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家

曹大家

曹大家(gū),即班昭(約49——約120),東漢史學家,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固死時,所《漢書》的“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未能完成。她奉命與馬續共同續撰。《漢書》初出,讀者多不通曉,她又教馬融等誦讀。漢和帝時,她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們的教師。因為她的丈夫曹世叔的緣故,她從夫姓,被稱為曹大家(同姑,音gū)。著有《東征賦》、《女誡七篇》等文。

名片信息

曹大家

cáo dà gū

曹大家教書曹大家教書

曹大家(gū),班昭的稱呼。班昭(約49——約120),東漢史學家,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固死時,所作《漢書》的“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未能完成。她奉命與馬續共同續撰。《漢書》初出,讀者多不通曉,她又教馬融等誦讀。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巨著《漢書》。

詳細介紹

1.即漢班昭,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嫁曹世叔,早寡。漢和帝時,屢受召入宮,為皇后及諸貴人教師,號曰"大家"。家,通"姑"。著有《女誡》

早年為刀筆小吏時,其兄長班固因繼續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後傳》,被人告發私改國史,下獄治罪。班超上書力辨。班固才得釋放。後班超投筆從戎,於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跟隨大將軍竇固攻掃北匈奴貴族,屢有建功。不久,他又奉命率領吏士三十六人赴使西域。出使西域期間,他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闐的使者,又廢黜了親附匈奴的疏勒王,攻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章帝初年,北匈奴貴族在西域反撲,,他在疏勒等地堅守。後得東漢政府援軍,聯合當地力量,開始反擊,從章和6年(公元87年)到永元6年(公元94年),他陸續平定莎東、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判亂,並擊退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也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永元三年,任西域都護,後封定遠侯。他在西域活動近三十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西海(今波斯灣)而還。永平十四年回洛陽,不久病死。

生平經歷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女誡》《女誡》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讚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準,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在班昭四十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漢書。

《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她除漢書外,賦,頌,銘,誄,哀辭,書,論等,共十六篇。原有集三卷,大都失傳。

班昭所作《東征賦》一篇,被昭明太子蕭統編入《文選》,保存了下來。李善注引《大家集》說,“子谷,為陳留長,大家隨至宮,作《東征賦》。”又引《流別論》說:“發洛至陳留,述所經歷也。”《東征賦》是班昭隨同兒子到陳留赴任時,描述自身經歷的作品。又曾為班固《幽通賦》作注,今存《文選》李善注中。

班昭還有一個兄弟是班超,我們現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語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過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皇帝的奏章: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

表達出一種濃郁的葉落歸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後,三年後朝廷仍不加理會。

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對年已七十,客居異鄉的哥哥班超,產生一股強烈的的依戀、憐憫心情,於是不顧一切地給皇帝上書:

《女誡》《女誡》

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何?

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感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祿。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餘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書,說得合情合理,絲絲人扣,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漢和帝認為不再有所決定,實在愧對老臣,於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達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畢,任尚對班超說:“任重慮淺,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對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語重心長地說:“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嚴苛,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但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親信說:“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經驗,竟以嚴急苛虐而失邊和,這是後話。

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他離開西域疏勒時本已有病,來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勞頓,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班昭無言以對。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漢書》打動漢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歸洛陽。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易。”才能克盡本分。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剛一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準:“貞靜清閒,行己有恥:是為婦德;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紡織,不苟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皇子劉隆生下來才一百天,就嗣位為漢殤帝,鄧太后臨朝聽政,不到半年,殤帝又死,於是以清河王劉祜嗣位為漢安帝,安帝才十三歲,鄧太后仍然臨朝聽政。

東漢皇帝短命,只有開國的光武帝劉秀活過“花甲”,六十二歲時死,其次就是漢明帝,四十八歲,再次是漢章帝三十一歲,其他多在二十歲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專權局面。

