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是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貽庭。

基本信息

1.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第四版)


作 者:朱貽庭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1
ISBN: 9787561772898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大專院校的倫理學、中國倫理思想史等課程提供一本簡明的教材,也為關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讀者提供一種必要的讀物。
按照時間順序,全書主體部分共分成七章,內容包括:中國傳統(古代)倫理思想的誕生;春秋戰國時期的倫理思想;兩漢時期的倫理思想;魏晉時期的倫理思想;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倫理思想;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倫理思想;明末清初的倫理思想。

2.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
作 者:朱貽庭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
ISBN: 9787561734629
開本: 32
定價: 29.80 元

內容簡介

在中國思想史中,倫理思想極為豐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倫理思想的研究,一直從屬於中國哲學史體系之中,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固守這種格局,束縛了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也無益於中國哲學吏研究的發展。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傳統
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於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需要,以及總結歷史道德遺產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意義,人們正越來越感到建立中國倫理思想史這門學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這種心情驅使下,我們編寫了這本《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下面,就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歷史發展、基本特點,談一談我們的一些初步看法。

編輯推薦

在中國思想史中,倫理思想極為豐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倫理思想的研究,一直從屬於中國哲學史體系之中,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固守這種格局,束縛了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也無益於中國哲學吏研究的發展。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傳統
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於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需要,以及總結歷史道德遺產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意義,人們正越來越感到建立中國倫理思想史這門學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這種心情驅使下,我們編寫了這本《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下面,就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歷史發展、基本特點,談一談我們的一些初步看法。

目錄

張岱年教授給主編的信(摘錄)

緒論
第一章中國傳統(古代)倫理思想的誕生
第一節西周倫理思想的產生與殷周之際的社會變革
第二節西周“有孝有德”的倫理思想
一、以“孝”為主的宗法道德規範
二、“修德配命”和對道德作用的自覺
三、“敬德保民”的“德治主義”雛形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及其倫理思想特點
第二節春秋時期倫理思想的新舊更替
一、宗法道德規範的演化和發展
二、“德”概念的發展和道德作用的不同認識
三、“義利之辨”的發端
第三節孔子的“仁學”倫理思想
一、“愛人”——“忠恕”的“仁愛”原則
二、“仁”“禮”統一的社會倫理模式
三、“仁、智”統一、“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
四、學、思結合的修養方法
第四節墨子的“兼愛”說和功利主義思想
一、與“交別”相對立的“兼愛”原則
二、貴義、尚利的功利主義
三、“合其志功而觀”的道德評價原則
第五節《老子》的“無為”道德觀
一、“道常無為”及其倫理學意義
二、“大道廢,有仁義”的道德蛻化論
三、“復歸於朴”的道德理想
四、“無為”作為一種處世之方
第六節楊朱和楊朱學派的“貴己”、“重生”說
一、“貴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三、“貴己”“重生”的思想實質和歷史意義
第七節孟子的仁義之道和性善論
一、“人倫”說與“仁義”之道
二、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論
三、“去利懷義”的義利觀和道德價值觀
四、“性善論”和道德本原說”
五、存心養性、反身內省的道德修養論
第八節莊子的人生論和自由觀
一、憤懣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
二、“逍遙遊”--超世“游心”的自由意境”
三、順世安命的處世方法
四、所謂“莊子精神”
第九節後期墨家對墨子倫理思想的發展
一、對墨子“兼愛”說的發展
二、對墨子功利主義思想的發展
三、對墨子志、功統一觀的發展
第十節荀子的性惡論和禮義學說
一、“性惡論”和“性偽之分”說
二、“禮論”--論道德起源和道德作用
三、“以義制利”和“榮辱之分”的義利觀及道德價值觀
四、“化性起偽”、“積善成德”的道德修養論
第十一節《中庸》《易傳》《大學》
《禮運》《孝經》的倫理思想
一、《中庸》論“中庸”和“誠”
二、《易傳》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的“宇宙倫理模式”
三、《大學》的“大學之道”
四、《禮運》的“大同”、“小康”說
五、《孝經》論“孝”道
第十二節韓非的“自為”人性論和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義思想
一、人皆“自為”、人各“利異”的人性論
二、以法代德、“不務德而務法”的非道德主義
三、公私相背、去私行公的公私觀
第三章兩漢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獨尊儒術和兩漢倫理思想的特點
第二節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論與神學倫理思想
一、“天人合類”與“道之大原”
二、道德宿命論與“經”、“權”之說
三、“三綱五常”--封建倫理綱常體系的建立
四、人性論與“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
五、義利“兩養”與“正義不謀利”的義利觀
第三節王充的性、命論和對道德神化的否定
一、對道德神化的否定
二、“稟氣”成性和人性“異化”
三、駁“福善禍淫”及“性與命異”說
第四章魏晉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一節名教危機與“玄學”倫理思想的產生和特點
第二節王弼對“名教”的玄學論證
一、“名教本於自然”的道德本體論
二、有性有情、以性統情的人性論
三、“慎終除微”的“自保”之術
第三節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倫理思想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意足”為樂的人生理想
第四節《列子·楊朱》篇的享樂主義人生觀
一、生當行樂的人生理想
二、縱慾主義的“養生”論
第五節裴顧的“崇有論”及其對“貴無論”倫理思想的批判
一、“理既有之眾,非無為之所能循”
二、對縱慾主義養生論的批判
第六節郭象“名教即自然”的倫理思想
……
第五章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六章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倫理思想
第七章明末清初的倫理思想
第八章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近代變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