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鎮江市委黨校

中共鎮江市委黨校

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位於鎮江市桃花塢路265號,創建於1952年8月,是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下的培養黨員領導幹部、理論幹部和公務員的學校,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政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目前有內設機構12個,2017年4月經市委批准成立了鎮江市情研究中心。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在專業技術人員占比中處於全省前列。

歷史沿革

1952年8月,中共鎮江市(地轄)委黨校成立。

1983年3月1日起,鎮江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地市黨校人員聯合辦公,籌備成立新黨校。

1983年6月,根據市委[1983]44號檔案,原中共鎮江地委黨校與中共鎮江市委黨校合併,成立新市委黨校,為市委的直屬事業單位。隨後決定原地委黨校房屋土地出讓,集中到原市委黨校辦學並擴建校舍。

1986年,遷出原址,新校址確定在鎮江市九里街(現校址)。

1988年4月,根據鎮江市委辦公室鎮辦發[1988]34號檔案,批准成立鎮江市行政幹部學校,與市委黨校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90年12月,江蘇省委辦公廳蘇辦[1990]97號檔案批覆,江蘇省委批准鎮江市委黨校為大專體制。

1992年1月,根據市委[1992]1號檔案,成立鎮江市社會主義政治學院,在鎮江市委黨校掛牌。

1994年7月,根據市委[1994]38號檔案,鎮江市行政幹部學校更名為鎮江市行政學院。

2000年6月,根據市鎮編委[2000]34號檔案批覆,鎮江市社會主義政治學校更名為鎮江市社會主義學院。

2002年8月1日,鎮編委[2002]50號檔案通知:“根據市委辦公室2002年第2期會議紀要精神,經研究,同意將市級機關黨校(市級機關幹部學校)併入市委黨校”。

2017年4月,增掛“鎮江市情研究中心”牌子。

黨校職能

中共鎮江市委黨校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正處級建制,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掛“鎮江市行政學院”牌子。主要職責:

1、根據市委對我市於部隊伍建設的要求,開展幹部教育培訓。

2、貫徹落實市委要求,結合鎮江市情進行調查研究,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為教學和社會實踐服務。

3、受市委、市政府委託舉辦較高層次的專題研討班、讀書班。研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方針政策問題。辦好委託培訓、輪訓。

4、對縣(市)區的黨校進行業務指導。

5、運用函授等學歷教育形式,對全市在職黨員幹部進行不脫產培訓。

6、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任務

校(院)建設“五大工程”

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始終堅持目標指向和問題導向,科學謀劃思路;堅持“關愛激勵與從嚴管理結合,強化制度治校;堅持抓大和落小並舉,打基礎聚人心;堅持目標管理與過程督查並重,保證工作實效;堅持嚴於律己、率先垂範,力求示範帶動”的治校理念。近年來,先後榮獲了鎮江市文明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單位、依法治市先進單位、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六五普法”先進單位等稱號,被評為全省黨校系統教學、科研工作先進單位。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堅持黨校姓黨原則,恪守“實事求是”校訓,踐行“忠誠、敬業、創新、擔當”校風和“立德立行,知行合一”學風,發揮“幹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的職能作用,全力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各項工作呈現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可喜局面。

