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古代篇,從金融的起源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止。下編為近代篇,從鴉片戰爭後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止。另加結束語,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體系的建立,使對於中國古近金融史的闡述更具有完整性。作者對中國金融史進行了長期的資料積累,為撰寫本書作了充分的準備。本書徵引史料翔實,文筆簡潔明快,觀點時有創見,是研究或學習中國古代和近代金融發展歷史的一部較為理想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葉世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1929年生,浙江台州人。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銀行學系,留校任銀行專修科助教。1952-1972年在上海財經學院任教。1972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至今。曾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上海市經濟史學會副會長等。現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上海市錢幣學會副理事長等。著作已出版的有《鴉片戰爭前後我國的貨幣學說》、《中國經濟思想簡史》上中下冊、《中國貨幣理論史》上下冊、《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主編)、《中國學術名著提要·經濟卷》(主編)、《中國近代市場經濟思想》(合著)、《中國歷代貨幣大系·清民國銀錠銀元銅元》(主編之一)等書。發表論文200餘篇。
潘連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統計研究處資料室主任,高級經濟師。1945年生,上海市人。1967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學院財政金融系。現任上海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參編著作有《中國學術名著提要·經濟卷》、《錢幣學綱要》等,發表論文《中國近代灰黑色黃金市場》、《建國前後人民幣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等。
圖書目錄
上編古代篇
第一章先秦秦漢三國的金融
第一節中國金融的起源
一、西周以前的貨幣
二、西周以前的信用
第二節春秋戰國時期和秦朝的貨幣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鑄幣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貨幣
三、泰國的貨幣立法和秦始皇統一幣制
第三節西漢的貨幣
一、從漢半兩到五銖錢
二、黃金及其他貨幣
第四節春秋至西漢的信用
一、利民的借貸和政府的賑貸
二、高利貸
三、商業信用
第五節王莽的金融政策
一、任意變亂幣制
二、賒貸政策
第六節東漢三國的金融
一、東漢的貨幣
二、三國的貨幣
第二章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金融
第一節兩晉時期的金融
一、貨幣
二、信用
第二節南北朝的貨幣
一、南朝的貨幣
二、北朝的貨幣
第三節南北朝的信用和質庫的產生
一、政府的賑貸和官負民債
二、高利貸和質庫的產生
第四節隋和高昌國的金融
一、隋朝的貨幣和公廨錢
二、高昌國的金
第五節唐五代的貨幣
一、唐前期的貨幣
二、唐後期的貨幣
三、五代十國的貨幣
第六節唐五代的信用和金融機構
一、義倉和政府的賑貸
二、官營高利貸和官負民債
三、私營高利貸及有關立法
四、其他信用形式和金融機構
第三章宋遼夏金的金融
第一節北宋的貨幣
一、不同錢幣流通區的形成和紙幣的產生
二、王安石變法後的錢荒和交子的貶值
三、徽宗朝的通貨貶值政策
四、金銀絹帛的貨幣性
第二節北宋的信用和金融機構
一、政府的賑貸和青苗法
二、其他官民之間的信用關係
三、私營高利貸和商業信用
四、金融機構
第三節遼和西夏的金融
一、遼朝的金融
二、西夏的金融
第四節南宋的貨幣
一、鑄錢數量減少和銅錢外流
二、會子的發行和貶值
三、錢引和其他地方性紙幣
四、金銀谷帛的貨幣性
第五節南宋的信用和金融機構
一、政府和社倉的賑貸
二、其他官民之間的信用關係
三、商業信用和民間的貨幣兌換
四、高利貸及有關立法
五、金融機構
第六節金朝的金融
一、金朝的貨幣
二、金朝的信用和金融機構
第四章元明的金融
第一節元代的貨幣
一、建國初期的貨幣和中統鈔的流通
二、至元、中統鈔的並行和貶值
三、至正鈔發行後的元末貨幣
四、雲南的貨幣
第二節元代的信用和金融機構
一、賑貸、替民還債和同賑濟有關的信用
二、高利貸及有關立法
三、解典庫和銀鋪
第三節明初百年間的貨幣
一、從用錢到單一紙幣流通制度的形成
二、永樂至宣德年間的紙幣回籠政策
三、宣德十年後的紙幣政策和開放用銀
第四節明代銀錢並用後的貨幣
一、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二、銅錢的鑄造和流通
三、銀錢並用後的寶鈔和行鈔餘波
