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將國際加工貿易的研究置於全球價值鏈體系下,分析跨國公司、契約製造商和加工貿易之間的關係,計算我國加工貿易的貿易利益和經濟效應,提出我國國際加工貿易轉型的方式。本書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加工貿易模式的分析,傳統的分析認為,加工貿易模式只有一種,但由於原產地規則的不同,產業鏈所處階段的不同以及各國之問不同的貿易政策,加工貿易模式多種多樣。第二,國際加工貿易模式決定了貿易利益,改變了傳統貿易理論中的高技術產品貿易優於低技術產品貿易利益的觀點,在中國加工貿易中,服裝的加工貿易利益明顯大於計算機,這就是例證。第三,全球價值鏈分析方法(GVC)是加工貿易分析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GVC分析方法相當不完善,我們對此進行了改進。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國際貿易特別是加工貿易方面的進一步討論和研究,探尋中國貿易的發展道路,使中國真正成為經濟強國。
作者簡介
沈玉良,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承擔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和商務部項目多項,在國內主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著有《多邊貿易體制與我國經濟制度變遷》等學術專著兩部,其中《多邊貿易體制與我國經濟制度變遷》獲第十一屆安子介國際貿易著作三等獎。
孫楚仁,湖南宜章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和發展經濟學研究,最近從事加工貿易、外包理論和經濟成長方面的研究。已在《數量經濟數量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等雜誌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有兩篇被EI和ISTP等收錄,一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
凌學嶺,198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套用數學系,獲澳大利亞RMIT大學商務碩士學位。現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教授,主要講授“行銷調研”、“運籌學”、“商務統計”等課程。曾參與編著《企業行銷》一書並先後在國家核心刊物發表《行銷調研與電子商務》、《中國留學服務貿易現狀、結構分析和政策建議》等多篇論文。
目錄
前言
1導論
1.1加工貿易增長與經濟成長
1.2 關於是否發展加工貿易的兩種不同觀點
1.3國內關於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研究及主要觀點
1.4 國內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的不足之處
1.5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及其套用於加工貿易研究的不足之處
1.6 跨國公司的全球經濟行為、全球價值鏈與加工貿易的產生
1.6.1 現代加工貿易發展與跨國公司全球戰略
1.6.2 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的影響及其動因
1.6.3 全球價值鏈、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
1.7 考慮技術、交易成本、工資率的加工貿易產生的模型
1.7.1 模型假定和分析
1.7.2 結論
1.8 最終產品的生產需要固定比例的中間產品的均衡模型
1.8.1 模型的說明及假定
1.8.2 模型分析
1.9 考慮風險的加工貿易產生的模型
1.9.1 模型的假定及說明
1.9.2 模型的分析
1.9.3 結論
1.10 本章結論
1.11 本書的內容及結構
2中國國際加工貿易的總量結構和貿易條件
2.1 中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原因
2.2 中國國際加工貿易的發展階段
2.3 中國國際加工貿易結構
2.3.1 加工貿易產品結構
2.3.2 加工貿易主體結構
2.3.3 加工貿易企業規模結構
2.3.4 加工貿易企業地區結構
2.4 中國加工貿易的貿易條件:以上海紡織服裝業和計算機產業的比較為例
2.5 本章結論
3我國國際加工貿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3.1 導言
3.2 傳統方法的缺陷
3.3 數據平穩性檢驗及對外貿易和經濟成長的因果性分析
3.4 對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的估計
3.5 我國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的估計
3.6 本章結論
4 國際加工貿易發展模式分析-台灣、江蘇和浙江貿易模式的比較分析
4.1 台灣的現代加工貿易模式
4.2 江蘇貿易發展模式及其貿易利益
4.3 浙江的貿易發展模式
4.4 江蘇省(蘇州)和浙江省貿易模式的貿易利益的比較分析
4.5 本章結論
5我國國際加工貿易的轉型路徑
低技術產品加工貿易模式——以服裝產業為例
7高技術產品加工貿易模式——以計算機產業為例
8 離岸服務、服務外包和利潤分配模型——以呼叫中心為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