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體操錦標賽

世界體操錦標賽

世界體操錦標賽(The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是國際體操聯合會主辦及其所屬的一個國家體操協會所承辦的世界性體操賽事。主要分為競技體操和藝術體操。競技體操世界錦標賽自1903年開始舉行。2002年之後,除奧運年外,每年舉行一次,即每四年舉行三次。藝術體操世界錦標賽自1963年開始舉行,1991年之前兩年舉行一次,之後每年舉行一次(2000年未舉行),2003年起再改為兩年舉行一次。中國分別舉辦過1999年天津體操世錦賽和2014年南寧體操世錦賽。

基本信息

賽事簡介

競技體操世界錦標賽自1903年開始舉行。

世界體操錦標賽世界體操錦標賽

1903年至1915年間每兩年舉行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暫停。當時的體操世錦賽僅男子參加,每隊9人,比賽項目除單槓、雙槓、吊環鞍馬外,還有150米跑、跳高、舉重等體操以外的項目。

1922年恢復舉辦後直到1978年間每四年舉行一次,其中1934年增設女子體操項目;1942年和1946年由於二戰的原因再次暫停。

世界體操錦標賽世界體操錦標賽

現行的男子六項(跳馬、鞍馬、單槓、雙槓、吊環、自由體操)及女子四項(跳馬、高低槓、平衡木、自由體操)是從1954年體操世錦賽開始實行的,從此田徑及舉重項目不再出現在體操世錦賽中,此舉從客觀上使體操世錦賽完全專業化。

1979年至1991年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1991年至1997年改為每年舉行一次。1994年舉行了兩次,個人和團體比賽分別於4月和11月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和德國的多特蒙德舉行。

1997年至2001年又一次改為兩年一次,2002年之後,除奧運年外,每年舉行一次,即每四年舉行三次。1999年10月7日到16日,中國首次舉辦體操世錦賽,舉辦地是天津。2014年,體操世錦賽將再次在我國舉辦,地點為廣西南寧,時間是10月3日到10月12日。

屆次

歷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一覽表
屆次 舉行日期 舉行國家 舉行城市
1 1903年8月 比利時 安特衛普
2 1905年 法國 波爾多
3 1907年 奧匈帝國 〔 捷克 〕 布拉格
4 1909年 義大利 都靈
5 1911年 盧森堡 盧森堡城
6 1913年 法國 巴黎
7 1922年 前南斯拉夫〔 斯洛維尼亞 〕 盧布爾雅那
8 1926年 法國 里昂
9 1930年 盧森堡 盧森堡城
10 1934年 匈牙利 布達佩斯
11 1938年 前 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 〕 布拉格
12 1950年7月14日——1950年7月16日 瑞士 巴塞爾
13 1954年6月28日——1954年7月1日 義大利 羅馬
14 1958年7月6日——1958年7月10日 前蘇聯〔俄羅斯〕 莫斯科
15 1962年7月3日——1962年7月8日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 〕 布拉格
16 1966年9月21日——1966年9月25日 西德(德國) 多特蒙德
17 1970年10月22日——1970年10月27日 前 南斯拉夫 〔 斯洛維尼亞 〕 盧布爾雅那
18 1974年10月20日——1974年10月27日 保加利亞 瓦爾納
19 1978年10月23日——1978年10月29日 法國 斯特拉斯堡
20 1979年12月2日——1979年12月9日 美國 沃斯堡
21 1981年11月23日——1981年11月29日 前蘇聯〔俄羅斯〕 莫斯科
22 1983年10月23日——1983年10月29日 匈牙利 布達佩斯
23 1985年11月 加拿大 蒙特婁
24 1987年10月 荷蘭 鹿特丹
25 1989年10月14日——1989年10月22日 西德(德國) 斯圖加特
26 1991年9月6日——1991年9月15日 美國 印第安納波利斯
27 1992年4月15日——1992年4月19日 法國 巴黎
28 1993年4月12日——1993年4月18日 英國 伯明罕
29 1994年4月19日——1994年4月24日 澳大利亞 布里斯班
30 1994年11月15日——1994年11月20日 德國 多特蒙德
31 1995年10月1日——1995年10月10日 日本 鯖江
32 1996年4月15日——1996年4月21日 波多黎各 自由邦(隸屬美國) 聖胡安
33 1997年8月31日——1997年9月7日 瑞士 洛桑
34 1999年10月7日——1999年10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天津
35 2001年10月28日——2001年11月4日 比利時 根特
36 2002年11月19日——2002年11月24日 匈牙利 德布勒森
37 2003年8月16日——2003年8月24日 美國 阿納海姆
38 2005年11月21日——2005年11月27日 澳大利亞 墨爾本
39 2006年10月13日——2006年10月21日 丹麥 奧胡斯
40 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9日 德國 斯圖加特
41 2009年10月13日——2009年10月18日 英國 倫敦
42 2010年10月16日——2010年10月24日 荷蘭 鹿特丹
43 2011年10月8日——2011年10月16日 日本 東京
44 2013年9月30日——2013年10月6日 比利時 安特衛普
45 2014年10月3日—— 2014年10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南寧
46 2015年10月24日——2015年11月2日 英國 格拉斯哥
​47 2017年10月2日——2017年10月8日​ 加拿大​ 蒙特婁​
48​ 2018年​ 卡達​ 多哈​
​49 2019年​ 德國​ 斯圖加特​