第五節明代的信用和信用政策
一、多渠道的賑貸
二、高利貸及有關立法
第六節金融機構和新產生的信用憑證
一、當鋪成為主要金融機構
二、錢鋪的興起
三、銀鋪的發展
四、會票、銀票和錢票的使用
第五章清鴉片戰爭前的金融
第一節銀兩和外國銀元的流通
一、銀兩制度
二、外國銀元的流通和自鑄銀元
三、乾隆以前的白銀購買力
四、白銀外流及其後果
第二節銅錢流通和銀錢比價的變動
一、雍正以前的銅錢
二、乾隆時的銅錢和禁私錢政策
三、嘉慶以後的銅錢
第三節賑貸和生息銀兩
一、政府倉儲的賑貸
二、社倉和義倉的賑貸
三、生息銀兩
第四節高利貸、賬局和廣州行商的外債
一、高利貸及有關立法
二、京債和賬局的產生
三、廣州行商的外債
第五節當鋪、錢鋪、票號等金融機構和民間紙幣的流通
一、當鋪的發展
二、錢鋪成為主要金融機構
三、從銀鋪到銀號
四、匯兌的發展和票號的產生
五、民間紙幣的流通
下編近代篇
第六章清鴉片戰爭後的金融
第一節兩元並用和幣制討論
一、銀兩制度的繼續發展
二、外國銀元的流通和自鑄銀元
三、幣制討論和《幣制則例》的頒布
第二節形形色色的紙幣
一、戶部官票、大清寶鈔的發行和貶值
二、錢鋪等機構發行的紙幣
三、在中國流通的外國紙幣
四、本國銀行的紙幣
第三節錢幣和銅元
一、混亂的鹹豐錢
二、太平天國錢幣及其他起義錢
三、制錢制度的危機
四、銅元的產生和濫鑄
第四節錢鋪的發展和金融風潮
一、官錢鋪和官銀錢號
二、民營錢鋪和銀號
三、上海的金融風潮
第五節票號、典當和賬局的發展
一、票號
二、典當
三、賬局和印局
第六節銀行業的興起
一、外商銀行的設立及其作用
二、中國銀行業的產生
第七章北洋政府時期的金融
第一節軍閥割據下的貨幣流通
一、兩元並用制度的繼續
二、銅元的繼續濫鑄
三、更加繁雜的紙幣
第二節外商銀行在華勢力的擴張
一、外商銀行在華勢力的擴展和消長
二、外商銀行的特殊形式——中外合辦銀行
三、國際銀行團的對華貸款
第三節國家銀行和地方銀行
一、中國銀行
二、交通銀行
三、地方銀行
四、廠東和武漢政府的中央銀行
第四節商業銀行的興盛
一、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
二、北四行
三、南三行和南五行
四、商業銀行的工商業放款
第五節錢莊、票號、典當和證券交易所
一、錢莊的繼續發展”
二、票號的衰敗
三、典當的衰落、
四、證券交易所和信交風潮
第六節農業金融的進展
一、農工銀行的設立
二、北方的農業合作金融
三、農民協會的銀行和信用合作社
第八章十年內戰時期的金融
第一節國民政府金融壟斷的形成和外商銀行
一、四行二局金融體系的建立
二、國民政府對商業銀行的控制,
三、外商銀行
第二節廢兩改元和法幣政策
一、廢兩改元的實現
二、1934-1935年金融危機
三、法幣政策的推行
第三節銀行業的發展和錢莊、典當的衰落
一、銀行業的繼續發展
二、地方銀行和信用合作社
三、錢莊和典當
第四節上海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一、全國金融中心的形成
二、上海的金融市場
第五節東北金融的殖民地化
一、“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東北的金融侵略
二、偽滿殖民地金融體制的形成
三、偽滿的統一貨幣政策
第六節革命根據地的金融
一、革命根據地的銀行和信用合作社
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
三、革命根據地的貨幣
第九章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
第一節抗戰初期穩定金融的措施
一、限制提存和匯劃制度的發展
二、外匯管制政策的實行
第二節國民政府加強對大後方金融的壟斷
一、大後方銀行的增加
二、國民政府金融壟斷的加強
三、中央銀行制度的發展
第三節法幣的惡性膨脹
一、以法幣為彌補財政赤字的工具
二、通貨膨脹和物價
三、通貨膨脹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第四節國民政府的農貸、儲蓄和黃金政策
一、農貸政策
二、儲蓄政策
三、黃金政策
第五節淪陷區的金融
一、用軍用票掠奪淪陷區人民
二、東北的殖民地金融
三、華北淪陷區的日偽金融
四、華中淪陷區的日偽金融
第六節抗日根據地的金融
一、陝甘寧邊區的金融,
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金融
三、華中和華南抗日根據地的金融
第十章解放戰爭時期的全融
第一節國民政府對敵偽金融資產的接收
一、對敵偽金融機構的接收
二、對敵偽紙幣的收兌
第二節民族資本金融業和外商銀行
一、民營金融機構的清理和復業
二、新《銀行法》的頒布
三、民族資本金融業的衰落
四、外商銀行和外幣流通
第三節高度壟斷的官僚資本金融
一、官僚資本金融壟斷的加強
二、金融壟斷中的中央銀行
三、官僚資本的地方性銀行
第四節外匯、黃金政策的失敗和法幣的崩潰
一、法幣廢止前的外匯政策
二、法幣廢止前的黃金政策.
三、法幣和東北流通券走向崩潰
第五節國民政府貨幣政策的最後破產
一、金圓券的大騙局.
二、金圓券流通時期的外匯和黃金政策
三、花樣翻新銀元券.
第六節新民主主義金融的勝利
一、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前解放區銀行的新發展
二、中國人民銀行的創立和人民幣的發行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解放區的金融管理
結束語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