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集體學習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不過以前只學法律,就叫法制講座。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時任法務部長的鄒瑜請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孫國華為中央領導人講法制課,課題內容為《對於法的性能和作用的幾點認識》。1989年江澤民同志任總書記後基本上是每年舉辦1至2次,每次是一個人主講。
課堂
上課的“教室”設在中南海懷仁堂的一個會議室。“課桌”由一圈圈同心橢圓形的桌子構成。一般情況下,聽講人數約有五六十位。“學生”按由外向里、由後到前順序,依次是各部委領導、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坐在最內圈的前頭,講課專家在其對面。
聽課者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還包括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及各部委領導。
參與集體學習授課的老師,均為經濟、法律、農業、環保、土地等各研究領域的翹楚。至少半數以上的授課老師,擁有海外留學或擔任海外訪問學者的背景。中國社科院獲邀參與授課的人次最多,有31人次,其次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獲邀次數為13人次,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各有11人次,中央黨校有8人次。值得關注的還有專業院校軍事科學院,與清華大學講課人次並列為8次,超過北大的5次。此外,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也多次參與講授農業、科技等課題。
學習課題的涉獵範圍極為廣泛,涉及經濟、法治、軍事、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三農等領域。其中經濟議題出現的頻率最高,為30餘次,涉及金融體制改革、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結構調整、財稅體制改革等重大話題,法治課題也占到相當比重。
選題
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的確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類是高層領導根據自己的關注親自點題,另一類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相關課題組人員根據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篩選並報批。
批准後再確定主講人,比如法治方面主要由法務部具體組織,其他有關部門參與;而外交方面主要由外交部具體組織。
2004年12月27日,當時還是同濟大學教授的萬鋼,與中科院孫鴻烈研究員,聯合以“面向202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為課題內容,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課上講課。3年後,萬鋼正式擔任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2012年11月17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集體學習,就由習近平主持,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分別發言談體會;有5次為官員之間互相學習或官員當主講人,比如2013年9月30日的集體學習上,科技部部長萬鋼作為主講人,講述了一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課程。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題學習住房領域情況。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評價稱,這是“歷史上談房地產規格最高的一次會議。”
課業
截止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一起上過六十二堂課,課程內容涵蓋法治、經濟、黨建、歷史、能源、文化、民生等各個領域。中共中央政治局每一次集體學習的主題都是經過精心的整體設計,務求緊扣治國理政面臨的重點問題,以達到快速處理的效果。每一次的上課都具有“諮詢性質”,對政策影響的作用力都不容小覷,也是中共中央向外界傳達國家未來發展動向的重要信號。
整個學習時間一般在120分鐘左右。通常有兩位講師,每位講師按照既定計畫各講40分鐘,之後30分鐘用於討論和提問,最後由總書記總結髮言,再宣布學習結束。
教師
擔任中南海講師最多、最受高層青睞的智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其次為人民大學、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以及中央黨校和軍科院等。
從每堂課的講師配置來看,常常是由兩名老師同時授課,年齡結構上“老、中、青”兼備,主要集中在45至55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