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之近代命運

章太炎早年的經學立場二、《訄書》初刻本所體現的經學思想——章太炎對康有為今文經說的迎與拒三、《訄書》重訂本的經學思想之大變四、結 語第三節:康有為、章太炎經學今古文之爭的“知識轉型”第三章:經、子易位:“諸子不出於王官論”及其效應引

內容介紹

本書以經史之學為中心,通過關鍵論題、關鍵人物、關鍵著作的有機結合,從富於個性的視角探討西力東侵、西學東漸背景下中國近代學術變遷之大勢:經學史學之更替、子學之凌駕經學、“漢宋之爭”之折變、“國史”創製之新局諸端,選題新穎、論證嚴密、脈絡分明,為近年來難得之佳作。其意義,一言以蔽之,為重建中國學術之學統,提供了一種深刻的歷史教訓。

作者介紹

劉巍,浙江省嵊泗縣人,先後就讀於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清華大學歷史系,1998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該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歷史系在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學術思想史。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多次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優秀成果一等獎、青年優秀論文獎。

作品目錄

自序
第一章:經降史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本源與意蘊
引言
一、“文史校讎”之學的開拓與“六經皆史”說的發軔
二、“六經皆史”說的基本內涵
三、章氏“六經皆史”說的時代意義
第二節:經典的沒落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提升
一、“六經皆史也”:在《文史通義》位列首句之迷案
二、“六經皆史”說的傳延:章氏的影響與新時代意識建構之間的互動
三、“六經皆史”說的折變與經典權威地位之失落
第二章:“今古文辨義”:康有為、章太炎的經學之爭與現代人文學術
第一節:《教學通義》與康有為的早期經學路向及其轉向——兼及康有為與廖平的學術糾葛
一、 周公?劉歆?古文經
二、 孔子與《春秋》
三、 禮學中的今古學之辨
四、 從“記誦之學”起腳,到“以經營天下為志”。
五、《教學通義》的棄去與康有為的今文經學立場的確立
第二節:從援今文義說古文經到鑄古文經學為史學——對章太炎早期經學思想發展軌跡的探討
一、 章太炎早年的經學立場
二、《訄書》初刻本所體現的經學思想——章太炎對康有為今文經說的迎與拒
三、《訄書》重訂本的經學思想之大變
四、結語
第三節:康有為、章太炎經學今古文之爭的“知識轉型”
第三章:經、子易位:“諸子不出於王官論”及其效應
引言
一、“九流出於王官說”說與胡適批駁此說的意義
二、“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的建立——有關的根據、要素、過程
三、示範作用——“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的影響
第四章:“漢宋之爭”再起?——梁啓超、胡適、錢穆之間的“戴震”公案
第一節:試從“科玄論戰”看梁啓超、胡適有關“戴震”研究之異同離合
一、頻頻著文
二、梁、胡心目中的戴震
三、從“科玄論戰”看梁啓超、胡適對戴震的同尊異由
第二節:錢穆的重明“宋學”及其對胡適、梁啓超之“戴震”研究的批評
一、梁啓超、胡適對戴學的推崇與宣揚的一致指向:“反理學”
二、錢穆對胡適、梁啓超之尊“戴”論的辯駁
三、圍繞戴震研究的學術觀和文化觀之爭
第五章:經學的史學化:《劉向歆父子年譜》如何結束經學爭議
一、引言
二、《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學術背景
三、《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學術貢獻
四、《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初始反響
五、《劉向歆父子年譜》與經學的史學化
六、餘論
第六章:“國史”創製一例:《國史大綱》“重明中華史學”的新努力
一、造作新通史——時代的需要與時代的限制
二、“新史學”的內涵
三、從以《國史大綱》為中心的“新史學”來看二十世紀中國史學中的錢穆學派
本書結論 :歷史的教訓
徵引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