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館學教育
正文
簡史 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歷程可分為草創、興起、調整、停頓、恢復和提高 6個時期。①草創時期(1913~1949)。 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以 1913年金陵大學文科開設圖書館學課程為開端。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於1920年 3月成立,1929年改名為 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沈祖榮任校長。 該校先後辦過兩年和三年制的 “正科”,以及為期一年的講習班。1925年 8月,上海國民大學在教育科中設圖書館學系,由 杜定友任系主任,實行學分制,授予學士學位。1927年金陵大學創辦了圖書館學系, 李小緣任系主任, 劉國鈞、萬國鼎、施廷鏞等曾在該系任教。1929年廣州職業學校開辦圖書管理科,這是中國最早的圖書館中等教育機構,1937年廣州淪陷前被迫停辦。此外,成都草堂圖書館、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東方圖書館、安徽省立圖書館、 中華圖書館協會等都舉辦過圖書館學專修班。北京大學圖書館學專科創辦於 1947年,附設於文學院中文系,從該校文科各系學生中招生。②興起時期(1949~1956)。1949年秋季,北京大學圖書館學專修科開始招收高中畢業生。1951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招收本科,1952年復改為專修科。1953年 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併入武漢大學。1956年,北大、武大兩校由三年制專科改為4年制本科,擴大了招生名額,並開始大面積招收函授生。50年代初,西南師範學院也曾開辦過圖書館與博物館專修科。③調整時期(1957~1966)。1958年北京文化學院設立了圖書館學研究班。1960年,吉林師範大學設立了圖書館學專修科,但這幾個專科班都於1962年前後停辦。長期堅持正規教育的仍只有北大、武大兩個點。④停頓時期(1967~1977)。1966年夏季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全國圖書館學教育停頓了 6年之久。1972年北大、武大恢復招生,此後連續招收了 5屆工農兵大學生。⑤恢復時期(1978~1983)。1978年初全國高校恢復統一招生考試後,圖書館學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78~1983年間,全國有10餘所院校先後建立了圖書館學系(專業),打破了1949~1978年30年間全國只有北大和武大兩系辦學的局面。這一時期,情報學教育開始興起,一些學校的圖書館學系中增設了情報學專業。⑥提高時期(1984年至今),1984~1985年,專業教育發展迅速,教學點達到50多個,在校學生有4000多人,業餘教育和短期培訓也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發展起來。教育結構與層次 到90年代初,中國圖書館學正規教育已初步形成“三個層次、七個級別” 的教育體系。①高等專門教育。又分為 3個級別:一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從1991年起 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招收圖書館學博士生,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招收情報理論與方法、目錄學兩個方向的博士生。二是碩士研究生教育,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北大和武大兩校圖書館學系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後,又增加了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防科工委科技情報研究所等 6個單位。三是研究生班教育,即從文、理、工、農、醫和外語等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招生,考試合格者再進行兩年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教育,畢業後兩年內提交學位論文,經過答辯通過後可授予碩士學位。②普通高等教育。也分三個級別:一是雙學位教育,即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的本科生,在學習本專業課程的同時,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達到規定的學分,畢業時可獲得兩個學士學位。二是大學本科教育,學制4年,多數設在綜合性大學(少數設在專科性大學),80年代不少院校改變了以文科為主的局面,並分圖書館學、情報學兩個專業招收學生,畢業時分別授予文學士和理學士學位。三是大專教育,學制三年,按招生、分配和管理體制又分三種情況:經國家教委批准的統一招生、統一分配的正規大學所辦的大專班;由地方或部門批准、只限於某一地區招生、並採取定向或推薦辦法分配的大專班;不包分配的社會大學、夜大學或自費走讀大學等。③中等專業教育。在圖書館和情報部門,初級人才約占全部從業人員的40~60%。80年代中期以後,全國陸續創辦了圖書館學中專教育點20餘所,它們有的由政府主管部門和圖書館主辦,如湖南圖書情報學校;有的由大學或中學主辦,如復旦大學、杭州大學、滬光中學辦的職業班;有的由大企業創辦,如四川油田和勝利油田辦的中專班,學制為二年。
