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轉化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轉化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轉化》是2011年6月1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吳建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轉化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轉化》講述了古代文論的“轉型”問題早在1979年3月在昆明舉行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成立大會上已經提出來了,本學會的宗旨就是要“建立民族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學理論體系”。這一宗旨實現的關鍵,就是古代文論的研究必須著眼於當代,實現與當代文論的融通和向當代的“轉型”。由於這一宗旨意義重大,所以,幾乎每次古代文論年會都以“轉型”研究問題為大會議題之一。

作者簡介

吳建民,1955年生,安徽亳州市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大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獲文學博士學位。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理論、古代詩學及古代文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發表於國內外重要刊物的論文120餘篇,出版專著《中國古代詩學原理》,合著《原人論》、《中國古代文論》等。主持教育部、江蘇省政府及江蘇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多項。現為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文,心學”與文學本體論

第一節 “原道”說:對文學本體的形而上闡釋

第二節 “言志”、“緣情”、“實義”說:從作品角度對文學

本體的探索

第三節 “文,心學”:文學生成與文學本體

第四節 古代文學本體論的當代轉化

第二章 “感於物而動”與創作發生論

第一節 “感於物而動”:審美感情之產生

第二節 “物本感應”與“事本感應

第三節 “天之性”與“性之欲”:創作發生的心理學

闡釋

第四節 “感而化生”、“天人合一”:創作發生論的思想

文化背景

第五節 古代文學創作發生論的當代轉化

第三章 “神思”、“妙悟”、“天機”與藝術想像論

第一節 “神思”:藝術想像的基本方式

第二節 “妙悟”與藝術直覺

第三節 “天機”與藝術靈感

第四節 古代藝術想像論的當代轉化

第四章 因言立象、以象盡意與藝術表現論

第一節 古代藝術表現論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神用象通”:藝術表現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因言立象:“象”之創造

第四節 “辭欲巧”:藝術表現的語言要求

第五節 古代藝術表現論的當代轉化

第五章 “法度”與創作方法技巧論

第一節 古今文論關於創作方法的不同觀念

第二節 藝術方法的功能與類型

第三節 篇法、句法、字法

第四節 古代文學創作的主要藝術表現方法

第五節 古代創作方法論的當代轉化

第六章 “文質”、“言意”觀與文學作品構成論

第一節 “文質彬彬”:作品內容與形式之關係

第二節 “質”:作品內容的構成要素

第三節 “文”:作品形式的構成要素

第四節 “意象”論

第五節 古代文學作品構成論的當代轉化

第七章 “文各有體”、“因情立體”與文體論

第一節 古代文體論的源流發展

第二節 文體規範與文體確立

第三節 文體特徵

第四節 古代文體論的當代轉化

第八章 “經國”、“娛人”觀與文學功用價值論

第一節 古代文學功用價值論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儒家的文學功用價值觀

第三節 “自適”“娛人”:道家的文學功用價值觀

第四節 古代文論家對文學審美功用價值的認識

第五節 古代文學功用價值論的當代轉化

第九章 “體性”與文學風格論

第一節 “因內而符外”與風格成因論

第二節 “不主一格”:風格形態的多樣性

第三節 “體性”論的當代轉化

第十章 “通變”、“時序”觀與文學發展論

第一節 文學通變論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

第三節 “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社會發展對文學發展之影響

第四節 “必藉師承”:文學的繼承

第五節 “推陳出新”:文學的創新

第六節 古代文學發展論的當代轉化

第十一章 “德”、“才”、“識”、“氣”與作家論

第一節 古代作家論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古代作家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元氣之養:作家論的生態學闡釋

第四節 古代作家論的當代轉化

第十二章 “賞”與“評”:文學欣賞與文學批評論

第一節 文學欣賞論

第二節 文學批評論

第三節 古代文學鑑賞批評論的當代轉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