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岩畫

中原岩畫,指的是位於中國中原區域新發現的岩畫,以具茨山岩畫為代表。 具茨山岩畫就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記載著史前人類的歷史。 在眾多的具茨山岩畫中,出現了許多一排6個的雙排凹穴和梅花狀環凹穴。

中原岩畫,指的是位於中國中原區域新發現的岩畫,以具茨山岩畫為代表。
具茨山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嶽嵩山東南麓,地跨新鄭、新密、禹州等市,主峰風后嶺海拔793米,距新鄭市西南15公里。具茨山岩畫就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記載著史前人類的歷史。
具茨山岩畫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見諸於新聞媒體。2008年始,沉寂千百年的具茨山,因其隱藏的3000多幅岩畫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研究表明,具茨山岩畫形成於距今4000年前甚至更早,而這一期間,炎黃子孫的祖先黃帝曾在具茨山活動過。具茨山岩畫,在一定意義上跟文字起源有關,和處於中華文明的萌芽時期的黃帝時代也有重大關係。
是近年來考古文物界的重要發現之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岩畫數量大。在先後進行的四次調查中,共調查到岩畫2000多幅,有岩畫個體近萬個。這些岩畫極大地豐富了中原古文化的內涵。 2)岩畫分布面積廣。在面積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中都有分布,山間的岩石像一張張紙片散落在具茨山間,為記錄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天然載體。 (3)岩畫類型豐富多樣。具茨山岩畫有單凹穴、多凹穴散落分布、雙排凹穴、梅花狀環凹穴、方形凹穴、溝槽、格線、字元形、具象人形等多種類型,內容豐富多姿,岩畫大多具有意象特徵,具象的內容較少。這是具茨山岩畫與其他地方岩畫的最大差別,也為研究中原古文化提供了一種新的資料來源。 (4)岩畫的刻畫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眾多的具茨山岩畫中,出現了許多一排6個的雙排凹穴和梅花狀環凹穴。但相互之間又有明顯區別,在雙排凹穴的上下或是左右或是中間,往往還有一到兩個單凹穴;而梅花狀環凹穴四周的凹穴個數也從5到11個不等。 (5)岩畫年代久遠。在2008年底的岩畫調查中,發現了兩處紅褐色古土壤覆蓋下的岩畫。據研究周原黃土的專家、中國科學院的周昆叔研究員介紹,這處覆蓋在約36厘米深的土層下的岩畫,年代在距今約4000年以上。但就世界岩畫研究中心及國內著名岩畫專家對世界凹穴類岩畫的研究結果看,具茨山凹穴類岩畫的年代可能要出現在10000年以前,這充分說明了具茨山岩畫歷史的久遠。
李學勤(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認為:具茨山岩畫的發現和確認應該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重要發現。李學勤說,判斷一種文物遺蹟是否屬於文明,現在流行四大標準:
第一是要有城市,城市就是人類的文明。第二是要有文字。有文字是文明,沒有文字只能說是原始、野蠻的狀態。第三是有禮儀性的建築,就是這個建築物或者人可以居住或者死之後可以埋葬,這些建築是禮儀性的,而不是作為一般生活區。第四是要有金屬工具。 所以文字是文明最根本的,而岩畫在一定意義上就跟文字的起源有關,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具茨山的岩畫,以及在裴李崗文化裡面看到的公元前6000多年的刻畫符號,這個一定和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有重大關係。
靳之林(中央美院教授,中國本源研究所所長)認為,具茨山岩畫的重要意義,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意義比黃帝故里的意義毫不遜色。
隨後在河南的南陽和平頂山,以及駐馬店的幾個縣市發現的具有具茨山岩畫同樣類型的岩畫,組成了具茨山岩畫的一個龐大的系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