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簡介
中國就業促進會,英文名稱:ChinaAssociationofEmploymentPromotion,英文縮寫為CAEP。中國就業促進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就業促進會在國務院確定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職責範圍之內,受其委託承擔促進就業的各項服務工作。中國就業促進會接受勞動保障部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就業促進會由全國從事勞動就業的實際工作者、理論研究者以及就業服務機構、職業中介機構、就業培訓機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社區基層組織、相關社會團體自願組成,是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陳錦華,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成思危、蔣正華,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等國家領導同志應邀擔任中國就業促進會榮譽會長,原勞動保障部鄭斯林、張左己、原勞動部李伯勇、阮崇武等直接領導過全國就業工作的部長應邀擔任名譽會長,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部級領導同志應邀擔任顧問,就業領域有理論造詣、有影響的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專家顧問。
協會宗旨
中國就業促進會的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為準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守社會道德風尚,服務於經濟發展,促進勞動就業,為推動我國勞動就業制度改革,促進就業事業發展服務。
協會職責
中國就業促進會的職責是:配合政府部門,團結社會各方面力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服務活動。其業務範圍主要包括:組織開展城鄉就業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服務於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就業服務行業規範,開展服務質量、信用等級評估,樹立行業形象;開展業務培訓及政策法規諮詢服務活動;組織城鄉就業工作試點,開發促進就業示範項目,創辦試驗基地;舉辦勞動力供求信息交流對接活動,推動區域性勞務協作;為發展企業、擴大就業服務,促進多形式多渠道就業;組織開展促進就業典型經驗推廣和就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宣傳表彰活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同國外就業服務機構和國際就業促進組織的友好合作關係;指導推動各級就業促進會的組織建設等等。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和諧之基。中國就業促進會將努力搭建一個團結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就業工作的平台,在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指導下,為促進我國就業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就業促進會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中國就業促進會,簡稱中國就促會。英文名稱:ChinaAssociationofEmploymentPromotion,英文縮寫為CAEP。
第二條中國就促會由從事勞動就業的實際工作者、理論研究者以及就業服務機構、就業培訓機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促進就業社團組織、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是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第三條中國就促會的宗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為準則,貫徹執行國家的就業方針和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組織會員開展勞動就業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開展有助於促進就業和服務於失業人員的實踐活動,為推動我國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國特點的市場就業機制,促進就業事業發展服務。中國就促會作會員聯繫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橋樑和紐帶。
第四條中國就促會是適應新形勢下促進就業工作的需要,將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變更名稱,調整業務範圍後改建的。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是九十年代初期由原勞動部申請,民政部批准註冊的社團組織。它堅持為就業服務、為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服務的方向,在促進國家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規模,穩定就業局勢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更名為中國就促會後,其為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服務的職責,由中國就促會承擔。
第五條中國就促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登記管理機關是民政部。中國就促會在國務院確定的勞動保障部的職責範圍內,受其委託承擔促進就業的各項服務工作。中國就促會接受勞動保障部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六條中國就促會住所在北京。業務範圍
第七條中國就促會的業務範圍:
(一)組織開展城鄉就業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舉辦理論研討會、國內就業論壇、成果展示等活動,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規劃、政策提供依據和建議;
(二)組織推動就業服務行業規範,開展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服務質量、信用等級評估活動,推進服務標準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樹立行業形象;
(三)開展有關促進就業的政策培訓和創業培訓,組織編寫培訓教材,舉辦各類專項業務培訓;開展對勞動者及各類用人單位的就業政策、法律法規等諮詢服務活動;
(四)組織開展城鄉就業工作試點,開發促進就業示範項目,創辦試驗基地;
(五)組織開展促進就業典型經驗推廣和信息交流活動;受政府部門委託組織開展促進就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宣傳表彰活動;
(六)組織開展有關促進就業的國際交流活動,發展同國外就業服務機構和國際就業促進組織的友好合作關係;
(七)開展就業宣傳,編輯出版《中國就業》雜誌等刊物;
(八)指導各省就促會工作,組織開展業務交流活動;
(九)承辦政府部門委託的有關促進就業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會員
第八條中國就促會的會員由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
單位會員為:自願為促進就業做出積極貢獻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就業服務機構、就業培訓機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促進就業的社團組織。
個人會員為:從事就業事業的實際工作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代表;為促進就業作出積極貢獻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先進個人代表。
原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會員可自願成為中國就促會會員。
第九條申請加入中國就促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國就促會章程;
(二)自願申請加入中國就促會;
(三)在勞動就業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方面具有一定水平和經驗,或為促進就業做出積極貢獻;
(四)履行會員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條會員入會的程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填寫入會申請表;
