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團購

一時之間,中國的團購業無論是從網站數量,還是單天推出的團購商品數量,都成幾何倍地增長。 除了競爭激烈外,團購網站的誠信問題也是迫使行業自身“門戶清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這些團購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只能由團購網站來“買單”。

網上流傳一則寓言小故事:有一個猶太人開了一家加油站,他賺錢了,第二個猶太人就在加油站旁邊開了一家餐館,第三個猶太人就在其旁邊開了一個超市,他們都賺錢了;有一個中國人開了一家加油站,他賺錢了,第二個中國人就在他旁邊開了另一個加油站,第三個中國人又在他旁邊開了一個加油站,後來,他們都沒生意做了。
故事的情景,有點像中國的團購網站。
盛極一時 人人跟風
59元可以享受原價298元的牛排套餐,29元可以換購原價80元的電影票,甚至還能0元抽iPad,這就是團購網站能帶給人的“便宜”。
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表現形式,團購網站起源於2008年美國Groupon公司,最初的商業模式是網站每天推出一款團購服務,用折扣來吸引消費者,用戶購買後線上付款,網站與商家按一定比例進行收入分成。正是因為Groupon的崛起,才讓國內更多的投資者發覺到團購行業的魅力。
2010年初,Groupon的這種商業模式傳入中國。“每天一團”的形式很快被網友所接受,以美團網為首的最早涉足此領域的幾個團購網站很快成長起來。同年9月,拉手網緊接著又開創了“一天多團”的模式,在同一天的主頁面中向用戶推出多款團購活動,團購商品和服務很快遍及日常生活中吃、穿、用、行等多個方面。網友用戶也從最開始的半信半疑,轉為大力追捧。一時之間,中國的團購業無論是從網站數量,還是單天推出的團購商品數量,都成幾何倍地增長。
不到一年時間裡,超過5000家團購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種風投資本都瞄準了團購網站這個看似潛力無窮的市場,尤其是針對“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的團購爭奪,激烈異常。消費者對於團購所帶來的超低折扣也是津津樂道,大有“不團購,無消費”的勢頭。
惡性競爭 殘酷淘汰
隨著“團購”概念愈炒愈熱,“中國式團購”似乎慢慢變了味。團購網站競爭激烈,進入了“低價復低價”的怪圈。廣告大戰、高薪挖角、倒貼商家賠本賺吆喝等等,種種瘋狂的背後是在快速培育了中國的團購市場的同時,也讓團購行業很快跌入了漫長的“寒冬”。很多網站或一夜之間從行業中消失,或艱難面臨倒閉和破產,或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據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團購網站累計誕生總數高達6177家,不過累計關閉3482家,死亡率已達56%,尚運營中2695家。而截至2月底,真正還在維持運營(減除雖能訪問但團購活動已經7天以上不再更新)的團購網站數量只有943家。倒閉、合併,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團購網站中發生。
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一些排名靠前的團購網站不惜用“燒錢”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據《北京商報》報導,在團購燒錢最為瘋狂的半年裡,拉手網半年淨虧損近4億元。也就是說,平均每秒鐘就要燒掉25張百元大鈔。而據人人網財報顯示,其旗下團購網站糯米網在2012年的淨虧損也達到2730萬美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
除了競爭激烈外,團購網站的誠信問題也是迫使行業自身“門戶清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據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數據顯示,涉及團購詐欺類的投訴已占投訴總量的42.56%,很多消費者由於不了解商家的信譽、產品的質量、服務的優良性等問題,團購之後大失所望。而這些團購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只能由團購網站來“買單”。
行業整合 轉型求變
雖然行業內殺得一片血光,但並不影響整個團購業的向上趨勢,畢竟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需要這樣一個渠道去打通線上與線下的交易。據國內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4月份團購網站購買人次達到4509.8萬人,環比上月增長8.8%;在售團單數量仍然保持在30萬以上,達到34.8萬個,環比微漲1.4%;當月成交額以23.9億元再次創下新高,較上月增長1.9%,而2011年這一數字僅為6.5億元,這意味著兩年間團購體量增長近4倍。
就像一位業內人士比喻的那樣,團購行業一定會是持久戰,而且戰局開始從“混戰”變為“華山論劍”。存活下來的團購網站開始不斷加強自身服務體系,使之更加專業化、細分化、地域化、個性化,突出網站自身優勢。而那些排名靠前的團購網站領頭者,也開始紛紛轉型求變,主動謀求新的出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