鄧太后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與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鄧騭以大將軍輔理軍國,是太后的兄長,頗受倚重,後來母親過世,上書乞歸守制,太后猶豫不決,問策於班昭,班昭認為:“大將軍功成身退,此正其時;不然邊禍再起,若稍有差遲,累世英名,豈不盡付流水?”鄧太后認為言之有理,批准了鄧塢的請求。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個兒子,幾個女兒,她兒子叫曹成,字子谷。鄧太后臨朝稱制後,班昭開始參與政事,出的力不少。因為這個原因,曹成被封為關內侯,官至齊相。班昭逝世後,皇太后親自為多年的老師素服舉哀,由使者監護喪事,死後也給予她應得的榮譽。

突出貢獻

女誡女誡

司馬遷的《史記》記事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班彪曾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續補漢武帝以後所缺的部分。班彪去世後,班固繼承父志,在《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著手編寫“包舉一代”、囊括西漢歷史的史書《漢書》。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受統治階級內部政爭的牽連,入獄而死。這樣,班氏父子花費幾十年心血編纂的《漢書》,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寫完,同時整個書稿面臨著散佚的危險。班昭受漢和帝之命,毅然擔起整理、續寫《漢書》的重任。她補撰了八表,又在馬續的協助下,寫出《天文志》,終於最後全部完成了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的編撰工作。

《漢書》多用古字,比較難讀。班昭曾在皇家圖書館的東觀藏書閣講解《漢書》,當時奉詔跟隨她學習的人不少,包括後來成為東漢經學大師的馬融。班昭為《漢書》的傳播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班昭除了在史學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外,在文學方面也有所建樹。她寫過賦、頌等文章十六篇,後由其兒媳丁氏輯成《大家集》三卷,可惜此書已經散佚,只有《東征賦》等八篇流傳下來。

和帝非常讚賞班昭的學識,多次召她入宮,命皇后及妃嬪拜她為師,學習儒家經典。鄧太后臨朝執政時,班昭以師傅之尊,參議朝政。當時,人們把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婦女稱為“大家(gu姑)”,班昭的丈夫姓曹,因而被尊稱為“曹大家”。

班昭是我國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學者。在婦女受歧視、受壓迫的封建社會裡,才學出眾的班昭,是古代婦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婦女的驕傲。

家族簡介

班 壹

有史記載的班氏先祖。原系楚國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班壹躲避戰亂遷居樓煩(今山西寧武),以畜牧起家,一致有牛、馬、羊數千群,史稱他當孝惠高后時以財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吹,儼然帝王景象,年百餘歲,以壽終。

班 儒

曹大家曹大家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壹之子。曾任俠州郡歌之。

班 長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儒之子。官至上谷太守。

班 回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長之子。以茂才為長子縣令。

班 況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回之子。舉孝廉,為郎官,官至上河農都衛,因連年課考第一,入為左曹越騎校衛,成帝之初,其女被封婕妤,史稱他“致仕就地,資累千斤。”後遷長安。

班 伯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況之長子。通曉《詩》、《書》。大將軍王鳳推薦他為官,被皇帝召見於宴昵殿,史書說他“容貌甚麗,誦說有法”,官拜中常侍,遷奉車都衛。後來定襄大姓石、李等,殺死追捕官吏,犯上作亂,伯拜為定襄太守,受命平賊。初到定襄,吏民同懼,氣氛緊張。伯遂訪問與其父、祖有舊恩者,執子弟禮,迎延滿堂,懷恩醉酒,暗中打探賊人藏身之處,連日如此。等到城中氣氛平緩下來,突然下令照單抓捕,一網打盡。遠近稱頌,說他“收捕盜賊如同神明”。後回鄉掃墓,皇上令太守、都尉以下同往迎接,甚是榮耀。伯途中中風,皇上命以 侍中光祿大夫養病,賞賜甚厚,數年未起。後遷為水衡都尉,食祿二千石,不幸以38歲病故。

班 游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況之二子,博學多才,好黃老之學,以議郎遷柬大夫、右曹中郎將。不幸早亡,有子名嗣,明顯當時。