(二)經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中國就促會秘書處發給會員證。
第十一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中國就促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中國就促會組織的各項活動,並優先取得服務和幫助;
(三)對中國就促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四)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五)向中國促進會推薦會員;
(六)其他符合中國就促會章程的權利。
第十二條會員應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中國就促會章程,執行中國就促會決議;
(二)維護中國就促會的合法權益;
(三)完成中國就促會交辦的工作任務;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向中國就促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和信息。
第十三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中國就促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繳納會費或2年不參加本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對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或中國就促會章程的會員,經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與罷免
第十四條中國就促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監督章程的執行;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討論和決定中國就促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四)決定中國就促會終止事宜;
(五)決定中國就促會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五條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第十七條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中國就促會工作,並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八)領導中國就促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理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取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中國就促會設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之(一)、(三)、(五)、(六)、(七)、(八)、(九)項職權。
第二十一條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常務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情況特殊的也可以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二條中國就促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中國就促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五)身體健康,能堅持日常工作;
(六)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第二十三條中國就促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四條中國就促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任期最長不超過兩屆。
第二十五條中國就促會法定代表人為本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條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領導中國就促會全面工作;
(二)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三)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執行情況;
(四)代表中國就促會簽署有關重要檔案;
(五)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第二十七條副會長根據分工協助會長工作。會長離會期間由常務副會長主持工作。
第二十八條中國就促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協助會長、副會長開展工作;
(二)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畫;
(三)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四)處理會長委託的其他日常事務。
第二十九條中國就促會聘請名譽會長、顧問、特邀顧問、特邀常務理事、特邀理事若干人。
第五章資產管理與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中國就促會的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四)政府資助;
(五)銀行存款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條中國就促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二條中國就促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中國就促會應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中國就促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中國就促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中國就促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時,必須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中國就促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中國就促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社會保險、福利待遇等,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章程修改程式
第三十九條中國就促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條中國就促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構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終止程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一條中國就促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併等原因需要註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中國就促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中國就促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中國就促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中國就促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中國就促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六條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更名為中國就促會後,其相關業務納入中國就促會;其資產轉入中國就促會,繼續用於促進就業事業;其業務骨幹原則上繼續從事就業促進工作。
第四十七條本章程經2005年3月30日中國就促會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四十八條本章程的最終解釋權屬中國就促會理事會。
第四十九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章程同時廢止。
會徽
榮譽會長
榮譽會長(6名)
宋健男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工程院院長陳錦華男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