中國冠軍

時間 屆數 舉辦地 項目 選手
1979年 第20屆 美國 女子高低槓 馬艷紅
1981年 第21屆 蘇聯 男子自由體操 李月久
男子鞍馬 李小平
1983年 第22屆 匈牙利 男子團體 童非、李寧、樓雲、李月久、李小平、許志強
男子自由體操 童非
男子雙槓 樓雲
1985年 第23屆 加拿大 男子自由體操 童非
男子單槓 童非
男子吊環 李寧
1987年 第24屆 荷蘭 男子自由體操 樓雲
男子跳馬 樓雲
1989年 第25屆 聯邦德國 男子雙槓 李敬
男子單槓 李春陽
女子高低槓 樊迪
1991年 第26屆 美國 男子雙槓 李敬
男子單槓 李春陽
1992年 第27屆 法國巴黎 男子鞍馬 李敬
男子雙槓 李敬
1994年 第29屆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男子雙槓 黃力平
女子高低槓 陸莉
1994年 第30屆(團體) 德國多特蒙德 男子團體 李小雙、李敬、黃力平、國林躍、范紅斌、李大雙、黃華東
1995年 第31屆 日本鯖江 男子團體 李小雙、黃力平、范紅斌、黃華東、張津京、范斌、沈劍
男子個人全能 李小雙
女子平衡木 莫慧蘭
1996年 第32屆(單項) 波多黎各聖胡安 女子自由體操 奎媛媛
1997年 第33屆 瑞士洛桑 男子團體 李小鵬、邢傲偉、楊威、黃旭、肖俊峰、董震
男子雙槓 張津京
1999年 第34屆 中國天津 男子團體 黃旭、李小鵬、楊威、邢傲偉、董震、鄭李輝、
男子吊環 董震
男子跳馬 李小鵬
女子平衡木 凌潔
2001年 第35屆 荷蘭根特 男子個人全能 馮敬
2002年 第36屆(單項) 匈牙利德布勒森 男子跳馬 李小鵬
男子雙槓 李小鵬
2003年 第37屆 美國阿納海姆 男子團體 黃旭、李小鵬、楊威、邢傲偉、肖欽、滕海濱、梁富亮、馮敬
男子跳馬 李小鵬
男子鞍馬 滕海濱
男子雙槓 李小鵬
女子平衡木 范曄
2005年 第38屆(單項) 澳大利亞墨爾本 男子鞍馬 肖欽
女子跳馬 程菲
2006年 第39屆 丹麥奧胡斯 男子團體 李小鵬、楊威、黃旭、邢傲偉、滕海濱、肖欽
男子個人全能 楊威
男子鞍馬 肖欽
男子吊環 陳一冰
男子雙槓 楊威
女子團體 張楠、程菲、龐盼盼、周卓茹、何寧、李婭
女子跳馬 程菲
女子自由體操 程菲
2007年 第40屆 德國斯圖加特 男子團體 黃旭、楊威、肖欽、陳一冰、梁富亮、鄒凱
男子個人全能 楊威
男子鞍馬 肖欽
男子吊環 陳一冰
女子跳馬 程菲
2009年 第41屆 英國倫敦 女子高低槓 何可欣
女子平衡木 鄧琳琳
男子單槓 鄒凱
男子鞍馬 張宏濤
男子吊環 嚴明勇
男子雙槓 王冠寅
2010年 第42屆 荷蘭鹿特丹 男子團體 呂博、滕海濱、馮喆、嚴明勇、陳一冰、張成龍
男子吊環 陳一冰
男子單槓 張成龍
男子雙槓 馮喆
2011年 第43屆 日本東京 男子團體 滕海濱、張成龍、鄒凱、馮喆、嚴明勇、陳一冰
男子吊環 陳一冰
男子單槓 鄒凱
女子平衡木 眭祿
2013年 第44屆 比利時安特衛普 女子高低槓 黃慧丹
男子雙槓 林超攀
2014年 第45屆 中國南寧 男子團體 林超攀、鄧書弟、程然、尤浩、劉洋、劉榕冰、張成龍
男子吊環 劉洋
女子高低槓 姚金男
2015年 第46屆 英國格拉斯哥 男子雙槓 尤浩
女子高低槓 范憶琳
2017年 第47屆 加拿大蒙特婁 男子個人全能 肖若騰

