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國界記號

中俄國界記號

中俄國界記號是1886年根據《中俄琿春東界約》第七款規定而方的。1886年,清朝督辦邊務大臣、督察院左副督御使、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澂向俄國勘界官員拒理力爭,使俄國擅自立於洋館坪處的界碑南移到這裡,從而爭回了被俄國非法占據的黑頂子(今敬信鎮)地方。“土字牌”長1.44米,寬0.5米,厚0.22米,為花崗岩質。我側正中豎向刻有“土字牌”三個大字,左側豎刻有“光緒十二年四月立”八個小字,俄側刻有“T”字,是自烏蘇里江口至圖們江口設立的“耶”、“亦”、“喀”、“拉”、“那”、“倭”、“帕”、“土”等八個界牌之一。

簡介

中俄國界記號是1886年根據《中俄琿春東界約》 第七款規定而方的。界約規定:“現在新立石牌十一處,各牌相距甚遠,中間道路紛歧,山林叢雜,或有界限不清之處,自應另作記號,或挖小溝,逐段分別明白,以補界牌之不足。所立記號,編作一、二、三、四等字樣。”中俄邊界吉林琿春段共立記號十六處,其中除第八記號以俄國於1884年所設天文台為標誌外,其餘記號均以土石墩和小石牌為標誌。1981年琿春縣進行地名普查時發現,除第一記號完全消失外,其餘記號均在,但小石牌已大部失毀,只有第十六記號小石牌完整保存,第十五記號小石牌留有五塊碎塊

具體介紹

第一記號 位於敬信鎮防川村洋館坪一帶的中俄邊界線上。據《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記》載:“自‘土’字牌西北越嶺至沙岡子北,立第一記號,計八里一百薩仁,又北一里六十五薩仁,折而西北四里一百三十五薩仁,順沙土岡至依岡嘴立第二記號”。1924年,第一記號在沙草峰一帶出現。

第二記號 位於敬信鎮圈河村駐地蓮花洞南6.5公里、琿春至防川公路東約80米處的依岡嘴小山崗中俄邊界上。土墩直徑5米,高約1米,邊溝已不明顯。土墩上部已平,生有雜草,中間有俄設鐵絲網穿過,小石牌不存。

第三記號 位於敬信鎮圈河村駐地蓮花洞東約7.5公里,九道泡子東約1.5公里的山崗上的中俄邊界上。南到53.2高地約350米。土墩直徑6米,高0.9米,邊溝可辯。土墩外形完好,生有雜草,周圍有上樹林,小石碑不存。

第四記號 位於敬信鎮六道泡子村駐地東約5公里,七道泡子東偏北1.5公里的山崗分水嶺上的中俄邊界上。南距36.2高地約1公里。土墩直徑5米,高1米,邊溝能辯認。土墩上雜草叢生,中部有俄設鐵絲網穿過,無小石碑。

第五記號 位於敬信鎮金塘村駐地東約8.5公里,六道泡子東北1.75公里,中俄界山老龍山的分水嶺上。土墩直徑6米,高1米,邊溝有痕跡,但不清晰。土墩外形完好,生有雜草,周圍為柞,樺等樹林。無小石牌。 第六記號 位於敬信鎮四道泡子村駐地東4.5公里,小五家山東南約1.5公里的中俄邊界上。記號西有昔時從黑頂子到俄境岩杵河。摩口崴的通道遺蹟,現已雜木成林。土墩直徑4.6米,高1米,邊溝不明顯。土墩外形完好,生滿雜草和苕條,周圍為老苕條樹林,小石牌無存。

第七記號 位於板石鎮太陽屯南約7公里的181.9高地分水嶺上的中俄邊界上。東北距金山約2.35公里。土墩直徑5米,高0.7米,邊溝1米。土墩生滿雜草,周圍為柞、樺小樹林,小石碑無存。