實施“強基工程”,落實從嚴治校

堅持黨校姓黨,落實從嚴治校,需要從基礎做起。一是堅持制度立校。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指向,堅持制度治校,制度管校,對以往規章制度進行梳理,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於全市黨校工作會議後,集中出台了《關於堅持黨校姓黨落實從嚴治校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最佳化行政後勤服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教師回校日管理規定》《科研項目與成果資助管理辦法》《權力節點監控實施辦法》等7項配套制度,作為《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有效補充,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堅持落實落小。在7套配套制度基礎上,根據全面建設的需要和從嚴管理全覆的要求,今年又陸續出台了辦文辦事辦會、工作作風建設、預算公開、監督執紀問責、痕跡化管理等具體辦法,進一步細化制度實施,扎密制度籬笆,從小處著眼嚴格制度執行剛性。同時出台了分類績效考核辦法,明確年終考核依據;出台處室和個人的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釐清責任“灰色地帶” ,明確各處室針對不同制度規章,科學細緻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完善加班管理認定辦法、請銷假和年休假制度,根治多年管理中的頑疾。三是堅持督查推進。積極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黨校實際,深化實施“講規矩、明責任、樹形象、比業績”活動,用活動效果檢驗實幹實效,營造良好的執行環境。同時,加強對制度運行全過程管控,強化規矩意識,確保各項制度的執行和管理要求的任務落地有聲,形成“交辦-提醒-督辦-考核”閉合管理機制。對工作推動難落實或工作過錯失誤造成重要影響的,由校紀委出面,堅決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進行提醒談話和誡勉談話。

實施“轉型工程”,做強主業主課

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決策諮詢精準度是鎮江市委黨校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根據黨校辦學新要求,積極求新求變,在教學科研領域實施“轉型工程”。一是探索“組團式”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幹部教育培訓深度。改變以往單打獨鬥式教學形式,根據學科發展需要,組團推進專題教學與研究,圍繞鞏固主業主課地位,築牢主陣地主渠道,吸收校外專家,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黨性教育和鎮江發展兩支研究工作團隊,深化實施結構化研討、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革新任務,讓黨校教學更具生命張力,達到既鍛鍊教務隊伍又打造教學精品的目的。二是打造市級科研智庫,掛牌鎮江市情研究中心。明確市級黨校科研著力點,把科研資助的重點從普通學術研究、政策圖解轉向圍繞地方政府和幹部民眾關注的問題,實現科研和資政雙向發展。為了積極回響這一要求,鎮江市委在黨校掛牌成立鎮江市情況研究中心,聘請黨政機關領導、駐鎮高校專家和教師一起,聚焦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重大戰略部署,開展專題研究,定期彙編調研成果集報送市委、為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努力當好決策智囊,最終實現“教科咨”一體化融合發展。三是充分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放大研究成果外溢效應。加強與中央黨校報刊社等國家級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在《鎮江日報》開闢理論專版,藉助多層次的理論宣傳平台放大主陣地品牌效應。與駐鎮高校和鎮江市社科研究校積極開展研究合作,在思想政治研究、社會管理創新、地區發展路徑研究等方面形成一批研究新成果。主動與市各條戰線的部門溝通,通過不定期走訪、定期座談等形式,聽取吸收各級各部門意見建議,把握科研方向重點,形成智庫建設合力。

實施“聚力工程”,強化隊伍建設

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把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凝聚合力,共謀黨校發展上。一是師資隊伍建設出新招。充分依託師資隊伍建設的“名師工程”“青藍工程”“精品工程”“三個一批工程”,通過集中培訓、學科融合、組團發展、掛職鍛鍊、示範引領、結對培養等多種有效方式,深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大對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的培養。二是機構最佳化調整添動力。為了適應黨校工作的新形勢新變化,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圍繞黨校工作會議要求,最佳化校內機構設定,加強教學和科研份量,教研室由三變四,分別為中特理論教研室、黨史黨建教研室、法政教研室、經濟與管理教研室,將對外培訓處、繼續教育處整合為培訓處,行政處拆分為總務處、財務審計處,同時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分別增掛了黨校工作業務指導處、老幹部工作處牌子,進一步豐富了工作職能。調整後的黨校形成了機構設定合理、學科優勢突出、資源利用高效、服務保障有力的發展格局。三是著眼後備人才挖潛力。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還充分培養挖掘後備人才梯隊,組織成立青年人才論壇,以“新思享、新傳承”為宗旨,為40歲以下的青年幹部提供幹事交流的平台,為黨校事業加速發展注入活力。通過不定期的主題活動,多方面鍛鍊培養年輕幹部和教師。

