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車輛
春秋戰國時期
車輪的輻條數略有變化,輻條向轂斜置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裝置方式。當時已注意對車輪薄弱環節的加強,出現了夾輔。春秋戰國時盛行車戰,常使用數百乘以至數千乘戰車作戰。還出現高架戰車如樓車和巢車,主要用於偵察和瞭望。這一時期的技術專著《考工記》中"輪人"、"輿人"、"輈人"三篇約占全書篇幅之半,記錄了一系列造車的技術要求和檢驗手段。例如用規校準車輪是否圓正,再用平整圓盤檢驗車輪是否平正,還用懸線驗證輻條是否筆直,然後又將車輪放在水中視其浮沉情況,確定其各部分是否均衡。《考工記》中對車軸、車轅等各個部件均有深入的研究;對行山地的柏車和行平地的大車要求也各有不同。
秦朝
秦朝時對車寬作出了統一的規定。漢朝車輛種類和數量都有巨大發展,出現了軺車(客車)、輜車、?車(客貨兩用)、高車、安車和軟輪車(蒲輪)以及四輪車和獨輪車等。鐵制車輛附屬檔案相繼出現,同時也出現了鐵緣車輪。尤其重要的是東漢以後出現的指南車和記里鼓車。記里鼓車具有一套減速齒輪系,最後一軸在車行一里時才迴轉一周,並通過撥子(凸輪)使木人擊鼓。指南車的齒輪系比較簡單,但能自動離合,技巧又超過了記里鼓車。指南車是傳動機構齒輪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機械技術發展的標誌。
晉朝
晉朝以後各種新型和巨型車輛陸續出現。南北朝時的大樓輦駕12牛。梁朝侯景造的樓車、登城車、階道車等作戰車輛均高達數丈,有的裝有20個車輪。
隋朝
何安造的兩輪車,車前加一導輪,車後加一隨輪,形成一種新型的四輪車。唐朝高級車輛構造精密,十分平穩,行車時可使車上水杯中的水不溢出。五代時林知元造三輪車。元朝薛景石《梓人遺制》記錄了"五明坐車子"並詳細圖示各部件的尺寸。明朝毛伯溫為山地運輸建築材料創造八輪車。清朝出現掛帆的獨輪車和鐵甲車。鐵甲車是四輪車,上下和四周都有鐵葉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