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地緣戰略地位的變遷》“縱觀數千年,橫括萬餘里”,從歷史的長過程和全球的視野全景式分析中國地緣戰略地位呈“V”字形的變遷過程。中國是古代東亞文明的中心,到近代淪為帝國主義列強角逐的戰場,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四戰之地”,地緣戰略地位跌到了谷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地緣戰略地位穩步上升,中國已經逐步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動搖,21世紀中國的發展無可限量。
作者簡介
朱聽昌,1953年牛,江蘇常州人。1988年7月獲蘇州大學歷史學碩十學位。主要從事國際戰略、中國對外戰略、中國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為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系教授、博士牛導師。主要著作有:《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主編)、《局部戰爭風雲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問題研究)《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國際問題研究)《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副主編)、《西方地緣戰略理論》、《日本政治經濟與外交》等。在《中國軍事科學》、《國際政治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教學與研究》、《日本學刊》、《軍事歷史研究》、《外國軍事學術》、《當代亞太》、《蘭州學刊》、《國際觀察》、《國際論壇》、《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等軍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古代東亞文明的中心
第一節 中國成為古代東亞文明中心的地理條件
一、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二、自成一體的地理構造有利於建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
三、地理環境的相對隔絕有利於政治文化的連續性
第二節 古代東亞對中國的向心性
一、中國是東亞的地理中心
二、邊疆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向心性
三、東亞國家對中國的向心性
第三節 中國對外影響力的輻射性
一、中國對西亞文明的吸收與互補
二、中原文明對北亞的傳播
三、中華文明對東北亞的傳播
四、中華文明對東南亞的傳播
第二章 近代帝國主義列強角逐的戰場
第一節 東西方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轉折
一、“三大革命”造就歐洲引領世界潮流
二、天朝的停滯與倒退
三、“地理大發現”與西方在亞洲的殖民擴張
第二節 中國地緣戰略環境的全線危機
一、宗藩體系土崩瓦解
二、邊疆危機國土淪喪
三、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勢力範圍”的狂潮
第三節 晚清對外政策之檢討
一、“郅治保邦”富國強兵的理論與實踐
二、“海防”和“塞防”之爭
三、“保藩固圉”政策的提出與實施
四、“以夷制夷”的理論淵源與策略運用
第三章 冷戰時期美蘇爭奪的“中間地帶
第一節 新中國面臨的地緣戰略形勢
一、歐洲中心時代的終結
二、兩個超級大國的崛起
三、第三世界的興起
第二節 毛澤東的“中間地帶”理論
一、“中間地帶”理論的核心論點與理論價值·
二、“兩個中間地帶”理論的形成
三、從“中間地帶”論到“三個世界”劃分的內在邏輯
第三節 冷戰時期中國地緣戰略地位的兩重性
一、“一邊倒”:美蘇冷戰與國共內戰的必然邏輯
二、中美蘇“大三角”:重構全球均勢的外交博弈
三、不結盟全方位外交:“大三角”關係演變的理性選擇
第四章 多極世界中的亞太區域中心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格局多極化
一、經濟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
二、“金磚四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三、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第二節 “亞太世紀”曙光初照
一、“亞太”概念的形成和發展
二、“亞太世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亞太世紀”的前景與挑戰
第三節 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區域中心地位
一、中國是亞太地區的地緣中心國
二、中國是溝通亞太地區的橋樑國
三、中國是粘合亞太地區的聯繫國
第五章 21世紀中國地緣戰略構想
第一節 富國強軍加速推進國防現代化
一、軍事手段依然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最後堡壘
二、戰略核威懾依然是國家安全最堅實的盾牌
三、增進軍事合作尋求共同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第二節 穩定周邊立足亞太走向世界
一、新興世界大國的地緣定位
二、走向世界、影響世界的必由之路
三、開放的地區主義天地廣闊
四、運籌戰略布局構築地緣戰略依託
第三節 增強戰略安全意識拓展國家安全利益
一、中國安全環境的層次性
二、中國戰略安全地帶的範疇界定
三、加速提升戰略能力拓展國家安全利益
第四節 建立大國協調機制共擔全球治理之責
一、進入21世紀大國關係的重大調整
二、建立大國協調機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對中國建立大國協調機制的幾點思考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