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前的歷史學界研究宇宙觀,主要是將其視為一種思維形式,並且特別地關注它的起源;而考古學術界關於宇宙觀研究多針對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具體的、可移動的遺物或不可移動的遺蹟。而王愛和的這部著作與眾不同,它關注政治與宇宙觀之間的緊密聯繫,即認為宇宙觀從來都不是一種單純的思維模式,因此不能獨立存在於由實踐、禮儀、物質和話語等多種形式組成的權力關係之外,同時,也沒有一個政治體系能優先或脫離於宇宙觀。就是說,權力的行使和宇宙的觀念既互相塑造,又不斷地互相改造,只因它們都同屬一個多面體。這本《中國古代宇宙觀與政治文化》由王愛和著,金蕾、徐峰譯,不僅吸收了現代西方漢學界的各種研究理論和方法,而且也吸收了來自中、日學界的研究成果,可以說,其在研究理論和方法上,博採眾長,對國內歷史學界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鑑價值。作者簡介
王愛和北京人。1971-1983年在北京東城區塑膠一廠工作。1979年和1981年兩次參加無名畫會公開畫展。1983年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就讀,1986年獲碩士學位,隨後赴美留學,就讀於哈佛大學,1995年獲東亞語言文明與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1995年任教於美國普渡大學。1999年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至今。其代表性學術專著cosmologyand PoliticalCulture in Ealy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0),並主編《無名畫集》十三卷(香港大學出版社,2010年)。
目錄
中文版序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宇宙觀與政治文化
二、學科方法論與研究命題
1. 歷史學對起源的關注
2. 古典社會人類學與結構主義
3. 漢學研究對結構主義的發展和修正
4. 考古學的新材料和方法論的新問題
三、從意識形態到文化邏輯:理論模式更新
四、中國宇宙觀的理論意義和方法論的創新
1. 新命題:實踐、身體、象徵、權利
2. 跨學科方法
3. 文化和權力的譜系
4. 歷史人類學與文化歷史學
5. 理論與比較研究
五、古代中國與現代性
六、本書結構
第二章 四方與中心:晚商王族的宇宙觀
一、導言
二、四方
1. 政治地理:“方”與“我”
2. 宇宙結構:四方
3. 祭祀結構:稀和“方”
三、中心
四、宇宙觀與祭祀、政治活動
1. 空間與時間
2. 天與地
五、青銅時代晚期的四方
1. 克商
2. 向中心轉移
3. 改造四方
4. 中心性的延續
六、結論
第三章 五行:歷史變革中的宇宙觀
一、導言
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