實施“最佳化工程”,提升工作質量

最佳化工程的重點是解決工作質量與效率,通過資源整合與流程再造實現工作質量的新提升。一是整合工作資源。將過去分散在各處室的工作資源通過制度掛靠,實現資源的最優組合和權力的陽光運行。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方式,成立現場教學和異地培訓服務資源庫、教學用車和公務用車服務資源庫、辦公用品服務資源庫,解決了後勤服務保障過程中突出問題,實現了服務保障體系化,促進了行政後勤運行規範、透明、高效。二是再造工作流程。規範辦文、辦事、辦會流程,進一步加強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的規範化、體系化建設。做到“運行暢”,即遵照辦文、辦會、辦事流程清單,實現工作銜接流暢化;做到“信息靈”,及時掌握黨校工作新情況、新問題,心中有數;做到“督查實”,對於領導交辦的任務、全年目標任務,按時按點開展督查,不拖拉不延遲;做到“服務優”,主動對接教學培訓的需求點,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做到“作風硬”,強化責任擔當,形成辦好、快辦、辦成的工作作風。三是掐準權力節點。通過對工程類、人事類、財務類等三大類9個小項的權力節點進行梳理,明確了工程建設項目確定、投標、中途變更等事項的規定;明確了中層幹部的民主推薦、考察醞釀、任職和社會化用工的相關要求;明確了經費使用管理和物品採購與領用的相關制度。並且採取實施分層監督、嚴格落實責任制、強化監督檢查、運行評估預警機制等辦法確保關鍵權力節點監控不留“死角”。

實施“創新工程”,講好黨校故事

創建鎮江市委黨校“信仰希望力量”服務品牌,傳承紅色基因、傳播黨的聲音。通過不斷深挖整合品牌內涵,形成了四大特色板塊。一是推出“微課堂”,微信上黨課。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內容包含黨性教育等,目前“微課堂”已辦42期;二是辦好“大講壇”,集眾家之長。舉辦專家講壇、領導講壇、學員講壇,針對不同學員,實現精準授課;三是開拓“新視野”,闡明新觀點。定期在鎮江日報開闢理論專版,針對熱點市情、前沿觀點進行理論闡釋;四是組織“宣講團”,送課到基層。安排骨幹教師赴基層單位進行義務宣講,把黨的聲音、市委政府重大部署、幹部民眾關注熱點及時準確地傳送到基層。這一服務品牌目前已經成為黨校學員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市委政府重大部署和黨校教學科研動態的新視窗,並得到了市級機關工委充分肯定,被評為市級黨建優秀創優創新獎。

機構設定

內設12個職能處室(科級建制),即辦公室(黨校工作業務指導處)、組織人事處(老幹部工作處)、總務處、財務審計處、教務處(學員管理處)、培訓處、中特理論教研室、黨史黨建教研室、法政教研室、經濟與管理教研室、科研處、圖書網路信息中心。

鎮江市情研究中心

鎮江市情研究中心成立於2017年7月7日,中心以打造全市一流智庫為目標,主要從黨政機關、駐鎮高校、行政學院系統內聘請專家學者,緊貼全市重點工作、重要決策、重大部署,積極開展科研資政,及時主動地為市委市政府提供精準度高、實效性強、富有含金量的決策諮詢成果,目前已有14位特聘研究員。

黨組織設定

機關黨組織設有4個支部,離退休黨員設有1個支部,有黨員120人,其中在職黨員70人,離退休黨員50人。

新校區建設

中共鎮江市委黨校(鎮江市行政學院)新校區位於鎮江市十里長山南側山腳下,鎮江市高校園區最西側,長香路北側,東鄰鎮江技師學院,四面環道,地形呈東高西低的較規則長方形,占地5.35公頃。新校區規劃設計地面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地下(含人防工程)1.4萬平方米。建築項目包括:報告廳、教學樓、廉政教育館、圖書電子信息館、食堂、學員宿舍等12棟建築。為打造綠色校園,黨校新校區所有建築將按綠建星級標準設計和建造,其中教學樓達綠建二星標準,圖書館達綠建三星標準。目前,新校區正在有序建設,預計2018年9月具備整體搬遷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