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賦和頌。兩種文體。2.吟賦作頌。
語出:(1).賦和頌。兩種文體。《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且先王之賦頌,鐘鼎之銘,皆播吾之跡, 華山 之博也。” 漢 楊修 《答臨淄侯箋》:“今之賦頌,古詩之流。”(2).吟賦作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並為之賦頌。”
1.賦和頌。兩種文體。2.吟賦作頌。
頌,音讀sòng,四聲。基本意義有讚揚、祝願等。頌sòng[動](1) 歌頌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2)又如:頌椒(歌頌皇后...
基本資料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漢英互譯 方言集匯《再賦頌二首》是宋代時期作者韓維寫的一首詩詞。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小說類型都市言情內容簡介落落呢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桐城賦鼎,指當代辭賦領域最有成就的辭賦流派桐城賦派所創造的國學模式,其主要代表性人物潘承祥先生。
簡介 相關 潘承祥思想詩體賦,賦體的一種。與文體賦、騷體賦,並為賦之三體,有學者認為,詩體賦,由《詩經》演變而來,,《左傳·隱公元年》所載“大隧”為較早的篇目,...
《兩都賦》是漢代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據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後,“西土耆老”希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正文內容 時代背景 藝術特色 後世影響 相關詞條《洞簫賦》是第一篇專門描寫樂器與音樂的賦,王褒之首創,蓋與西漢中期樂府音樂之盛有關,同時,也與宣帝太子(即元帝)喜歡洞簫有關(《文選·三都賦》劉楠林註:...
原文 作者簡介 樂器簡介 評價 相關條目《詮(quán全)賦》是《文心雕龍》的第八篇。在漢魏六朝時期,“賦”是文學創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劉勰把《詮賦》列為文體論的第四篇來論述。“詮”是解釋...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今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