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志號品名:專182 (417)中國古典詩詞郵票·唐詩發行日期:1982年06月25日
發 行 量:2000000
全套枚數:4枚
全套面值:28元(台幣)
郵票規格:51×36mm
齒孔度數:P13.5
繪圖設計:林天時
印刷機構:中華彩色印刷公司
印刷版別:平凹版
印刷用紙:台灣產雪面上膠郵字水紋紙
整張枚數:50(5×10)枚
設計背景
《唐詩》郵票選取的四首詩歌,都是唐詩之中的精品,但是其中兩首的知名度並不高,尤其令集郵者不解的是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等大詩人作品緣何被拒門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林教授曾繪李白《靜夜思》一詩意境畫,惜未被選入郵票。但願台灣海峽兩岸四地的郵政部門,早日把李白、杜甫、王維等大詩人的作品搬上郵票。《唐詩》發行量200萬套,面世後深受集郵者歡迎,版票極為少見。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代的詩人眾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樣。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是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製;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郵品賞析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則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精華,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的瑰寶。1982年6月25日,台灣省郵政在方寸間展現了唐詩的強大魅力,採用國畫繪圖的1套4枚郵票,把《春曉》、《尋隱者不遇》、《秋風引》和《終南山余雪》四首作了精彩解讀。春曉
《春曉》是一首描寫美好春光的詩,畫面非常優美。和暢的春夜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覺天已亮了。窗外傳來四處清脆悅耳的鳥鳴。醒來朦朧記起昨夜曾聽見颳風下雨的聲音,於是想著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下來?全詩如下:“春眠不覺曉,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689--約740)襄陽人,年輕時遍游江南後,在鹿門山隱居。隱居一段時間,又想有作為,到長安尋覓機會。他的詩得到了很高的評價,詩仙李白曾贊曰:“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名動長安,卻得不到朝廷重視。只得失意的回到鹿門山,一生不得志,悠遊山水間。他對農村生活和山川景色有深入的觀察體驗,作品樸素自然,平淡的語句中蘊含深意,與王維同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描述詩人去尋訪隱士,不遇,只見到隱士的學生。全詩僅二十個字,卻寫得情景俱出,不僅描述了松下問答,與山的高大及隱者的品格。詩人的才學可見一斑。全詩如下:“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79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河北琢縣)人。其詩遣詞造句,刻意求工,為中唐著名苦吟詩人與孟郊齊名,世稱郊寒島瘦,對後世影響頗大。
秋風引
《秋風引》通過描寫秋天涼風起,大雁南飛,風吹落了庭前樹葉,這生活中的細節,轉而突出了鄉愁。寫得充滿生活的氣息,又不落俗套,千百年來引起無數讀者的共鳴。全詩如下:“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生於浙江嘉興,自稱為漢代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官至臨察御史。永貞元年(805),因輔助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先貶連州刺史,加貶朗州司馬。後回京,又貶連州刺史。歷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陽任職。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後出蘇州、汝州、同州刺史。開成元年(836),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現存八百餘首,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充滿生活情趣。受民歌的啟發,還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好詩,創造一種新體載。望終南山余雪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望終南山余雪》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該詩描述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終南山的陰嶺(山北)高出雲端,積雪未化,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全詩如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祖詠(699--746),河南洛陽人,後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後隱逸終生。其詩宣揚隱逸生活,山水風光。講求對仗,亦帶有詩中有畫之色彩,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之一。
作者簡介
林天時,字靜軒,1934年生,中國台北市人,哲學博士。自小刻苦上進,甚至臨井自學書畫,自成一家風格,併兼容南北派畫風,擅長山水、工筆與潑墨,風格獨特,古意盎然。於二十六歲時即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書畫。林教授除了擅長書法、水彩畫之外,油畫作品亦受到收藏家的珍愛,並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舉辦巡迴展,對促進宣揚中國文化交流貢獻良多,曾獲有關部門頒發的文化獎章與郵政獎章。1986年獲維也納市政廳委員會頒贈聯邦首都維也納文化榮譽勳章,以表彰林天時教授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
1982年,應台灣郵政總局之邀請,以家喻戶曉的唐詩入畫,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郵票,呈現方寸之美,由於意境高遠,布局典雅,各詩詞相互輝映,充分表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引起廣大的迴響,促使林教授陸續完成宋詞、元曲、詩經、楚辭、樂府詩、古詞等詩畫,歷時十年,總計創作七套二十八枚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