歷屆冠軍

2014年第45屆

2014年第45屆中國南寧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隊 團體 美國隊
全能 內村航平 日本 全能 拜爾斯 美國
自由體操 阿布里亞金 俄羅斯 跳馬 洪恩貞 朝鮮
鞍馬 貝爾基 匈牙利 高低槓 姚金男 中國
吊環 劉洋 中國 平衡木 拜爾斯 美國
跳馬 李世光 朝鮮 自由體操 拜爾斯 美國
雙槓 沃尼亞耶夫 烏克蘭


單槓 宗德蘭德 荷蘭

2013年第44屆

2013年第44屆比利時 安特衛普
男子 女子
全能 內村航平 日本 全能 貝雷斯 美國
自由體操 白井健三 日本 跳馬 馬羅尼 美國
鞍馬 亀山耕平 日本 高低槓 黃慧丹 中國
吊環 扎內蒂 巴西 平衡木 穆斯塔芬娜 俄羅斯
跳馬 梁鶴善 韓國 自由體操 貝雷斯 美國
雙槓 林超攀 / 內村航平 中國/日本


單槓 佐德蘭德 荷蘭

2011年第43屆

2011年第43屆日本東京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 團體 美國
全能 內村航平 日本 全能 韋伯 美國
自由體操 內村航平 日本 跳馬 馬羅內 美國
鞍馬 貝爾基 匈牙利 高低槓 科莫娃 俄羅斯
吊環 陳一冰 中國 平衡木 眭祿 中國
跳馬 梁鶴善 韓國 自由體操 阿法納斯提耶娃 俄羅斯
雙槓 萊瓦 美國


單槓 鄒凱 中國


2010年第42屆

2010年第42屆荷蘭 鹿特丹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 團體 俄羅斯
全能 內村航平 日本 全能 穆斯塔芬娜 俄羅斯
自由體操 科斯米迪斯 希臘 跳馬 薩克拉莫尼 美國
鞍馬 貝爾基 匈牙利 高低槓 特維德爾 英國
吊環 陳一冰 中國 平衡木 博格拉斯 羅馬尼亞
跳馬 布埃爾 法國 自由體操 米切爾 澳大利亞
雙槓 馮喆 中國


單槓 張成 龍 中國


2009年第41屆

2009年第41屆英國倫敦
男子 女子
全能 內村航平 日本 全能 斯隆 美國
自由體操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跳馬 威廉士 美國
鞍馬 張宏濤 中國 高低槓 何可欣 中國
吊環 嚴明勇 中國 平衡木 鄧琳琳 中國
跳馬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自由體操 特維德爾 英國
雙槓 王冠寅 中國


