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

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

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即文昌閣位於上杭縣蛟洋鄉蛟洋村,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前後歷時13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文昌閣左側建造天后宮和鎮龍橋;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在文昌閣右側建造五穀殿。天后宮、五穀殿與文昌閣相連相通。文昌閣座西朝東,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占地總面積1500平方米。文昌閣為寶塔式樓閣建築,外觀6層,內實4層,通高21.33米。飛檐翹角,古樸莊重。一、二層為四角方形,三層以上為八角形,攢尖頂,穿斗木構架,葫蘆剎。一層祀孔子神位,二層祀文昌帝君神位,三層祀魁斗星君神位。供奉這些神位,據說是能使蛟洋文運亨通。因此,文昌閣建成後,成了文人聚會之所。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全鄉的文人紳士都集中於此“稱觴祝遐”、“講論陰騭”,“以為省身克己之助”。頂層為非上人層,採用懸臂樑式構架,一根懸柱支撐至頂,極具建築特色。文昌閣閣門為青石方柱,額頂橫刻楷書“鳳起蛟騰”四字。正面是一道圍牆,圍牆大門有一幅對聯:“蛟得雨雲洋遠拓,文光牛斗閣長輝”,暗含“蛟洋文昌閣”之意;其它三面為圍屋。

簡介

【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蛟洋文昌閣】 在上杭縣蛟洋鄉。建於乾隆六年(1741年),1754年竣工,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古建築,高26.9米。1918年為“廣智中級國小”。1929年7月20日,在毛澤東指導下於二樓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並為大會修改了《政治決議案》。大會選舉鄧子恢、蔡協民等15人為中共閩西特委委員,鄧子恢任特委書記。會議期間,毛澤東住在一層左側。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