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謝道蘊。 東晉女詩人。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安西將軍謝奕之女,著名政治家謝安之侄女,王凝之之妻。聰明有才智,所作詩賦頗有名。在她十四歲時,有一次的冬天家族聚會,碰巧大雪紛飛,謝安一時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晚輩們:“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蘊的堂哥謝明搶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蘊則微微思考了一
下,方說:“未若柳絮因風起。”由此可看出謝道蘊的文學、才氣果然過人。謝安大大誇獎她,認為她比喻精妙、文思敏慧。而後世也就以“詠絮才”來稱讚有文才的女子。謝安對才華洋溢的侄女謝道蘊很是疼愛,幫她覓得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作為佳婿。謝道蘊雖然不是很滿意丈夫的平庸才華,但在王凝之擔任會稽內史因處置“孫恩之亂”不當而導致城陷被殺後,她反倒是表現出臨危不亂、替夫報仇的神勇氣概,拿刀衝出家門並怒斥賊兵,使賊兵一時不敢加害之。孫恩也被謝道蘊的氣概節義感動,於是赦免謝道蘊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蘊遵古訓、守婦道,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2。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3。柳如是。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
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4。劉令嫻。南朝梁代女詩人。生卒年不詳。劉孝綽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她的詩多寫閨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詩》二首,是回贈丈夫徐悱之作。詩中通過寫景來襯托相思之情,頗為真切生動。如“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舞,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其一);“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還看鏡中色,比艷似知非”(其二);寫婦女的心理狀態都很能傳神。《聽百舌詩》“風吹桃李氣,過傳春鳥聲。淨寫山陽笛,全作洛濱笙”等句,寫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很形象。劉令嫻的《祭夫文》,乃徐悱死後所作,辭意悽惋,頗為人們所稱道。文中如“一見無期,百身何贖”,“百年何幾,泉穴方同”等句,不加雕飾,出自肺腑。劉令嫻的詩,今存 8首,全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1篇,見《藝文類聚》,嚴可均輯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5。蔡文姬。漢末女詩人。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歸母家。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十二年。曹操念蔡邕無後,以金璧贖歸,再嫁董祀。所著有《悲憤詩》五言及騷體各一首。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相傳亦為其所作.
6。班昭。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人。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
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后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名學者馬融,曾從其授業。著有賦、文等16篇。
7。鮑令暉。南朝宋女詩人。生卒年不詳。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鮑照之妹。鮑照曾答武帝曰:“臣妹之才,自亞乾左芬,巨才不及太沖耳。”鍾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啟》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似乎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著《香名賦集》,已佚。其詩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錢仲聯《鮑參軍集注》附有鮑令暉詩。
8。左芬。字蘭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晉文學家。
少好學,善作文,有文名,晉武帝聞而納之。泰始八年(272年)拜修儀,後為貴嬪,因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弱多病,常居薄室。每有方物異寶,帝必詔為賦頌,由是屢獲恩賜。今存詩、賦、頌、贊、誄等二十餘篇,大多是應詔之作。原有《左九嬪集》四卷,已佚。
9。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斷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 。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錢塘人.朱淑真生於侍宦家庭,傳為朱熹侄女.她自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有(斷腸詞集)傳世.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作為宋代三大女詞人,朱淑真與魏夫人,李清照鼎足而立.後人譚蔚評價道:"(斷腸詞集),名聲不在李清照之下".有人以過譽視之,實非過譽.朱氏雖然身世無考,看她所寫的詞,淒切哀怨,別有一番不為人知的身世之苦隱藏在詞的字裡行間,這首(減字木蘭花.春怨)就是朱淑真詞中的代表作.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詞的上片一開始詞人便連用了
五個"獨"字,新詞自鑄,全然是前人所未道者.對於情感豐富,喜歡遊覽的詞人來說,寫出這樣的句子,無疑是對自己所經歷的往事的一聲喟嘆.詞人用"獨"字層層推進,推波助瀾,將自己的煢煢孑立,形影相依的生活困境變現得如此雋永而真實."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在這樣的孤獨,無聊的生活中,詞人憂懷難遣,面對已經到來的春天,只能獨自佇立階前,黯然神傷.春天雖然來了,但是料峭春風讓詞人感受到的卻是春天的涼意.這料峭春寒似乎故意要和詞人為難,不住地撩撥著她.詞人用擬人化大手法描寫春風,反襯出自己在這樣孤獨寂寞的環境中心情是何等的零亂,自己心中壓抑著的感情無處得到抒發.上片造語空靈,情感細膩,取得了令人叫絕的藝術效果. "此情隨見,淚洗殘妝無一半."詞人的孤獨寂寞在上片已經描寫得淋漓盡致,在下片詞人對自己的孤獨寂寞作了進一步的渲染烘托。語意低沉可以說是朱淑真詞的主旋律,其中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字裡行間全是對自己人生遭遇的訴說,正因為如此,朱淑真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效果.
10。薛濤。薛濤(770-832):字洪度。父薛鄖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亂後居成都,薛濤於唐代宗大曆三年出生。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乾入雲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了她一生的命運。十四歲時,薛鄖逝世,薛濤與母親裴氏相依為命,迫於生計,薛濤憑自已過人的美貌及精詩文、通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被稱為“詩伎”。唐德宗時,朝廷拜中書令韋皋為劍南節度使,統略西南,韋皋是一位能詩善文的儒雅官員,他聽說薛濤詩才出眾,而且還是官宦之後,就破格把樂伎身份的她召到帥府侍宴賦詩,薛濤遂成為成都著名營伎(供鎮守各地的軍事武官娛樂所用的樂伎)。一年後,韋皋惜薛濤之才,準備奏請朝廷讓薛濤擔任校書郎官職,後雖未付諸現實,但
“女校書”之名已不脛而走,同時也被世人稱為“掃眉才子”。後來,韋皋因鎮邊有功而受封為南康郡王,離開了成都。繼任劍南節度使的李德裕,同樣非常欣賞薛濤之才,在薛濤的有生之年,劍南節度使總共換過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對她十分青睞和敬重,她的地位已遠遠地超過了一般的絕色紅伎。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薛濤初見元稹時已四十二歲,比元稹大十一歲,當時元稹任監察御史,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兩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薛濤在閒雅之餘,常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雲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製成粉紅色的特殊紙張,紙面上呈現出不規則的松花紋路,煞是清雅別致,她便用這種紙來謄寫自己作的詩,有時也送些詩箋給友人,人們把這種紙箋稱為“松花箋”或“薛濤箋”。唐人喜用彩箋題詩或書寫小簡,其實都是學了薛濤的樣。晚年,薛濤在成都遠郊築起吟詩樓,隱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時年六十二歲。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