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創建於1948年5月。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60年的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六個時期:1948年至1953年,為初創時期;1954年至1965年,為曲折前進時期;1966年至1970年,為停滯時期;1971年至1978年,為恢復時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先後經歷了撥亂反正和正規化建設兩個階段;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中央2000年10月下發《關於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為標誌,省委黨校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省委黨校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黨校各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同志總結的黨校辦學九條經驗和曾慶紅同志提出的“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十六字辦學新要求,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黨校工作出現了嶄新的局面。

2006年3月,省委、省政府決定省委黨校與省行政學院合併,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合併後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廣大教職工在校(院)委的領導下,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奮勇前進,努力把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建設成全省開展幹部培訓教育的綜合性基地。

領導體制

目前,校(院)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現任校務委員會由9人組成。省委副書記兼任校長,日常工作由常務副校長(院長)主持。現任常務副校長(院長)劉曼抒於2015年10月9日到任 。

機構設定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

機構設定 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內設機構分為行政(黨群)管理部門、教學單位、科研單位、教輔單位、直屬單位五個類別。行政(黨群)管理部門有: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進修部、培訓部、研究生部、業務指導處、國際交流合作處、人事處、財務處、資產管理處、物業管理處(勞動服務公司)、後勤服務處、保衛處、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處、監察室、機關黨委、教育工會等;教學單位有: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學、文化學、現代科技、外語(文體)教研部等;科研單位有: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黨的建設研究所、吉林省行政科學研究所等;教學輔助單位有:信息網路管理中心、教材采編髮行中心(中央黨校出版社吉林分社)、圖書館、《長白學刊》編輯部、《行政與法》編輯部、多媒體教學中心(前進大廈)等;直屬單位為吉林省行政管理幹部學院,設有院長辦公室、教務處、學員處、學籍處、教材處、招生辦公室等,主要承擔成人專科、函授專(本)科和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工作。

隊伍建設

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現有教職工952人。其中,在職教職工581人,離退休教職工371人。為了煥發教學主體的生機與活力,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遵循幹部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實施“人才興校”戰略。特別是通過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構建有利於提高教師執教能力的新機制,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鼓勵教研人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參加進修培訓、做訪問學者、出國出境考察、開展社會調查、加強學術交流、承擔或參與重要科研課題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聯繫實際的能力。現有教研人員196名,占職工總數的34%。教研人員中,有教授42人,副教授74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員40餘名。此外,還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不斷加強,有力促進了黨校(行政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

發展目標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著眼於黨校(行政學院)長遠發展的需要,2006年,校(院)委決定,把“爭創一流校院、構建和諧校園”作為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爭創一流校院”包括爭創“一流教學、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隊伍、一流服務”五項內容;“構建和諧校園”包括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諧的部門關係、和諧的工作秩序、和諧的輿論氛圍、和諧的校園環境”五項內容。兩個方面、十項內容,相互聯繫,互為補充,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基本涵蓋了黨校(行政學院)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勾畫了黨校(行政學院)的未來發展藍圖。

辦學格局

著眼於幹部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作用的發揮,省委黨校與省行政學院合併後,初步確立了富有省級幹部校院特色、“一體兩翼”的辦學新格局,即以黨員領導幹部培訓和公務員培訓為主體,以行政管理幹部學院的繼續教育和委託培訓為“兩翼”。每年黨員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參加的主體班次培訓規模,將達到1200人左右;中央黨校、省委黨校函授專(本)科和在職研究生教育,目前有在校學員近3萬人;各有關係統、行業的委託培訓班次和規模正在迅速發展;省行政管理幹部學院正在積極開拓教育市場,探索多元化辦學渠道,力爭創辦一所公務員預備學院。此外,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還設有哲學、經濟學、黨史黨建等3個專業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參加全國統考的碩士學位點,現有在校(院)碩士研究生30餘名。

教學工作

近幾年來,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從培養高素質黨員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目標出發,以更新教學觀念為先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黨員領導幹部的培訓,開始由傳統的素質培訓向素質培訓與能力建設相結合的目標轉變。公務員培訓堅持以提高公務員素質和行政能力為核心,以公僕意識、現代管理、依法行政為重點,努力形成特色鮮明、主線突出、科研含量高、聯繫實際緊、學科覆蓋廣的新的培訓格局。積極探索和綜合運用研究式、案例式、選單式、模組式、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等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健全和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制度、教學分析和總結制度、教學激勵與表彰制度,從制度層面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堅持“嚴格、有序、規範、有情”的原則,加強學員管理,嚴肅學員紀律,完善學籍管理、學習管理、學員黨支部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考試考核等項制度。2003年以來,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共舉辦黨員領導幹部、中青年後備幹部、理論宣傳骨幹、黨員高級知識分子、骨幹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各類公務員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研討班48期,培訓各級各類幹部5158人次。

