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龔平、馮岩編寫的這本《中共十大危機警報》解讀了中國革命鬥爭的生死存亡時刻:“四—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海顧順章叛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遵義會議;張國燾爭奪中央領導權;重慶談判;轉戰陝北。
圖書目錄
☆共產黨能否生存的危機——“四—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危機警報之一
上海,工人在流血/4
殺戮在繼續/8
早有預兆的反革命政變/13
屠殺,蓄謀已久/21
周恩來兩次脫險/28
從領袖變成叛徒的汪精衛/31
☆解放軍創建之初的危機——南昌起義
危機警報之二
不眠之夜的南昌/40
共產黨人必需武裝反擊/43
志同道合的革命者/46
起義總指揮,不是共產黨員/49
周恩來拍了桌子/53
單槍匹馬的聶榮臻/56
起義軍踏上南下征途/58
☆能否糾正“右”傾錯誤的危機——八七會議
危機警報之三
只開了一天的會議/68
新的領導者,瞿秋白/73
政權出自槍桿子/78
陳獨秀,犯錯誤的大家長/81
八七會議的幕後英雄鄧小平/84
☆革命武裝能否存在的危機——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危機警報之四
毛澤東拿起了槍桿子/90
虎口脫險的毛澤東/95
新的生存地,井岡山/99
井岡山上有兩個“山大王”/102
朱德尋找安身之所/106
身負重任的信使何長工/110
朱毛相見井岡山/113
☆中央機關面臨一網打盡的危機——上海顧順章叛變
危機警報之五
顧順章變身大領導/120
負責人叛變了/123
鋤奸,叛徒沒有好下場/127
迷霧重重的顧順章/130
錢壯飛,危急時刻挽救了黨/132
☆失去立腳點的危機——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危機警報之六
委員長很生氣/138
廬山軍官訓練團/142
蘇區面I臨生死存亡/146
“左”傾思想占了上風/151
李德,固執的指揮官/153
無奈的選擇/157
漫漫征途,革命壯舉/160
☆該向何處去的危機——遵義會議
危機警報之七
尋找出路/66
決定歷史的會議/168
遵義,正確方向的起點/171
轉折從柏公館開始/173
“三個第一”的王稼祥/178
躺在擔架上走完長征/182
“實踐證明,還是毛澤東行”/184
☆北上與南下之爭的危機——張國燾爭奪中央領導權
危機警報之八
一、四方面軍會師/190
欲奪最高領導權的陰謀/195
兩河口會議,張國燾受挫/198
奪權計畫的失敗/201
如意算盤打錯了/205
另立“中央”/209
分裂行動,以鬧劇收場/212
☆毛澤東面臨生死危機——重慶談判
危機警報之九
重慶談判,不戰而屈人之兵/216
蔣介石玩假和平,毛澤東假戲真唱/219
毛澤東從陝北到重慶/224
國共雙方互不相讓/227
張治中,談判中的和平將軍/232
“解決問題還要找右派”/237
《沁園春·雪》轟動山城/239
一身是膽的陳龍/242
☆紅色大本營“陷落”危機——轉戰陝北
危機警報之十
保存實力,撤離延安/252
毛主席還在陝北/254
王家灣告急,中央機關遇險/260
陳賡圍魏救趙/264
管理好“八百人的國家”/268
熊向暉,一個人頂好幾個師/271
野戰軍重回延安/276
文摘
長久以來,蔣介石先是追隨孫中山,之後又取得汪精衛的信任,與共產黨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時時處處表現出一副左派的姿態,將自己塑造為一個“左派將軍”的形象。在1925年10月至11月的第二次東征中,蔣介石率軍全殲陳炯明的軍隊,徹底剷除了陳炯明反革命勢力。這次軍事行動更是贏得了俄國顧問鮑羅廷的讚賞和好感,認為他是“完成反帝革命的軍事強人。
1926年1月1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蔣介石作為東征英雄,向大會作軍事報告,大出風頭,並以高票當選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
蔣介石雖然平時表現出左派傾向,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只相信權術的現實主義者”。對於那些滿是理想的共產黨人,他根本不屑一顧,權力才是他追逐的目標。既然要想成為國民黨的第—人,就必須從汪精衛手裡奪權,還要把共產黨從國民黨中排擠出去。但是,蔣介石很清楚,論資歷自己無法與汪精衛比:汪精衛能得到蘇聯共產黨支持,這一點蔣介石也沒法比,再加上中國共產黨人才濟濟,不好控制,這些都成了他獲取權力路上的障礙。
不久,蔣介石便找到了一石二鳥的機會。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一手策劃了”中山艦事變”。他設計誣陷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陰謀叛變革命,並藉機扣押了粵軍中的左派人士和共產黨員。其實,蔣介石並不打算與共產黨和蘇聯顧問真正撕破臉皮,他這么做可以說是一種示威,也是在試探共產黨和蘇聯方面對他的容忍程度。
由於此時共產國際對待國民黨的方針是”聯合國民黨內的中派,完成國民革命”,所以,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布勃諾夫告訴蘇聯首席軍事顧問季山嘉,要他安撫共產黨人的情緒,繼續保持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合作關係,切不可與蔣介石發生武裝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廣東區委只得找到蔣介石,向他“解釋誤會”。
看到蘇聯顧問和共產黨做出了讓步,蔣介石見好就收,立即釋放了關押的李之龍和其他共產黨員,並藉口避免誤會,要求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全部離開黃埔軍校和國民黨第一軍。從此,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就變成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在汪精衛看來,蔣介石未經他的允許,就擅自調動軍艦,是對自己的背叛,是“擅調軍隊、自由行動的反革命”行為。汪精衛對此非常惱火,打算召集其他各軍,聯合起來制裁蔣介石。但是,由於蘇俄與第三國際方面沒能認清蔣介石的真面目,認為蔣介石是贊成“聯俄容共”的左派,不但不支持汪精衛的做法,反而做出了向蔣介石妥協的錯誤決定。這導致蔣介石在“中山艦事變”後更加猖狂,大肆攬權,徹底架空了汪精衛。汪精衛在一氣之下離開廣州,前往法國。
