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召鄉

中召鄉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中召鄉位於內黃縣東南部,縣城南38千米處。北鄰後河鎮,西鄰梁莊鎮,東鄰濮陽縣新習鄉和濮陽市高新區王助鄉,南與滑縣四間房接壤。面積59.9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2008年)。 中召鄉地處黃河故道南岸金堤之上,位於內黃縣城南38公里處,北鄰本縣後河鎮,西鄰本縣梁莊鎮,東鄰濮陽縣新習鄉和濮陽市高新區王助鄉,南與滑縣四間房接壤,地理位置優越。中召鄉歷史上隸屬關係多變,宋元隸澶州(濮陽),明永樂初改為直隸大名府滑縣仁壽鄉,1940年劃為高陵縣第五區,1949年劃屬內黃縣第四區,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區級建制的中召鄉,1958年改為中召鄉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中召鄉。 中召鄉轄28個行政村,為東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南王莊、楊村、魏莊、趙莊村、付莊、陳砦、張砦、時砦、葛砦、碾子頭、滹沱、東曹莊、西曹莊、劉大吳、王大吳、徐寨、尙寨、馬砦、小王固、北召、北大吳、閻莊、李莊、王莊、雙村,3.3萬人。面積59.9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2%,其中耕地面積4.8萬畝。中召鄉屬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平坦,氣候四季分明,土壤分為三類,北部為沙地,中部為粘土,南部為輕沙土壤。經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根據最新的統計,截止到2002年已成為內黃縣糧、油、果、林生產的重點鄉之一。

基本信息

交通通訊

中召鄉處在濮鶴高速公路、鄭吳公路、阿深高速公路、吳黃公路“井”字型框架內,村村柏油路與主幹線公路形成公路網,交通條件十分便利。08年投資160萬元,完成了長4.2公里的鄉、村公路改建工程,方便了民眾的生活生產;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全鄉28個村有26個村硬化了街道、20個村裝上了路燈、28個村綠化了街道。開通了濮陽市至中召的跨地市公交線路(10分鐘一次班車)。

通訊發展迅猛,電話裝機突破4000部,移動手機達20000餘部。

水利電力

中召鄉有機井1366眼。由於多年來乾旱少雨,地上抽水量大大超過補給量。為了節約地下水資源,大力實施節水灌溉工程,輔設地下管道16萬米。境內有10條排水溝(3條主幹溝),88個坑塘,基本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2008年,投資200餘萬元,實施了東曹莊、西曹莊、滹沱等7個村近萬人的安全飲水工程。

2000—2003年,中召鄉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新裝高能變壓器131台,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不僅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用電,而且一年能節電28.6萬度,減輕農民負擔60萬元,農村年用電量900萬千瓦時。

農林牧業

在農業經濟工作方面,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了高效特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溫棚瓜菜方面:2008年全鄉新增溫棚面積50畝:主要分布在位莊、時寨、張寨、西街、楊村、東曹莊、尚寨、馬寨等13個村。2008年全鄉溫棚瓜菜面積達到2500餘畝,小弓棚種植面積6000餘畝。

養殖業方面:2008年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2個(佳盛生豬養殖小區、利贏生豬養殖小區),其中超千萬元奶牛養殖場1個(華宇奶業有限公司千頭奶牛場),還建成了行(xing)川養豬場、玉飛養豬場、華春養豬場、文寬養豬場等中小型規模養殖場9個。到2008年,全鄉已有大型養殖場13家,標準化養殖小區5個,中小型養殖場30個,規模養殖戶300餘戶。

林業方面:在北部紅棗生產區以抓千畝老棗園改接換頭、發展紅棗密植園和紅棗新品種引進為主,在中部蘋果生產區以抓早熟和晚熟兩個品種為主,在南部小雜果生產區規劃建設溫棚小雜果千畝方為主。2008年完成了雙村、閆莊、北召、北大吳、位莊等10個村圍村林綠化工程任務,紅棗改接換優300畝,發展紅棗密植園100畝,小雜果500畝,新植農田防護林網260畝。

2008年輸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突破萬人,勞務收入達7000餘萬元。

工業企業

2002年以來引進建成的項目主要有:內黃縣金科化工有限公司、內黃縣楓葉服飾有限公司、魯冰花純淨水廠等。2008年引進建成項目12個,在建項目1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4億元。其中正在建設的占地150餘畝,計畫總投資4000餘萬元的華宇奶業綜合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

2008年投資並完成的項目有:二中學生住宿樓和學生餐廳,鄉衛生院病房樓,鄉敬老院,鄉、村公路改建和安全飲水等項目。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開工和建設,有利拉動了我鄉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全鄉的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教衛生

中召境內有南王莊現代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鄉文化活動中心有圖書館、閱覽室、科技諮詢室、遊藝室、信息服務網站等。部分村有文化室,近幾年來,中召民間藝術發展勢頭強勁,全鄉有23個村分別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舞獅隊、老年說唱團,農閒時節,廣大民眾自娛自樂,有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電視入戶率達98%以上,其中有線電視用戶2000餘戶。安裝遠程教育200餘戶。

全鄉擁有中學2所,中心國小9所,中心幼稚園1所,中國小教師共228名,在校學生2474名。2008年教育工作在全縣綜合排名第四位。

中召鄉衛生院被國家衛生部評為甲等一級衛生院,其骨科正骨術享譽周圍省、市、縣。2002年,中召鄉衛生院投資200餘萬元,在鄭吳公路和吳黃公路交匯處,建成一個骨科專科醫院,該院有一座二層門診樓,病房12間,設病床30張,配有B超、X光機等醫療設備。2004年,中召鄉衛生院又投資30餘萬元,將門診搬至衛生院臨街處,改建病房18間,設病床20張,有效地方便廣大患者就診。全院醫護人員38名,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師8人,管護人員28人。

2002年,從新鄉引資150萬元,在南王莊建成一個高標準的個體衛生院----益民醫院,該院有病房16間,設病床32張。配有B超、X光機、CT機等醫療設備。該院有醫護人員17名,並長期設有專家門診。農村診所52個,鄉醫及防疫人員67人。

社會事業

中召鄉在發展經濟、強鄉富民的同時,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不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投資144.88萬元,新建學生住宿樓1300平方米,餐廳400平方米,改善了學教環境;投資50餘萬元,實施鄉衛生院病房樓建設,有力地改善了民眾的就醫環境。投資60餘萬元,新建了鄉敬老院;認真落實農村中國小“兩免一補”“陽光收費”政策;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到30441人;嚴格執行計畫生育目標責任制,全鄉計畫生育率96.5%,人口出生率5.25%,人口自然增長率3‰。

2008年,中召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訪工作‘四無’鄉鎮”、“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特色農村經濟先進鄉鎮”,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畜牧工作先進鄉鎮”、“統戰工作先進鄉鎮”、“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民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

歷史沿革

宋元隸澶州(濮陽),明永樂初改為直隸大名府滑縣仁壽鄉。1940年由滑縣劃歸高陵縣,屬第五區。1949年劃屬內黃縣第四區。1957年建中召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付莊、陳寨、葛寨、時寨、張寨、趙莊、中召東街、中召南街、中召西街、南王莊、位莊、碾子頭、王大吳、西曹莊、東曹莊、呼沱、楊村、尚寨、馬寨、徐寨、小王固、劉大吳、北大吳、北召、閆莊、李莊、王莊、雙村28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