何魯麗女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成思危男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蔣正華男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黃孟復男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
名譽會長(5名)
鄭斯林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張左己男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李伯勇男原勞動部部長
阮崇武男原勞動部部長
林用三男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原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
專家顧問
專家顧問(34名)
李強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曾湘泉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
董克用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陳淮男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葛延風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
蔡昉男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經濟研究所所長
白南生男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楊宜勇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經濟所副所長
劉伯紅女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
袁志剛男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宋林飛男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
甘國屏男中國個體經濟協會會長
田小寶男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
鄭東亮男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莫榮男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方潮貴男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李良業男原廣西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馬清貴男寧夏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艾拉提·艾山男新疆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花紹增男原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江偉男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巡視員
閻友民男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林吉孝男原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助理巡視員
李瑞明男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助理巡視員
李公達男吉林省勞動就業局局長
尹明善男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康秉智男長春一汽四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燕生男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車偉男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蘇明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王小魯男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鄭功成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楊燕綏女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中心主任/教授
呂學靜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教授
顧 問(13名)
朱之鑫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袁貴仁男教育部副部長
傅雯娟女建設部副部長
肖捷男財政部副部長
吳曉靈女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邵寧男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王力男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王東峰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
朱向東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吳知論男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董力男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王曉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甄硯女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
會領導
張小建 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男,1949年11月出生,海南文昌人。1969年至1978年,陝西省志丹縣插隊;1979年至1981年,國務院知青辦幹部(期間,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81年,勞動人事部培訓就業局幹部;1982年至1988年,勞動人事部政策研究室幹部、副處長;1988年至1993年,勞動部勞動力管理和就業司處長、副司長;1993年至1998年,勞動部就業司、職業技能開發司司長,兼職業技能鑑定中心主任;1998年至2001年,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司長兼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2001年,勞動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8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9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任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
王英才男原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巡視員
1942年12月14日生,河北省徐水縣人。中國就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高級經濟師。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7月畢業於北京農業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專業。先後在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勞動局、河北省勞動廳任職。1979年調入勞動部工作,先後任勞動部培訓就業司處長、副司長,1997年任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社長、黨委書記,2000年任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巡視員。2004年——2005年負責了中國就業促進會籌建工作,並於3月31日在中國就業促進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常務副會長。
副會長
張幼雲女原國際勞工組織性別平等局局長
陳宇男原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
毛健男原勞動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司長
王文龍男原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張偉男原中國駐日內瓦勞工參贊