第八記號 亦即天文台址。位於琿春市區東南20公里的長嶺子山口中俄邊界上。西距長嶺子通俄公路約300米。此處世哲學琿春嶺最大的山口, 是琿春進入俄境的主要通道,歷來為邊境地帶。1869年清廷即在長嶺子下石頭河設有卡倫。1883年由靖邊軍撥遺幫帶官一員帶兵駐守。1884年,俄國在此處設定了長嶺天文台。1886年中俄重勘琿春邊界時,議定以俄天文台為第八記號。沙皇俄國當時何以把天文台設在邊界線,現在我們不得而知。

第九記號 位於楊泡鄉松林村駐地東南約8公里,老虎山東北小土崗分水嶺中俄邊界上。此處曾是從琿春往佛多石屯的通路。土墩直徑6米,高0.8米,邊溝已不清。土墩直徑6米,高0.8米,邊溝已不清。土墩我側斜面滑坡,其上長滿雜草,俄側還長有一棵小樹,俄高鐵絲網從土墩中間穿過,無小石碑。

第十記號 位於楊泡子鄉煙筒砬子南9公里,松林東南約10公里,382.2高地西400米處的中俄邊界上。土墩邊溝寬1米,我側斜面削平。周圍有小樹,距我防火道2米,小石牌不存。

第十一記號 位於馬滴達鄉馬滴達村駐地南,485高地和351高地間鞍部的西南坡分水嶺中俄邊界上。西南到485高地約1公里。此處世哲學昔日琿春到岩杵河的路口。土墩直徑6米,高1.2米,邊溝寬1米。土墩鐵絲網中間偏我側穿過。小石碑無存。

第十二記號 位於馬滴達鄉塔子溝村駐地南約9公里,512高地和544高地之間鞍部西坡分水嶺中俄邊界上。此處為岩杵河上游,昔時琿春到岩杵河公路從記號東側20米處通過。土墩直徑6米,高1米,邊溝不明顯。土墩完好,生有雜草,周圍為草地,無小石碑。

第十三記號 位於馬滴達鄉鎮安村駐地東南約14.5公里的595.5高地分水嶺的中俄邊界上。土墩直徑6米,高1.8米,邊溝寬1米。土墩外形完好,生有雜草和兩棵小樹,俄設鐵絲網在上面穿過,我側林木繁茂,多為直徑10厘米以上的樺、柞樹林。小石牌無存。

第十四記號 位於馬滴達鄉鎮安村駐地東南8公里土裡溝大頂子山頂分水嶺中俄邊界上。土墩直徑6米,高1.7米,邊溝寬1米。土墩形狀完好,生有雜草和四棵柞樹,周圍為柞樹林。此記號的小石碑現放在記號南6.5公裡邊界分水嶺我側6.5米處的一土墩上,已碎成六塊,移動原因不清。

第十五記號 位於馬滴達鄉鎮安村駐地東約15公里,144高地東北1.5公里的分水嶺中俄邊界上。土墩直徑5米,高1.5米,邊溝1米。土墩完整,周圍為草地和柞樹。俄設鐵絲網在土墩俄側通過。小石牌碎成五塊,下兩塊可接完整,上三塊接不完全,臥放在土墩頂部我側,牌上有篆體“第十五”、“勘界大臣吳、依立”、“15”等字樣。

第十六記號 位於春化鎮梨樹村東南12.5公里分水嶺山脊中俄邊界上。昔時曾是琿春通往西吉密的路口。土墩直徑5米,高1.6米,邊溝寬1米。土墩完整,生有雜草和小柞樹,周圍是樹林,南北兩側地勢逐漸增高。第十六記號小石牌保存完好,立在土墩北坡上。小石牌長64.8厘米,寬32.8厘米,厚11厘米,花崗岩質。牌石側鐫刻“第十六”三字,中豎刻“勘界大臣吳、依豎立”八字,左側刻有“16”字樣,漢字均為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