80年代,中國圖書館學正規教育在教育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研究生培養過少,大學本科和專科發展過快,中等專業教育較薄弱,教育點的地區分布仍不盡合理等。
中國圖書館學在職培訓或成人教育的主體是高等院校辦的函授班、進修班,各圖書館辦的業餘大學以及各級廣播電視大學辦的圖書館學專業班。它們具有形式多樣、時間靈活、人數眾多、覆蓋面大等特點。與在校教育相比,不僅節省時間、經費和師資,而且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工作人員持續培訓的需要。1988年底全國各地設立的成人教育點有33個。北大和武大兩校培訓的函授生每年畢業近1000人,1985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全國招收圖書館學大專生,到1988年已畢業近萬人,同年又招收了3000名新生。1987年起各地又開辦了為期一年左右的專業證書班,到1990年參加學習的已超過1萬人。 專業設定和教學改革 80年代,中國圖書館學教育在專業設定上不斷擴展,教學內容日益豐富。① 打破舊模式。1979年,北大、武大和北大分校分文、理兩科招生,打破了前30年僅有文科的舊模式。70年代末一些大學設定了科技情報專業。到80年代後期, 圖書館學教育與 情報教育已日益兼容和走向一體化。②拓寬知識基礎。如北大曾安排1979、1980兩屆學生在前2年先到物理、生物、計算機、經濟、中文和歷史等系學習,後兩年回本系學習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課程,使學生具有兩門以上專業知識。③走向情報化、現代化。1983年 3月中國第一所獨立的中等圖書情報學校──湖南圖書情報學校在長沙建立。 1984年4月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的基礎上建立圖書情報學院。1984年11月 上海大學文學院文獻信息管理系成立。很多院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上都進行一系列改革,開設了一批適應現代化需要的課程,如圖書館自動化、計算機原理、圖書館現代技術、資料庫、文獻保護、情報分析與研究、文獻計量學等。自1985年教育部發布04號檔案,號召高等院校普及“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後,各高等院校普遍開設出針對本專業特點,區分不同層次的文獻檢索課(見 讀者教育)。這些變化既是資訊時代的要求,也是圖書館加強情報意識的反映。④增設了一批專業。除了情報學專業以外,針對圖書編輯、出版、發行和檔案學等專業人才短缺的國情,武漢大學增辦了 圖書發行管理學和檔案學專業,南京大學開辦了 計算機情報檢索自動化和檔案學專業,安徽大學開辦了圖書發行專業,北大在函授部開辦編輯出版專業。⑤向專科院校發展。一批工、農、醫、外語等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專業特點的圖書情報人才,如大連理工大學、東北水利電力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湖南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等院校都開設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
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 1978 年以前,全國圖書館學專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不足10人。到80年代末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例如武大圖書情報學院1990年底共有教師9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講師41人,助教30人,並每年選派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使其知識結構不斷更新。1978年以前,公開出版的教材只有幾種,而1978~1988年僅北大教師編著的專業教材就有50多種, 圖書館學概論、情報學概論、科技文獻檢索、圖書館目錄、中西文工具書、中國書史、圖書分類等課程都有完整的配套教材,既有學習指導書,還有教學參考文選。南開大學、 廣西圖書館學會、 吉林省圖書館學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及遼寧人民出版社等都編輯出版了專業系列叢書。除了數量成倍增長外,專業教材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如 《圖書館學基礎》、 《目錄學概論》、 《中文工具書使用法》、《科技文獻檢索》等 5種教材1988年被評為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獲圖書館學會和校級獎勵的教材數量更多。在辦學條件方面,雖然有一些新建的系(專業)存在師資不足,沒有實習室和缺乏教學所需的設備等問題,但多數院校的設備、條件已逐步改觀,如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成立不到10年,就建立了圖書情報檔案現代技術 8個實驗室,擁有16台微型電子計算機,28台英文打字機、全套縮微,視聽、雷射光碟設備,教學手段齊備,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