宋豐景男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孔長起男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布仁男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原區勞動保障廳副廳長
金濟濱男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原省勞動保障廳副廳長
賴詩卿男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周臘元男湖北省勞動保障廳助理巡視員
孔德厚男江蘇省勞動保障廳就業和失業保險處處長
管林根男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鄒關華男上海篷墊廠黨委書記、副廠長
高門中男蘇州匯思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裁
戚秀玉女大連市戚秀玉職業介紹所所長
戴景華男深圳市三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錫贊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副主任
1954年4月出生於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機械製造專業畢業。中共黨員,副研究員。1970年北京鍋爐廠參加工作,曾擔任車間技術員、教育科(廠技工學校、職工大學)教育幹事;1984年調任北京市機械工業管理局教育處工作;1989年調勞動部(現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歷任部培訓司幹部,職業技能開發司職工培訓與技能競賽處副處長,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技能競賽處處長、職業培訓處處長;2004年12月,勞動保障部黨組任命為中國就業促進會秘書長候選人(副局級),2005年3月起正式擔任中國就業促進會秘書長;2008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任命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副主任。
副秘書長
楊征男廣西自治區勞動保障廳處長
于軍男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處長
賈麗女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處長
顧顒女勞動保障部失業保險司處長
張春林男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處長
孫懷波男《中國就業》雜誌總編
組織機構圖
專業委員會
公共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
為推動就業服務事業的發展,在培訓就業司領導的倡議下,於90年代成立了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作為掛靠在中國勞動學會的二級組織。中國就業促進會成立後,根據培訓就業司領導建議,並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同意,擬將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轉由中國就業促進會歸口管理,並更名為公共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更名後,按照即將出台的《中國就業促進法》的要求,專門從事公共就業服務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事業的發展。
民辦職業介紹機構專業委員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和人力資源事業的發展,民辦職業介紹機構隊伍迅速壯大。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共33890個,其中,公民個人和其他非政府組織舉辦的職業介紹機構10543個,占31%,工作人員3.5萬餘人;在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求職人數達795.2萬人,介紹成功人數380.7萬人,成功率為48%。民辦職業介紹機構已成為就業服務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促進就業再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民辦職介機構構成情況比較複雜,又沒有歸口管理部門,為加強行業管理,增強行業自率意識,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就業服務新三化建設,成立民辦職介機構專委會是十分必要的。民辦職業介紹機構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業務:組織開展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和民辦職介機構發展情況的調研和對策研究;參與研究制定職介機構行業服務標準,推進就業服務視窗建設;協助開展行業自律、信用等級評估活動,開展民辦職介機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評定表彰活動;組織開展勞動力供求信息對接服務活動等。
失業保險專業委員會
失業保險制度建立以來,一直堅持發揮保障基本生活與促進就業的雙重功能。2002年,中央制定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後,失業保險在促進就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2005年,國務院36號檔案要求,建立就業與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聯動機制,進一步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的功能,並決定在東部地區開展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試點。近年來,失業保險工作又取得了很大發展,參保人數增加,基金實力明顯增強,目前有2萬多人從事失業保險管理工作。成立失業保險專業委員會,有利於推動失業保險制度發展,有利於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作用,有利於建立與就業的聯動機制。失業保險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業務:組織開展失業保險及相關就業服務領域的研究;開展失業保險業務人員培訓;組織開展失業保險工作經驗交流及宣傳活動等。
創業專業委員會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的戰略措施。為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發揮社團組織廣泛聯繫政府、社會、企業和創業者的橋樑作用,經民政部批覆同意,中國就業促進會決定成立創業專業委員會。
境外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規模逐年擴大,我國勞動力市場與國際勞動力市場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境外就業工作是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從1992年國務院明確由勞動保障部門歸口負責公民出境就業工作到現在,特別是自2002年《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正式頒布實施以來,境外就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截止到2006年6月,全國共批准境外就業中介機構416戶,2005年輸出就業人員4萬餘人。但是,境外就業中介機構中存在著整體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市場開發能力較弱,預防和應對風險意識不強,行業內部良性競爭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成立境外就業服務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建立行業規範,開展行業協調和監督,樹立良好的整體形象已經成為政府部門和中介機構的共識。
境外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業務:組織開展境外就業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舉辦理論和實務研討、論壇、成果展示等活動;組織開展境外就業典型經驗推廣和信息交流活動;組織制定境外就業中介行業規範,開展境外就業中介機構服務質量、信用等級評定活動,推進服務標準建設;開展境外就業教育培訓活動;組織建立境外就業中介行業互濟保險機制;組織開展有關的國際交流活動,開拓境外就業市場等。
民營企業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
