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 “ 人民政協 ” ),是 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 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的 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山市委員會 (簡稱中山市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方委員會,是中山市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
政協中山地方組織成立於 1956年9月,歷經政協石岐市第一屆委員會、政協中山縣(市)第一至九屆委員會,現進入第十屆。中山歷屆政協遵循憲法和政協章程規定,團結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僑胞,認真貫徹 “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 的方針, 積極為中山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建言獻策。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在中共中山市(縣)委的領導和省政協的指導下,中山市(縣)政協與時俱進,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兩面旗幟,突出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找準位置,發揮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促進中山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中山市政協的機構、制度、活動形式正日趨完善和規範。
政協中山市十屆委員會
政協中山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 2007年1月22日在市會議中心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以鄭金鑽為主席,余榮偉、王遠明、蘇偉強、吳月霞(女)、李武彪、周信、麥建章、吳竹科為副主席以及60名常委組成的領導班子;共有委員335名,來自29個界別。
圍繞中心建言獻計 政協中山市十屆一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優勢,組織委員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利用會議發言、提案、信息等形式,積極向市委、市府及各部門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和建議。分別就促進我市專業鎮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中山傳統產業的跨躍式發展;開展土地供應與管理制度的研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我市工業園區快速穩步發展;促進我市九年義務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大力推進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健康素質;大力發展我市高等職業教育;加強我市工業名牌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向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很多得到有關領導的重要批示和有關部門的重點督辦,社會效果顯著。
民主監督探索新路 民主監督是政協的主要職能之一,也是政協履行職能的薄弱環節。市政協積極探索民主監督的新途徑,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對我市重點工程和項目進行視察。同時,積極推薦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和政協機關的同志擔任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監督員,發揮他們對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鬥爭和行風建設的民主監督作用。
團結聯誼服務社會 市政協發揮聯繫面廣、人才薈萃的優勢,廣泛進行海內外聯絡聯繫,注重做好三胞和外商以及留學人員的聯誼工作,充分發揮文史資料 “ 存史、資政、團結、育人 ” 的作用。
機構設定 政協中山市委員會下設 12個專委會和2個工作組,分別是提案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商業委員會、農林委員會、三胞委員會、城建委員會、科技委員會、教育委員會、文體委員會、醫衛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和香港工作組、澳門工作組。市政協機關設辦公室(下設3個科)和4個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