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史

中亞史

《中亞史》是2010年0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治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亞史》講了中亞地區處在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而言,任何一個歐亞大陸國家,只要占據中亞,就可達到如下多重的戰略目的,向北可以遏制俄國,向東可以挾制中國,向南可以威脅伊朗和控制印巴,向西可到達中東以控制紅海和地中海,也可經黑海直抵歐洲,從而扼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故當代美國地緣政治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把中亞稱為“歐亞大陸的巴爾幹”。從戰略資源方面看,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而中亞各國卻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以及各種礦藏,是能源和礦產的“聚寶盆”。這使得中亞地區日益變成一個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的地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亞的原住民阿赫門王朝的統治

第一節 中亞的原住民

第二節 塞種人(斯基泰人)及其西遷

第三節 阿赫門王朝的統治

第二章 希臘統治時期的中亞

第一節 亞歷山大的東征中亞納入希臘的統治範圍

第二節 希臘化時期塞琉古王朝統治下的中亞

第三節 巴克特里亞的希臘王國(大夏)與帕爾提亞王國(安息)

第三章 貴霜、噘噠與突厥

第一節 貴霜的始末

第二節 飫噠的興亡

第三節 突厥的興起及其進入中亞

第四章 中亞歸屬於中國唐朝

第一節 西突厥與中亞合併於唐

第二節 唐朝管轄下的中亞地區

第三節 阿拉伯的入侵和中亞的反抗

第五章 阿拉伯的統治及其衰退

第一節 阿拉伯的王朝更替怛邏斯之戰

第二節 阿拔斯朝統治中亞的最後階段

第三節 阿拉伯統治時期中亞的經濟文化

第六章 薩曼王朝時期的中亞

第一節 薩曼王朝的始末

第二節 薩曼王朝時期中亞的經濟

第三節 薩曼王朝時期文化的繁榮

第四節 薩曼王朝同中國的關係及其滅亡

第七章 中亞諸突厥王朝與西遼

第一節 喀喇汗王朝

第二節 哥疾寧王朝(960-1189年)

第三節 塞爾柱王朝(1031-1157年)

第四節 花剌子模沙的崛起與西遼王朝

第五節 11-12世紀中亞的社會與文化

第八章 蒙古統治時期的中亞

第一節 成吉思汗的征服與分封

第二節 蒙古統治下的中亞

第三節 海都、都哇之亂及其以後的察合台汗國

第九章 察合台汗國的分裂與帖木兒帝國

第一節 察合台汗國分裂後的中亞

第二節 帖木兒的崛起

第三節 帖木兒的對外征服

第四節 帖木兒時期中亞的經濟與文化

第十章 中亞帖木兒王朝的興亡

第一節 哈烈國與河中的兀魯伯政權

第二節 速檀·忽辛統治下的呼羅珊與r撒因後裔統治時期的中亞

第三節 烏茲別克人的南下與帖木兒王朝的滅亡

第十一章 16一18世紀的中亞諸汗國

第一節 16世紀中亞諸汗國的形成

第二節 17世紀中亞汗國的鼎盛時期

第三節 18世紀的中亞諸汗國

第十二章 英、俄兩國在中亞競爭的開始

第一節 19世紀前半期的中亞三汗國

第二節 沙俄在中亞北部的侵略

第三節 英國從印度北進與英俄的角逐

第十三章 俄國征服中亞諸汗國

第一節 俄國的繼續南進與哥爾查可夫通告

第二節 突厥斯坦省的建立與奪取塔什乾

第三節 布哈拉汗國與希瓦汗國的被征服

第十四章 俄國兼併浩罕與征服土庫曼

第一節 浩罕的兼併

第二節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

第三節 征服土庫曼

第十五章 奪取謀夫後沙俄在中亞的統治

第一節 奪取謀夫

第二節 阿富汗劃界

第三節 沙俄在中亞的統治

第十六章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第一節 戰爭與革命

第二節 從戰時共產主義過渡到新經濟政策

第三節 各種反蘇勢力的滅亡

第十七章 蘇聯體制下的中亞

第一節 蘇聯的成立和中亞民族國家劃界

第二節 為實現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時期的中亞

第三節 思想政治方面的鬥爭

第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二十年中的中亞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中亞

第二節 戰後恢復時期的中亞

第三節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的中亞

第十九章 中亞歷經蘇聯的停滯、衰退和解體後走向獨立

第一節 勃列曰涅夫的內政與外交

第二節 戈巴契夫的改革與蘇聯的解體

第三節 中亞各國的獨立

第二十章 地緣政治角逐中的中亞

第一節 獨立後中亞各國的政治、經濟改革

第二節 反恐戰爭和顏色革命

第三節 世界各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利益角逐

大事年表

譯名對照和索引

參考書目

序言

自四卷本的《中亞通史》在2004年出版以來,有許多讀者提出,希望有一部較簡明的中亞史,以使人們能用較少的時間了解中亞歷史和現狀的全貌。這說明,在目前的國際形勢和中亞地區顯得日益重要的情況下,特別因為“上海合作組織”近來頗受注目,我國關心中亞的人多起來了。這種關心無疑是出於我國人民的愛國傳統,人們想要了解的我以為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歷史上中亞與我國的關係,二是歷史上我國的國防與對外交通,三是當前我國的安全環境,四是我國西疆的穩定。

應當說,我國與中亞的關係是相當悠久的,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積極尋求對外國,也包括對中亞地區的了解,這種了解可說與中外關係一樣久遠。早在公元前138年,中國最早的外交家張騫就曾經給我們帶回了許多關於中亞的信息。司馬遷根據這些信息寫成《史記·大宛傳》,後來班固又據此和他掌握的新材料寫成《漢書·西域傳》,這便成為我國歷代正史《西域傳》的樣本和中亞史的重要史料。只是到了唐末伊斯蘭教傳人,並在其後數百年中使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以後,我國除元朝以外的諸王朝由於勢力不及,語言的不通與文化的不同,才對該地區接觸漸少,了解漸稀。到了近代,英俄等國在那裡競爭角逐,征服相繼,清朝雖然在乾隆年間統一了新疆,但對中亞的情況還不是很了解。

在古代,中國人之所以甚欲了解西域,並在正史中作傳,是由於那時的對外交通渠道主要要經過歐亞大陸,而外來的威脅也主要來自西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