科研工作

2003年以來,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依據“調整科研結構、強化組織功能、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實現科研‘四個服務’方向”的主導思想,制定並修改了科研管理若干規定,將科研管理納入制度化和規範化的軌道;建立落實學科研究方向規劃,形成了教學科研一體化的運行模式;確立並實施課題和專著招標制度,強化了科研活動的組織功能;建立科研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教研人員出“精品”的積極性;組織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活動,營造了科研學術氛圍。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科研工作在方式上實現了“個人研究”與“集體攻關”相結合,特別是在申報國家和省社科項目,以及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研究課題方面,充分體現了集體研究與攻關的力量;在內容上實現了“基礎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相結合;在成果上實現了“數量”與“質量”相結合;在功能上實現了“為教學服務”和“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相結合。《長白學刊》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政與法》被評為全國高校核心期刊,轉載率逐年上升,學術影響逐步擴大,是校(院)對外展示科研水平的重要視窗。自2003年以來,我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社科基金立項26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4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0項,中央黨校社科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9項,“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資本營運跟蹤研究”和“地區經濟差距整合的政治學研究”等國家級課題影響較大;公開出版了當代中國行政文化思考叢書《行政倫理》、《行政文化》、《行政精神》、《行政哲學》、《行政領導》和《執政能力與政治建設研究》、《社會主義榮辱觀概論》、《現代技術與形上學—海德爾的技術批判思想研究》等有代表性的著作20多部,文字達600萬字以上;發表1100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其中50%發表在核心期刊以上,在《中共黨史研究》《政治學研究》《人民日報》等發表的部分學術論文在國內產生一定反響。

機關黨建

黨的十六大以來,省委黨校和省行政學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機關黨建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的大局中安排和部署。堅持不懈地抓好理論武裝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任務開展機關黨建工作,不斷增強了機關黨建工作活力;加強黨員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樹立黨校人的良好形象;強化監督機制,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使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2005年開展的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六查六看”,豐富了活動內容,增強了教育效果,受到了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央督導組的較高評價。省委黨校機關黨委連續三年被省直黨工委授予“省直機關先進黨委”榮譽稱號,教育工會被省總工會授予“先進工會”榮譽稱號。

校園建設

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原吉林省委黨校校區)坐落於風光秀美的南湖之濱前進大街上,是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的教學、科研、行政中心,主要承擔著黨員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的任務。北校區(原省行政學院校區)位於市區交通便利的青浦路,主要用於拓展辦學功能,開展繼續教育。2003年以來,南校區按照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分期分批完成了“五大工程”的建設和改造任務。一是綜合教學樓(前進大廈)建設工程,建築面積16609平方米,省政府投資4300萬元。內部設有環形階梯式報告廳、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學術報告廳、語音教室和多媒體閱覽室、學員論壇室、座談討論室和若干適應研究式教學需要的大小教室。基本實現了“多功能、智慧型型、現代化”的特點。綜合教學樓投入使用後,不僅徹底改變了過去教室嚴重不足、設備陳舊落後、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的狀況,大大提升了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學能力,而且全面提升了黨校(行政學院)對於主體班次和會議的接待能力,受到了廣大學員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二是部分學員樓改造工程。按照“學習安靜、生活簡樸、使用方便”的原則,對1、2號兩棟學員樓進行了改造和裝修,進一步改善了學員的住宿條件,受到了學員的普遍好評。三是綜合服務樓建設工程。為更好地為學員和教職工服務,學校自籌資金,建設了建築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樓。內部設有學員和教工康體中心,配備了桌球、檯球和其他健身設備,供學員和職工使用;設有老幹部活動室,比較好地滿足了老幹部開展學習、娛樂等活動的需要;設有學校衛生所,為學員和職工看病就醫提供了方便;同時,比較好地解決了學校勞動服務公司職工的就業問題。四是校園改造工程。學校自籌資金,積極開展美化綠化校園工作,先後完成了包括校門和通透式圍牆、校園道路和人行步道、音樂噴泉廣場、人工湖、健身休閒廣場、燈光照明、樹木草坪綠化等20餘項的校園建設和改造任務。五是水電暖改造工程。改建了鍋爐房,改造了地下管網和變電所,自籌資金擴建了教職工餐廳。通過幾年來的規劃、建設、修繕和改造,不僅有力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而且為校(院)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黨校與行政學院合併後,正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計畫再用三年時間對其餘校舍進行修繕和改造,力爭在3~5年的時間裡,使校園建設和辦學環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信息化建設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投入300餘萬元,加強了遠程教學網、區域網路和網際網路網站建設。成立了信息網路管理中心,加強了校園區域網路、網際網路網站和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的套用和維護,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現代化的條件。數位化圖書館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輔助教學科研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圖書館被中央黨校確定為首批“全國黨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示範單位”,並承擔“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資料庫”工程建設任務;館藏圖書達33萬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