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全球的高度,以人類文明進展的軌跡為時間坐標,以中國21世紀發展的圖景為空間坐標,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背景、戰略形成、戰略目標、戰略要點和戰略行動。基於系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兩大主線、三維模型、五個子系統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全面協調的基本圖式。本書汲取了可持續發展前沿研究的國內外精華,編織出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實證體系,總結了中國實話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內容。其中,在世界同領域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系統學方向;擬定了進入可持續發展狀態的三個“零增長”台階;解析了以“五大支持系統”為依據的可持續發展系統識別;設計了判定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體系;闡釋了中國現代化進程與實現可持續目標的內在統一;證券了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
第一節 生存、發展、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人類進化的序列譜
第三節 認識自然環境的持續深化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回響
第五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形成
第六節 可持續發展原則下的經濟全球化
第二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環境
第一節 中國發展的地理環境
第二節 中國與世界大國的比較
第三節 中國自然環境的先天脆弱性
第四節 中國的人類活動規模和強度
第五節 理性的戰略決策能力
第三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基礎
第一節 國家發展的自然基礎
第二節 中國空間結構合理度
第三節 中國的區位優勢指數
第四節 中國生態環境脆弱度
第四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基礎
第一節 人文過程的組織效應
第二節 中國區域發展成本
第三節 中國區域開發度
第四節 中國人類活動強度
第五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指數
第一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壓力指數
第二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壓力指數
第三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壓力指數
第四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壓力指數
第五節 限制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五大瓶頸
第六章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體系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兩條主線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四大理論方向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三維解釋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的數學模型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的西蒙理論
第六節 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理論
第七節 可持續發展的時空理論
第八節 經典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公理破缺
第七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構建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構建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設計
第三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解析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臨界控制論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自組織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臨界控制論
第三節 人與自然和諧的臨界控制
第四節 臨界控制的Lettau模型
第九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設計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審慎選擇
第二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設計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三大創新要點
第四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分解
第五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六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基礎建設
第七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
第八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建設
第十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戰略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人口與發展的理論解釋
第三節 地球的人口承載力
第四節 中國人口戰略的演進
第五節 中國新增人口的負擔指數
第六節 中國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預測
第七節 中國人口控制指數及結構調整
第十一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戰略
第一節 中國資源總體特徵
第二節 中國的能源消費
第三節 中國礦產資源的形成能力
第四節 資源分配的康托洛維奇規則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模型建造
第六節 中國資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長”
第七節 中國礦產資源發展的戰略要點
第十二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戰略
第一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節 環境質量與人類健康
第三節 21世紀中國的生態環境預警
第四節 中國生態環境能力建設
第五節 地緣環境與環境外交
第十三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定量提取
第二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設計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統計基礎
第四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統計分析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能力資產負債分析
第十四章 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城市化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認知
第三節 城市化的戰略軌跡
第四節 中國三大組團式城市群
第五節 中國城市化的戰略設計
第六節 中國城市化的戰略任務
第十五章 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現代化
第一節 中國現代化目標的聚焦
第二節 現代化與人類文明進程的透視
第三節 現代化的本質及其規定
第四節 衡量中國現代化的巨觀判據
第五節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