單槓 鄒凱 中國


2007年第40屆

2007年第40屆德國斯圖加特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隊 團體 美國隊
全能 楊威 中國 全能 肖恩-詹森 美國
自由體操 海波里托 巴西 跳馬 程菲 中國
鞍馬 肖欽 中國 高低槓 塞梅諾娃 俄羅斯
吊環 陳一冰 中國 平衡木 柳金 美國
跳馬 布拉尼克 波蘭 自由體操 肖恩-詹森 美國
雙槓 佩特科夫塞克 / 金大恩 斯洛維尼亞 /韓國


單槓 漢布欽 德國


2006年第39屆

2006年第39屆丹麥 奧胡斯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隊 團體 中國隊
全能 楊威 中國 全能 費拉里 義大利
自由體操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跳馬 程菲 中國
鞍馬 肖欽 中國 高低槓 特維德爾 英國
吊環 陳一冰 中國 平衡木 克拉斯尼安斯卡 烏克蘭
跳馬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自由體操 程菲 中國
雙槓 楊威 中國


單槓 里佐 澳大利亞


2005年第38屆

2005年第38屆澳大利亞墨爾本(單項)
男子 女子
全能 富田洋之 日本 全能 梅美爾 美國
自由體操 海波里托 巴西 跳馬 程菲 中國
鞍馬 肖欽 中國 高低槓 柳金 美國
吊環 范傑爾德 荷蘭 平衡木 柳金 美國
跳馬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自由體操 薩克拉莫尼 美國
雙槓 佩特科夫塞克 斯洛維尼亞


單槓 佩甘 斯洛維尼亞


2003年第37屆

2003年第37屆美國 阿納海姆
男子 女子
團體 中國 團體 美國
全能 保羅-哈姆 美國 全能 霍爾金娜 俄羅斯
自由體操 約夫切夫 /保羅-哈姆 保加利亞/美國 跳馬 丘索維金娜 烏茲別克斯坦
鞍馬 騰海濱/ 鹿島丈博 中國/日本 高低槓 霍莉/ 梅美爾 美國/美國
吊環 約夫切夫 / 塔姆帕克斯 保加利亞/希臘 平衡木 范曄 中國
跳馬 李小鵬 中國 自由體操 桑托斯 巴西
雙槓 李小鵬 中國


單槓 鹿島丈博 日本


2002年第36屆

2002年第36屆匈牙利 德布勒森 (單項)
男子 女子
自由體操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跳馬 扎莫洛德奇科娃 俄羅斯
鞍馬 烏茲卡 羅馬尼亞 高低槓 庫佩茨 美國
吊環 喬拉尼 匈牙利 平衡木 波斯特爾 美國
跳馬 李小鵬 中國 自由體操 戈麥茲 西班牙
雙槓 李小鵬 中國


單槓 馬拉斯 希臘


2001年第35屆

2001年第35屆荷蘭根特
男子 女子
團體 白俄羅斯 團體 羅馬尼亞
全能 馮敬 中國 全能 霍爾金娜 俄羅斯
自由體操 約夫切夫 / 德拉古萊斯庫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跳馬 霍爾金娜 俄羅斯
鞍馬 烏茲卡 羅馬尼亞 高低槓 霍爾金娜 俄羅斯
吊環 約夫切夫 保加利亞 平衡木 拉杜坎 羅馬尼亞
跳馬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自由體操 拉杜坎 羅馬尼亞
雙槓 湯森德 美國


單槓 馬拉斯 希臘

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世界錦標賽自1963年開始舉行,1991年前兩年舉行一次,之後每年舉行一次(2000年未舉行),2003年起再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年份 屆數 主辦城市 國家 備註
1963年 第1屆 布達佩斯 匈牙利
1965年 第2屆 布拉格 捷克
1967年 第3屆 哥本哈根 丹麥
1969年 第4屆 瓦爾納 保加利亞
1971年 第5屆 哈瓦那 古巴
1973年 第6屆 鹿特丹 荷蘭
1975年 第7屆 馬德里 西班牙
1977年 第8屆 巴塞爾 瑞典
1979年 第9屆 倫敦 英國
1981年 第10屆 慕尼黑 西德
1983年 第11屆 斯特拉斯堡 法國
1985年 第12屆 巴利亞多利德 西班牙
1987年 第13屆 瓦爾納 保加利亞
1989年 第14屆 塞拉耶佛 南斯拉夫
1991年 第15屆 雅典 希臘
1992年 第16屆 布魯塞爾 比利時
1993年 第17屆 阿利坎特 西班牙
1994年 第18屆 巴黎 法國
1995年 第19屆 維也納 澳大利亞
1996年 第20屆 布達佩斯 匈牙利
1997年 第21屆 柏林 德國 (個人賽)
1998年 第22屆 塞維亞 西班牙 (團體賽)
1999年 第23屆 大阪 日本
2001年 第24屆 馬德里 西班牙 (個人賽)
2002年 第25屆 紐奧良 美國 (團體賽)
2003年 第26屆 布達佩斯 匈牙利
2005年 第27屆 巴庫 亞塞拜然
2007年 第28屆 帕特雷 希臘
2009年 第29屆 三重 日本
2011年 第30屆 里爾 法國
2013年 第31屆 基輔 烏克蘭

