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的歷史活動
學校根據當時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採取了軍事教育為主,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教育方針。在人人要學會戰爭的前提下,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統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以戰鬥保衛學習。教學方法主要是強調講課、記筆記、小組討論相結合,重視實踐教學,學了即做,多演習、多觀摩、多總結,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教學的主要內容有軍事教育、政治教育和民眾運動教育等。 抗大一分校不僅是一個教育單位,也是一支戰鬥部隊。在頻繁的戰爭環境中,多次配合主力部隊、地方武裝作戰,甚至單獨執行攻打據點任務。分別參加了侍郎宅、甲子山反頑戰鬥,攻克前程子偽據點和兩次銅井戰鬥,以及無數次反“掃蕩”作戰。1941年秋季反“掃蕩”中,第三大隊堅持在西蒙山布袋峪地區,依託高山峽谷,以小部隊分散控制要點縱深梯次配備,堅守通道兩側陣地,頑強抗擊日偽軍千餘人連續多次進攻。同年11月反擊日軍5萬人“鐵壁合圍”的大青山戰鬥中,第二、第五大隊配合蒙山支隊及山東分部、戰工會、抗協的少量警衛部隊,抗擊日軍一個旅團的進攻,掩護領導機關大部突圍。血戰中,第二大隊政委劉惠東及第五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程克、第五中隊隊長邱則民等數百人英勇犧牲。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爭方針,羅榮桓率山東主力挺進東北,抗大一分校亦隨之行動。1946年2月,原在延安的抗大總校挺進東北後改名為東北軍政大學,抗大一分校即編為該校第三大隊。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山區轉戰6年,先後舉辦了6期培訓班,培養了14000多名黨政軍領導骨幹。她就像一座革命大熔爐,使有志青年在這裡得到陶冶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