汪精衛離開後,蔣介石終於如願以償,大權獨攬,成了國民黨的頭號人物。但是,蔣介石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接下來的北伐離不開蘇俄的援助和中共的協助,自己還不能和他們完全翻臉。在蔣介石的刻意示好下,蘇俄方面認為蔣介石只是一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希望獲得更多的軍人,並非純粹的國民黨右派人士,可以繼續利用他進行中國的反帝革命。
蔣介石並不打算永遠受制於蘇俄,他要掌握更多的實權。4月3日,他以”中山艦事件”和準備北伐為藉口,提出召開中央全會,“整軍肅黨,整頓紀律,檢查分子”,消除與共產黨之間的隔閡與疑慮。
5月15日,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在廣州召開。蔣介石在會上提出了《整理黨務案》,提案規定:“共產黨員不能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部長;共產黨員任職國民黨高級黨部執行委員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參加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名單必須交給國民黨中執會主席,中共對這些黨員的指示須交國共兩黨聯席會議通過;凡未經許可,國民黨員脫黨之前不得入其他黨籍,不得有另外的政治組織行動,不能以黨的名義召集黨務會議;設立國共兩黨聯席會議,專門處理兩黨之間的糾紛。”
很顯然,蔣介石這是在限制共產黨,擺明了要將共產黨驅逐出權力中心。這違背了孫中山在國共合作時制定的政策。國民黨左派人士何香凝、柳亞子等堅決反對這項提案,一些共產黨人也開始質疑蔣介石這么做的目的。但是,蘇俄方面卻決定對蔣介石採取懷柔妥協的政策。為了安撫蔣介石,讓他繼續打壓國民黨右派,剛剛回到廣州的蘇聯顧問鮑羅廷要求共產黨簽字接受蔣介石的《整理黨務案》,以此來表示俄共願意與他合作的態度。
這種妥協和退讓只能助長蔣介石的氣焰,讓他行事更加有恃無恐。根據通過的《整理黨務案》,毛澤東、林伯渠和譚平山等人辭職。譚延閩出任國民黨主席,張靜江出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行主席,,陳果夫為組織部長,顧孟余出任宣傳部長,葉楚傖為黨部秘書長,蔣介石自己則擔任中央組織部長和軍事部長。在隨後的兩個月中,蔣介石先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和國民黨常務委員會主席兩個職務,把政權、軍權和黨權全部抓在手裡。
至此,在國民黨和政府中,國民黨右派占據了重要位置,實力大增,而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力量則被嚴重削弱,漸漸處於下風。
面對蔣介石之前的種種行為,共產黨也在猶豫,是反對?還是支持?北伐即將開始,在國民黨八個軍的兵力中,有四個軍的黨代表都是共產黨員,要不要在北伐中削弱蔣介石的力量?蘇聯顧問加倫也曾就蘇聯是否在北伐中全力支援蔣介石這個問題,通過周恩來詢問過中共中央的意見。
不過,此時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已經出現了機會主義的“右”傾思想,他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做出了妥協和不負責任的決定。代理陳獨秀職務的張國燾也沒有認真對待此事,既沒有開會認真討論,也沒有制定出明確的對蔣方針,只是採取了一種模糊的說法:”是反對蔣介石,也不是反對蔣介石。” 1926年7月,第一次北伐開始。
出征後,北伐軍勢如破竹,先是攻克了長沙、平江、岳陽等地。9月,從蘇聯回國的馮玉祥率部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進攻河南。10月,北伐軍進入湖北,全殲軍閥吳佩孚的主力部隊,占領武漢。一個月後,北伐軍殲滅了孫傳芳在江西的主力,接著又相繼攻占了福建和浙江兩省。
11月26日,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黨部決定廣州國民政府暫停辦公,由廣州遷往武漢,國民政府委員和中央委員則分批前往。12月10日,宋慶齡、徐謙、鄧演達、董必武、孫科、宋子文等人到達武漢。在鮑羅廷的提議下,由先期到達武漢的這些委員組成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由徐謙擔任主席、鮑羅廷為總顧問,暫時行使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最高職權。
聯席會議組成後不久,蔣介石便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嚴重挑戰。雖說聯席會議只是過渡時期的一種特殊情況,但是蘇聯顧問可以自行行使政府的最高職權。如此一來,蔣介石就被排除在了權力中心之外,之前的種種謀劃和努力也就全白費了。
於是,1月3日蔣介石強行攔截了第二批前往武漢的委員,召開了中央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以“政府應配合北伐軍的行動”為由,要求“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暫留南昌”,並費盡口舌勸說各位委員通過了這項提議。
1月12日,蔣介石親自前往漢口,想勸說武漢的中央委員跟隨自己前往南昌,但是沒有成功。當他18日晚乘船離開時,沒有帶走一名委員,帶走的只有鮑羅廷的批評和指責。
在北伐前,為了穩固自己剛剛得來的權力和地位,蔣介石一直在忍受著蘇聯顧問和共產黨人對他的指手畫腳,這讓野心勃勃的他非常壓抑。如今,隨著北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蔣介石在國民中的形象和影響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打算繼續忍受蘇聯顧問的控制,與中共的決裂勢在必行!
蔣介石不打算坐以待斃,他要徹底扭轉這種局面。他回到南昌後,把黃郛,張群、戴季陶、張靜江召集到自己在廬山的住處,商議具體的計畫。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