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得到迅速壯大。據了解,現在全國登記的民營企業已達300.55萬戶,創造產值20083億元,2004年民營企業就業人數約6000~7000萬人,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和擴大城鄉就業的重要渠道。由於民營企業涉及各行各業,國家沒有一個專門部門歸口管理服務,特別在就業工作上一直沒有納入勞動保障部門的業務指導。為此勞動保障部領導及全國工商聯等相關方面多次建議我們就業促進會在就業促進方面協助一些工作。我們認為成立民營企業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有利於民營企業利用這個平台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與擴大就業問題研究,有利於指導民營企業健全完善勞動保障制度。民營企業就業服務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業務:組織開展調研,向政府部門反映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組織開展維護自身和員工合法權益的研討;組織開展積極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組織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和考察學習等活動。
社會就業培訓機構專業委員會
隨著就業市場化和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各類社會就業培訓機構應運而生。為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社會就業培訓機構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成立社會就業培訓機構專業委員會,有利於社會就業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規範就業培訓活動,建立和諧有序的就業培訓市場秩序,為提高勞動者素質做出積極貢獻。社會就業培訓機構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業務:組織開展城鄉勞動力培訓就業問題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和經驗交流活動;推動就業培訓機構行業自律,開展信用等級和質量評估活動;為就業培訓機構提供教師及管理人員培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培訓活動等。
部室介紹
秘書處
負責促進會業務綜合及內外業務協調工作;負責文秘事務、文檔管理、財務管理、人事黨務管理、外事管理;負責促進會專業委員會管理,指導地方就業促進會組織建設;負責對會員的管理、服務、培訓工作;蒐集傳遞工作信息;承辦會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事業發展部
組織推動就業服務行業規範,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服務等級評估和行業自律活動;組織開展城鄉就業工作實踐活動,開發城鄉就業服務示範項目;推動區域性勞務交流和協作,促進勞動力供求信息交流對接;開展面向企事業單位的服務活動;組織促進就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宣傳表彰活動;組織開展就業服務行業合作,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援助。
項目合作部
開展國際(境外)促進就業交流,組織實施國際(境外)合作項目;組織國際性的促進就業理論研討;組織開展有助會員單位對外聯繫的培訓考察活動;發展同國際(境外)就業服務機構及就業促進組織的友好合作關係,爭取對中國促進就業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培訓宣傳部
開展城鄉就業政策理論研究與實踐交流;開展就業法規、政策諮詢服務;舉辦國內就業理論研討會、就業論壇、成果展示等活動;組織開展就業群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開發就業服務培訓教材,加強就業服務系統工作人員能力建設;開展就業宣傳,推廣典型經驗,組織開展就業服務宣傳表彰活動。
歷史沿革
中國就業促進會是適應新形勢下促進就業工作的需求,經由勞動保障部同意、民政部審核,並報請國務院批准將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變更稱名後重新組建的。
一、關於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
中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勞企協會)成立於1991年,是民政部批准登記註冊的國家一級社團組織。它的成立是繼1990年國務院頒布《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管理規定》(國務院第66號令)之後,進一步促進勞服企業發展,廣開就業門路的一項重要舉施。十五年來,中國勞企協會在國家勞動行政部門和民政部門的管理指導下,致力於勞服企業改革發展和就業服務,努力發揮社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為擴大就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回顧中國勞企協會過去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政策貫徹落實,促進廣開就業門路
中國勞企協會以貫徹落實國務院66號令為主線,以配合開展勞服企業年檢認證工作為抓手,積極協調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有助於促進勞服企業發展,擴大吸納就業能力的優惠扶持政策。1993年至1997年間,協調並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出台了《關於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發展第三產業安置富餘人員若干問題的通知》、《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關於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規定的通知》、《關於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產權界定規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特別是1998年以來,中國勞企協會積極建議協調有關方面,將勞服企業納入到國家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政策體系,與此同時,地方各級勞企協會積極推動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指導幫助勞服企業抓住機遇,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新政策。去年以來,按照中央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積極參與國資委組織的對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的調查研究,並按照勞動保障部領導提出的“同步走、同等對待”的指導思想,提出解決廠辦大集體問題的意見和建議,為解決勞服企業在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創造了條件。
(二)從實際需要出發,為勞服企業提供有效服務
一是大力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勞企協會各級組織在勞服企業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不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專題論證,探討新形勢下勞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並主動向有關方面反映,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和建議。二是推動勞服企業改組改制。中國勞企協會協助政府部門開展了百家勞服企業股份合作制試點及勞服企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並在工作中加強指導,總結交流經驗,搞好協調服務,推進勞服企業適應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三是大力開展培訓工作,提高勞服企業人員素質。勞企協會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和任務,聘請專家為勞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政策、業務等培訓,提高了勞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四是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活動。1993年以來,中國勞企協會成功舉辦了12屆勞服企業優秀質量成果發布會,評選出優秀質量管理小組2837個,其中,國家級的QC小組93個、優秀企業10個,還有的勞服企業代表參加了北京國際QC小組成果發布會,並獲得了好名次。五是開展評先創優活動。組織勞服企業開展勞動競賽,爭創文明單位,評選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等一系列表彰宣傳活動,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六是組織開展國內外考察訪問、產品展銷、貿易洽談等活動,促進與國內外企業間、地區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推動勞服企業走向市場、走出國門。
