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世界第一強迫症即總是被爭做世界第一的強迫思維所困擾從而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中國高鐵就是世界第一強迫症的典型表現。
具體表現
國內外專家對中國高鐵的印象之一,就是“快”,快得令人眩暈。這不僅是簡單指列車奔跑的速度快,還是指中國高鐵項目的建設速度快。
從1964年到2006年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全世界建造的高鐵里程才不到4000公里。而作為介入高鐵最晚的中國,截至2010年,全國的高鐵運營里程就達到了8358公里,短短十年的功夫,中國建造的高鐵里程,大大超過了之前全世界花了40年時間所建造的。
強迫症的症狀
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的、造成患者功能損害的疾病,屬於神經症的一種類型,指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的神經症。其症狀可以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情緒、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四種。
強迫觀念強迫觀念又包括強迫性懷疑、強迫性回憶及強迫性窮思竭慮。
強迫性懷疑是指患者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覆產生懷疑,明知毫無必要,又不能擺脫。在懷疑的同時,常伴有焦慮不安,因而促使患者對自己的言行反覆檢查。例如,出門時懷疑門窗是否關好了,雖然檢查了一遍又一遍,可還是不放心。又如,寄信時懷疑信封上是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是否寫錯了地址,是否貼了郵票。
強迫性回憶見於患者在做某件需全力以赴完成的任務時,莫名其妙地出現對於往事、經歷的反覆回憶。明知這種追憶毫無意義,仍不斷縈繞於腦海,而且心裡越煩越擺脫不了,感到十分苦惱。如果這種回憶在頭腦里不斷反覆出現生動的視覺體驗(表象),就成了強迫性表象。如,對過去不幸的經歷不由自主地反覆回憶,或對看過的電影、電視中的某個片斷反覆回憶,不能停止,患者苦惱萬分。一位高三學生看完了影片《集結號》後,腦子裡總是想起連長的那句話:“我怎么沒聽見‘集結號’吹響,你們怎么都聽見了……”眼前總是浮現我軍戰士用手榴彈轟擊敵軍的宏偉場面。
強迫性窮思竭慮就是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現象尋根究底,反覆思索,明知缺乏現實意義,沒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如,太陽為什麼從東方升起?為什麼1加1等於2,而不等於3?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而不是其他顏色?為什麼頭上不生兩個角?又如,一個學生苦苦思索了八年:鼻子為什麼長在嘴巴的上面而不是嘴巴的下面?強迫性窮思竭慮往往使患者欲罷不能,以至食不甘味,臥不成眠,無法解脫。有的患者表現為與自己的頭腦進行欲罷不能的進行無休止的爭辯,分不清孰是孰非。如一位婦女害怕自己最終會無法抵制要殺死自己所愛孩子的衝動,因而痛苦不堪。
強迫情緒強迫情緒表現為對某些事物不必要的擔心或厭惡,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卻無法擺脫。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擔心自己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擔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細菌的侵襲等。例如,患者坐公共汽車時總是把雙手舉過頭頂,防止萬一車上有人丟失錢包會涉嫌自己;寢室里丟了一塊香皂,某同學擔心失主懷疑自己,又不好主動向失主說明,一直耿耿於懷,十多年後還寫信給那位失主詢問香皂是否找到,聲明此事與己無關,並可找若干旁證,自知此事十分荒唐,卻非如此不能釋懷。
強迫意向強迫意向是指患者反覆體驗到,想要做某種違背自己意願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心衝動。如,某工人見到電插座就想去觸電,站在陽台上就想往下跳。患者明知這樣做是荒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卻無法擺脫這種內心衝動。儘管當時這種內心衝動十分強烈,但卻從不會付諸行動。也知道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但這種衝動不止,欲罷不能。
強迫行為以上三種症狀可以概括為強迫思想,而強迫行為則是強迫症在患者行為上的表現。強迫行為常繼發於強迫懷疑,指的是反覆出現的、刻板的儀式動作。患者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強迫行為往往是作為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不安而採取的順應行為,以強迫檢查和強迫性洗滌最常見,還可見強迫詢問、強迫性儀式動作和強迫性遲緩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強迫症最典型的特徵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兩者強烈衝突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病人體驗到觀念或衝動系來源於自我,但違反自己意願。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病人也意識到強迫症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
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覆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的或多餘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惱。強迫動作是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力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
後果及影響
片面地追求世界第一,發展“太快”很容易跌得頭破血流。已開發國家雖然開發出了時速達四、五百公里的高鐵,但考慮到安全和經濟效益,還是以300公里的時速運行。中國非常清楚這一點,但卻不當回事。中國高鐵先是把速度鎖定在每小時350公里,其後又不得不減速。
對任何工程,最重要的黃道吉日就是向某個政治性節日獻禮的日期。這一做法持續至今有過之而無不及。
工程的完工是重大的政治任務,而不是深入細緻的竣工驗收,致使有的專家論證會成為走過場,“邊施工,邊設計”這一中國特色愈加彰顯。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就是實例之一。
專家觀點
曾經擔任過法國高鐵研究項目主任的約翰·皮恩·阿克朱恩說,中國大規模修建高鐵本身並沒有問題,這也是世界鐵路技術發展的方向。但是,高鐵的修建一定要保證技術完善和質量過關,從而確保運營安全。“高鐵由於其運行速度快的特點,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會造成重大傷亡,所以測試一定要嚴謹,不載人的測試越長,則越有利於檢查不同條件下不同設備的運行狀況,最大限度保證安全。”
資深權威鐵路專家稱如果不能以7·23事故為契機,認真反省,重新思考中國高鐵發展計畫,補足以前缺失的功課,類似的事故很可能還會重演。
現在有必要暫緩一下,從線路設計、通訊信號安全、供電系統等各個方面認真檢查,不足的地方要重新研究,做到‘亡羊補牢’。