不是十分清楚,能不能有效傳承下去,實在是不可忽視的關鍵:明白自己的思維方式,最好採用比較法。把中、美、日三國的這種和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管理思維,做一番深入的比較,相當於跳出自己看自己,當然客觀而且清楚。比來比去,比出一個所以然來,才是根本的解決。否則,說來說去,往往都
只能說一些皮毛。聽起來很有道理,實施起來,則困難重重,因為抓不住要點,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一本小書,分成上下兩篇。上篇從東西文化的根本差異,分辨出“二構成一”、“一內涵二”和“一統全局”這三種管理思維,供大家參考,以決定自己的思路,調整自己的行為。下篇則以中國人的管理思維為主,建構出中國人應有的管理思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依此自我反省,不但可以深一層了解中國人,而且能夠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以求得更為合理的效益。
走對路,做對事,是我們共同的期望。尚祈各界人士,不吝指教為幸。
劉君政
序於台北市
前言
今後的趨勢是,區域與區域的合作增加,而抗爭緩和。而區域內部的紛爭,可能會不斷發生。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我們首先假定人類有三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分別用三種圖形來表示:
1. AB
這種AB式的思維,以美國人為代表,凡事是非分明,表達也十分清楚。
2. 甲乙
這種甲乙式的思維,以中國人為代表,凡事是非不一定分明,表達也常常相當含糊。
3. 這種大和式的思維,以日本人為代表,凡事以前輩的是非為是非,講求團隊精神。
舉例來說,問一位美國人:“你要喝什麼?”答案通常十分清楚:“咖啡。”“要不要奶精?”“要。”“加糖嗎?”“不要。”
換成一位中國人:“你要喝什麼?”答案通常相當含糊:“隨便。”就算問得十分清楚:“請問要喝茶還是咖啡?”答案也相當模糊:“都可以。”
問日本人呢?他會讓前輩先表示意見,然後再跟著他要同樣的飲料。同樣的選擇,用意只在表示步調一致。
再看,問一位美國人:“A對還是B對?”答案十分清楚,不是“A對”,便是“B對”。
換成一位中國人:“甲對還是乙對?”他大概不會說“甲對”,也不說“乙對”,通常會這樣回答:“很難講。”中國人顧慮比較多,說“乙對”,萬一問話的人是甲的親戚,怎么辦?說“甲對”,如果問話的人和乙同一派系,豈不糟糕?何況中國人的事情,往往比較複雜,而且容易起變化,真的是“很難講”。
問日本人呢?他會先把自己的意見和前輩商量,然後才把答案說先把自己的意見和前輩商量,然後才把答案說把自己的意見和前輩商量,然後才把答案說出來。
這三種圖形,實際上可以解釋許多事情。例如在美國社會,當A對B錯的時候,我們只能夠罵B,沒有理由責罵A,因為A沒有錯,我們不應該罵他。這種處理方式,顯得是非分明,一點也不含糊。
但是在中國社會,當甲對乙錯的時候,我們好像不能只罵乙而不責罵甲,因為那樣會引起乙的不平。
中國人很講道理,所以乙做錯的時候,我們罵他,他實在沒有話講,只有靜聽,心想:“誰叫我做錯事?挨挨罵也是應該的。”可是,當我們罵完時,他就覺得很不對勁兒,因為這時候,他的眼睛會看著甲,心裡想:“我有錯,我承認。難道他一點錯都沒有嗎?”而中國人的答案,不太可能是“有”或“沒有”,通常都是“多少有一些”。乙心想:“我錯得多,罵我是應該的;他錯得少,居然連一句也沒有罵,可見偏心,找我的麻煩。”因而非常不服。
我們的做法,不是“先罵錯的,再罵對的”,便是“先責罵沒有錯的,再指責錯的”,總之,“對的錯的都要罵”,才符合中國人慣用的“連坐法”精神。
日本人呢?那可簡單,因為他們只有團體的獎懲,沒有個人的獎懲;有錯,小團體所有成員一起承擔責任:這時候那個做錯的人,就會更加慚愧,更加抱歉,會花更多時間和更大力氣去做好工作。
過去,這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各自在不同的區域內發展,彼此不了解,也彼此不兼容,所以日本打中國,而美國打日本,形成區域對區域的戰爭。
現代交通發達,信息傳播迅速。這三種思維方式互相交流,已經在同一區域並存,因而造成了內部的不協調。
以台灣地區為例,接受日本統治五十年,被拚命灌輸皇民化思想,後受美國影響五十年,盲目輸入AB式思維法。但是,本身是中國人,滿腦子隱而不顯的甲乙式邏輯,根本消除不掉。這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中國台灣地區各界互相激盪,甚至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呈現,怎么能不亂呢?又怎么能不紛爭不斷呢?
這三種思維方式各有利弊,無所謂好壞。而偏偏人類的毛病是“自以為是”。一方面自己認為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一開口就說什麼“是非必須分明。含含糊糊,不是不負責任,便是能力很差”。一方面則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你看人家日本人,團隊精神多高,不像中國人,簡直是一盤散沙。”
實際上,人不是神明,怎么可能樣樣明辨是非呢?何況自己所看到的,很可能是“瞎子摸象”,只看到“中國人像一盤散沙”的一面,卻看不出“中國人宗族之間的械鬥,好像也非常團結”。
中國台灣地區各界紛爭不斷,引起大眾的不安,導致企業的出走,更使得台灣地區居民暗中大搞海外關係,以求萬一危急時有一條線可牽。
我們的情況,正好符合圖易乾卦文言所說的“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上不在天,表示忘記了中國人的信仰,對老天爺失去恭敬之心。下不在田,表示不了解自己的思維邏輯,以為甲乙式必然不如AB式或大和式,因而和自己的同胞疏遠了,甚至和自己也過不
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追根究底,把這三種思考方式做一番探究,到底從哪裡產生?如何發展?而且各有什麼優點和缺失?以期能夠冷靜地進一步思考整合、化解之道,來減少內部紛爭,重新獲得和諧,在安寧中求進步。
本書先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探討的起點。指出西方人從西方觀察地球,獲得“二構成一”的觀點,產生“分大於合”的理念,而中國人從東方審視地球,看出“一內涵二”,而且“合大於分”。這兩種思維方式,都可能產生變形,成為“一統全局”,主張“有合無分”。
然後,我們分析這三種思維方式的特性、優點和缺失,使大家明白原來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並不是一般人所指稱的“AB式較為現代化”,或者“日本人比中國人出色”。
我們衷心希望,經過這樣的說明,大家可以冷靜地考察現實,反省內部紛爭是因為思考的方式不一樣,還是由於自以為是,堅持不讓步所造成的。
下篇,我們進一步探討甲乙式思考法,以求深入了解中國人。唯有真正明白中國人擅長的甲乙式思考法,才能兼容並蓄,有效地整合三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它們並行不悖。
因此我們列舉出中國人的基本性格、基本信條、基本立場、矛盾心態、心靈狀態、衡量標準、判斷標準、基本態度、複合標準和必要修養。以便歸納出中國人的共同問題,尋找出現代中國人應有的素養。如果能夠在多元化的趨勢中,建立我們自己的共識,必定可以減少內部的紛爭,得以步調和諧,提升管理的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