班 稚

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況之三子、班彪之父。少為黃門郎中常侍,方直自守。成帝時,立定陶王為太子,數次譴人詢問近臣,獨班稚不答。哀帝即位,出稚為西河屬國都尉,後遷廣平相。王莽和班稚兄弟同列友善,位尊權重,下令採集風俗,粉飾太平,各官紛紛編造祥瑞。班稚拒絕為其歌功頌德,琅牙太守公孫閎在郡府公開陳說災害。御史大夫甄豐鼓動下級官吏上書彈劾公孫閎和班稚痛恨朝廷的聖政。太后說,“不宣揚祥瑞應與偽造災害的分開處罰”。公孫閎被捕死於獄中,班稚害怕,乃上書謝罪,歸還相印。太后下詔,降職使用,入補延陵園郎,食故祿終身。自此班姓不顯莽朝,也沒有遭致禍患。

班婕妤

(公元前48-前6年)西漢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況之女。是才華橫溢的女文學家,少年即有才學,善於詩賦。公元前32年被選入宮,成帝授予她少俠名號,後封為婕妤,居未央宮第三區的增成宮,在眾多妃子中居第十位。後趙飛燕得寵,驕妒日甚,為求自保,自請奉養太后於長信宮。成帝死後,她又伺奉園陵,死後亦葬園中。原有文集一卷,後散失,今僅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 表現了她在宮中的苦悶,文辭哀楚淒麗,千百年來,傳誦不絕,不知賺取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淚。

班 彪

(公元3-54年)字叔皮,陝西扶風安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人。東漢初期著名的儒學大師、史學家,廣平相班稚之子。青年適逢王莽之亂,作《王命論》勸說據天水稱霸一方的隗囂支持光武帝劉秀的事業,隗不聽,遂隱居於河西。後大將軍竇融崇拜其美德,薦為徐令,官至望都長。後精研漢史,從事著作,作《史記後傳》60餘篇。後被其子班固整理成《漢書》。

班 固

(公元31-92年)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人,班彪長子。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九歲能寫文章、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讀書。博覽群書,學問淵博,受到當時學者的一致讚揚。班彪去世後,他繼承其父遺志,繼續完成《史記後傳》的編寫,被人告發,以私改國史罪蒙冤入獄。其弟班超上書明帝為其辯冤。獲釋後,召為蘭台令史,轉遷為郎,點校秘書,專搞著作。自公元58年至公元82年,歷25年之久,基本完成了史學名著《漢書》的寫作。《漢書》亦稱《班史》,以斷代為史,紀傳為體,首開中國紀傳體史書之先河。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任玄武司馬,負責玄武門的守衛。建初四年(公元79年)章帝在洛陽北宮白虎觀召集諸儒討論五經異同,班固出席會議並擔任記錄,後來他根據記錄寫成《白虎通義》(又名白虎通德論)一書,成為漢代經學的經典。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隨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北匈奴,為中護軍,參贊軍務,隨軍出塞三千里,奉憲命作銘,刻石記功。後為中郎將事,食祿兩千石。後來,竇憲因擅權獲罪自殺,當時的洛陽令種競,因受過班固家人的侮辱,乘機報復,將班固羅織入獄,不久死於獄中。其著作除《漢書》外還有《班孟堅集》、《班蘭台集》、《白虎通義》等。《後漢書》評他: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死後葬於孟津彰陽村班冢(今已失考)。今扶風縣太白鄉浪店坡以東,西寶公路75-76公里之間,路南有其墳墓。過去記載有石碑三通、石羊一對、石案一條,今已無存。只有陝西省人民政府於1956年建立的“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迎來朝霞,送走黃昏。

辨析

​此處,“曹大家”本義為“曹大姑”。“大家”,是漢代關中地區對年長女子的尊稱。班昭在漢和帝元年時(公元89年),已經41歲了,又因為學識淵博頗受宮裡人的尊敬,所以才被稱為“曹大家”的。

《後漢書》第八十四卷“曹世叔妻傳”中說:“(班昭)博學高才。——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