運動員之最

謝爾博·維塔里(白俄羅斯運動員),在1990—1996年間,他參加了6次世界大賽(世界盃、世錦賽、奧運會各一次,單項世錦賽三次),共獲得金牌16枚,其中全能、鞍馬、單槓各1枚,吊環2枚,雙槓3枚,自由體操和跳馬各4枚。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世界大賽的六個單項上均獲得過金牌的運動員,也是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1992年奧運會體操比賽,謝爾博獲得個人全能、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共5枚金牌。

李寧李寧

李寧(中國運動員),在1982—1986年間,他參加了5次世界大賽(世界盃、世錦賽各兩次,奧運會一次),共獲得13枚金牌,其中全能2枚,自由體操、鞍馬、吊環各3枚,跳馬、單槓各1枚。在薩格勒布第六屆世界盃賽上,李寧一人奪得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單槓共6枚金牌,成為體操史上第一位在一次世界大賽上奪得六枚金牌的運動員。1999年李寧當選為本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

安德里阿諾夫·尼古拉(前蘇聯運動員),在1972—1978年間,他參加了6次世界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各兩次),獲得13枚金牌,其中全能3枚,吊環4枚,跳馬、雙槓、自由體操各2枚。在1972年首次獲得自由體操世界冠軍時,他尚未滿20歲,成為七十年代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安德里阿諾夫在1974年世錦賽上為原蘇聯隊奪得了唯一的一枚金牌(吊環),1975年又從日本隊手中奪回失去了7年的個人全能金牌。

拉丁尼娜·拉里薩(前蘇聯運動員),在1956—1964年間,她參加了5次世界大賽(奧運會三次,世錦賽兩次),共獲得13枚金牌,其中全能4枚,自由體操4枚,跳馬3枚,高低槓2枚。她在懷孕三個月時,仍參加世界大賽,“攜”子共獲金牌,孩子如期健康誕生。1999年拉丁尼娜當選為本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

李小鵬李小鵬

圖里舍娃(前蘇聯運動員),在1970—1978年間,她參加了5次世界大賽(奧運會、世錦賽各兩次,世界盃一次),共獲得11枚金牌,其中全能4枚,自由體操3枚,平衡木2枚,跳馬、高低槓各1枚。在1975年世界盃賽上,她一人囊括了女子比賽的5枚金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獲此成績的運動員。

格瑙克(原民主德國運動員),在1979—1983年間,她參加了7次世界大賽(世錦賽、世界盃各三次,奧運會一次),共獲得9枚金牌,其中高低槓6枚,跳馬、平衡木、自由體操各1枚。她是世界上參加世錦賽和世界盃比賽次數最多的運動員之一。

西里瓦斯(羅馬尼亞運動員),在1985—1989年間,她參加了5次世界大賽(世錦賽三次,奧運會、世界盃各一次),共獲得9枚金牌,其中高低槓、平衡木、跳馬各3枚。

舒舒諾娃(前蘇聯運動員),在1985—1988年間,她參加了4次世界大賽(世錦賽兩次,奧運會、世界盃各一次),共獲得9枚金牌,其中全能、跳馬各3枚,自由體操2枚,高低槓1枚。

李小鵬(中國運動員),在1999—2008年間,他參加了11次世界大賽(奧運會3次,世錦賽4次,世界盃4次),共獲得了16枚金牌,其中男團金牌5枚,個人金牌11枚,自由體操1枚,雙槓7枚,跳馬3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