(三)維護勞服企業合法權益,穩定就業
中國勞企協會及地方協會組織以國務院66號令等法規為武器,加強與政府部門、法務部門的協調配合,推動勞服企業搞好清產核資、產權界定工作,處理好歷史遺留的產權歸屬問題,幫助企業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財產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和問題,並通過法務部門判定、新聞媒體暴光典型案例等,協助處理了一批侵權案件,促進了勞服企業的穩定和就業安置。
(四)加強宣傳,弘揚勞服企業的創業精神
勞服企業的創辦及其安置就業的形式,突破了計畫經濟條件下由國家下達招工指標、政府行政部門包攬安置的統包統配就業制度,開拓了一條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引導下,由勞動者自己組織起來發展經濟、開發就業崗位、實現自主創業的新格局。這在當時的經濟形勢和就業矛盾十分突出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成為新興的推動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平抑失業率的有效措施,成為就業服務體系中一項最有中國特色的事業,並被中央領導同志讚譽為光彩的事業,被國際勞工組織的專家稱之為中國人運用中國的辦法解決就業問題的一項創舉。中國勞企協會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組織產品展銷會、經驗交流會、理論研討會、評先表彰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勞服企業適應市場需求、拾遺補缺、發展經濟、擴大就業的經驗,宣傳人民民眾不等不靠,運用國家扶持政策自願組織起來艱苦創業的精神,宣傳黨和國家對勞服企業的高度重視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宣傳勞服企業創業精神對促進就業的重大意義。近年來,儘管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勞服企業遇到了許多困難,其數量和吸納就業的能力也大不如從前,但勞服企業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自主創業精神和擴大就業的經驗,將永遠是我國就業發展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二、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組建中國就業促進會
當前,中國就業正處於一個十分重要的改革和發展時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需要從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從政策制定到具體操作,從社會發動到輿論宣傳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不僅需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部門的協調配合,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和群策群力。中國勞企協會更名為中國就業促進會,就是適應新形勢下促進就業工作的需求所採取的一項積極措施。
(一)新形勢、新任務,對就業服務提出了新挑戰
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帶動了整個就業格局和就業結構的深刻變化,致使促進就業的政策和工作組織形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革。針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及其現階段的基本特徵和焦點問題,就業工作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施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並重和城鄉統籌就業的戰略,通過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力求在增加就業總量的同時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在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逐步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市場就業的同時,推動就業渠道的不斷拓寬和就業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以及就業服務更趨有效,更具個性化。這些都對以就業服務為宗旨的社會團體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它在服務範圍和服務形式上進行變革,以適應這種新的變化和新的要求。
(二)服務對象的變化,工作職能需做全面調整
通過改組改制,大批勞服企業改變了單一集體所有制的性質和就業安置基地的身份,成為按市場經濟規律求生存、謀發展的經濟法人實體,從而以安置就業為主要任務傳統意義上的勞服企業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勢的發展也在不斷推動著中國勞企協會改變著工作職能和服務對象,從過去單一為勞服企業服務,擴大到面向小企業、就業實體等經濟組織和社區就業服務。但由於中國勞企協會的名稱及職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全面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需要,影響社團組織服務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中國勞企協會需要按照黨的十六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變更名稱並進行相應的業務調整,以適應當前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要求和促進就業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三)建立新機制,更好地為促進就業服務
中國勞企協會更名為中國就業促進會後,將調整戰略思想,拓展工作職能,擴大服務領域,緊緊圍繞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在更廣闊的領域和更大的空間聯繫社會各方面力量,搭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就業工作的平台,建立一個新的工作機制,在政府部門的管理指導下,更好地為促進就業再就業服務。
在業務範圍上,中國就業促進會將緊緊圍繞就業工作的近期任務和長遠目標,配合政府部門、協調有關方面組織開展各項促進就業的服務活動。其具體業務既涉及就業的理論研究、論壇,又涉及城鄉統籌就業服務;既有促進勞動力市場的規範建設,又有勞動力供求信息的交流對接;既有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服務,又有勞務派遣等新型用工形式的探索;既有對各類企業的諮詢服務,又有對創業者的能力培訓提高;既開展就業宣傳,又組織評選表彰;既有國內就業服務項目的開發,又有國際合作與交流,等等。一句話,凡是有就業促進需求的工作,我們都應努力去開拓,去推動。
在會員組成上,除了國家機關等政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勞服企業、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代表之外,本屆會員組成中,特別吸納了工青婦組織和殘聯的代表,並與全國工商聯合作推薦了民營企業的代表,還有民辦職業中介機構、社區勞動保障基層組織的代表,以及著名的專家學者和受到國家表彰的再就業先進個人代表。可以說,包括了與促進就業有關的社會各界。
在職能定位上,切實擺正社團組織的位置,堅持市場服務的方向,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密切聯繫各有關方面,立足服務、背靠政府、面向社會開展工作,真誠做政府行政部門推動就業工作的助手,努力做事業單位服務就業的夥伴;充分發揮社團組織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在市場就業中確立位置,在促進就業中創造品牌,在服務社會中樹立形象。
在工作方法上,由於會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中國就業促進會的工作模式需以項目為抓手,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項目活動,並利用《中國就業》期刊、中國就業促進會網站等媒體,搭建起與社會各界交流互動的服務平台,將會員的不同需求與有關業務領域連線起來,使廣大會員在項目活動中得到服務,使就業服務事業在會員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得以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